記得點擊關注「裝個好房子」哦~
每天為你帶來裝修干貨、改造新靈感與美好生活故事
探尋美好居住方式,我們值得更好的生活!
----------------------------------------------
「深愛自由,不喜歡受到外界的壓抑,有企圖心和冒險精神,勇于嘗試,精力旺盛,一旦確定目標就會全力以赴。」
這是星座書上,給出的白羊座性格特點。
這麼一看,作家安東尼,還真就是個典型的白羊座,只要是他想做的事,都帶著沖勁勇敢地做了。
大學時,安東尼在澳大利亞學金融,學了一半,自己改了專業去學廚師,還學了酒店管理和室內設計。
後來他開始在網上記錄自己生活,文字不帶標點,卻充滿了平和、溫暖的情緒。
寫著寫著,突然有一天就火了,他開始出書,內容就是自己的日記。
日記一經出版,一下子就吸引了導演錢小蕙和女神周迅。
她們把他的書拍成了治愈系電影《 陪安東尼度過漫長歲月》,主演是當時很火的女演員白百何,主題曲則由陳奕迅演唱。
記得白百何拿到劇本后,直接就同意接下這部戲,只因為劇本中的一句話——
那個時候人跟人是有思念的,而現在人和人只有想念,因為只要想到一個人,很快就能聯系上對方。
其實,能把自己日記 集結成書出版的人,生活中也一定很有趣。
就像安東尼給自己寫的簡介:廚房工作,臥室寫作;心中有愛,腳下有風。
從上海到墨爾本,從作家到廚師到設計師再到插花師,他一直 隨著自己的喜好與生活狀態,不停地在數個城市與身份間游走。
外界認為安東尼難以定義,而他的心中卻自有條理——
在一個城市里安一處新家,繼續自己安靜沉穩的「漫長歲月」。
安東尼最喜歡的國內城市,是上海。
他在上海住過很長一段時間,先后租過幾個房子,都是那種建于八九十年代的老公房:外墻剝落、樓道昏暗、沒有電梯、雜物胡亂堆放。
并不差錢的安東尼,為什麼會選擇這樣一套房,來度過他在上海的「漫長歲月」呢?
答案很簡單。
他住的老公房位于上海最有質感的老法租界內,周圍環境靜謐、綠樹成蔭,簡直是鬧市中的一塊凈土,很是難得。
至于房屋內部條件,改造一下就好了。
安東尼第一個火出圈的房子,是一個很典型的老破小。
改造后,他把主臥和次臥統一規劃到進門右側,曾經面積最大、采光最好的主臥留給客廳,餐廳和廚房則安排到進門正對面的位置,無論是感官還是生活動線,都好了不少。
原始客廳改成U型結構的開放式廚房后,這里成了安東尼最喜歡的地方。
吧台被特意加寬,還具有中島功能,無論是吃飯寫作,還是器物收納都可以滿足。
吧台的立柜上做了個活動側板,放下來的時候可以滿足8-10人聚會。
原本空間最大、采光最好的主臥變成客廳,設計師還把陽台打通,進一步增大了客廳面積。
陽台處臨窗打造長條的吧台,頭頂的天花板安裝簡潔精致的燈具,百葉窗代替窗簾。
安東尼的物品東西沒有那麼多,所以設計師將采光更好的小次臥改成主臥,放一張舒適的雙人床,私密性與舒適度兼具。
床右側是開放式衣柜,以拉簾代替傳統柜門,給臥室增加了一分柔軟垂墜的質感。
原始餐廚區域改成次臥后,將內部抬高做出一個榻榻米,來朋友時候直接鋪上被褥睡覺即可。
兩間臥室門對門,讓起居空間與私密空間通過廚衛空間來隔開,生活動線變得更加合理。
利用兩側墻面做擱架,從餐廚一直延伸到客廳,滿足收納的同時,也提供了展示的空間。
原木+水泥的元素從公區延續至衛生間,自然且沉靜。
地面則用部分花磚點綴,不會顯得死氣沉沉。
你看,其實破舊狹窄的老公房,經過合理設計與規劃,一樣能變成可以陪伴著我們度過「漫長歲月」的溫馨小家。
不過,在這個家里,安東尼并沒有住很長時間,他在這里生活了一陣子后,又搬去了一個新的房子里。
這一次,房子的設計、布局、風格以及家里大大小小的裝飾,都是他自己一手操辦的。
安東尼新換的房子,是三房兩廳的結構,但對于當時獨居的他來說,顯得有些浪費。
于是,他把原來的廚房封掉,一半并入主臥,變成衣帽間;另一半并入書房兼客房,變成客衛。
一番折騰下來,整個家被他打造得浪漫又實用。
進門的玄關過道原本平平無奇,安東尼在盡頭的墻面做了圓弧倒角處理,從進門到客廳,會有種視野變窄再突然豁然開朗的感受,有點「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
干干凈凈的客廳很難定義風格,硬要說的話,就像是在簡約的北歐風格底色中,融入了不少東方元素。
客廳與臥室之間做了一面橢圓形墻體,它不僅是家中的視覺焦點,同樣也承載了不少收納儲物功能。
為了呼應玄關的圓弧設計,這面墻也處理成橢圓形,并用一根根木條「武裝」起來,有點像他在北歐住過的森林小木屋。
中間的開放式展示區安裝移動拉門,內部隔板上擺放著幾幅裝飾畫。
與客廳相連的陽台上,種著柚子、檸檬、橙子等柑橘類植物,成為素雅空間中的一大色彩點綴。
安東尼特別喜歡干凈通透的空間,之所以會選擇這套南北通透的房子,就是因為它的客廳連著陽台,而另一面的餐廳,擁有一面巨大落地窗,視野極好。
為了不破壞這種明亮通透的感覺,他將主臥和書房的門都換成了鏡面推拉門。
就連廚房操作台的背景墻,都換上了耐熱的不銹鋼鏡面。
主臥與主衛之間的隔墻也被長虹玻璃墻取代,臥室采光被引入浴室,效果極好。
衣帽間也運用同樣的設計手法,通過玻璃將書房的陽光引入,讓這個位于整個房子正中間的空間,同時擁有臥室和書房的雙向采光。
除了增加玻璃元素,安東尼還在家里做了不少隱形門,比如客廳的橢圓墻體,拉開門后其實是一面儲物柜。
書房的衛生間也裝上了隱形門,推開后,就像進入了一個奇妙世界。
不過,這套明亮通透的房子,也沒有陪著安東尼生活多久。
因為後來,他離開上海,去往自己曾經學習、生活過的墨爾本定居。
安東尼在墨爾本的家,是一個擁有巨大落地窗的LOFT公寓。
進門是開放式的餐廚,廚房中島與餐桌相連,周圍墻面與柜體都是深色調的,藝術氣息十分濃郁。
繼續往里走,是一面巨大的落地窗。
窗外是廣闊且湛藍的天空、郁郁蔥蔥的綠樹和其它房子的屋頂。
落地窗前,擺放著一張長形木質餐桌,在這里吃飯、寫作或是閱讀都很舒適。
電視墻用兩面鏡子裝飾,既能折射光線,又能延伸視覺面積,讓整個家看起來寬敞又明亮。
三間臥室的面積都不大,只保留睡眠和簡單的儲物功能,純粹又安定。
從上海到墨爾本,安東尼始終按照自己的步調,過著單純且豐富的生活。
就連網上的人都評論: 安東尼長著一張沒有被現實傷害過的臉。
這大概和他平順的經歷有著極大的關系。
安東尼出生在一個小康家庭里,在父母的愛里長大,內心有很強的安全感。
高中時,他只身一人跑到上海去玩,機緣巧合下結識了《最小說》的編輯不二,開始給他們寫稿。
他細碎而日常的文風,吸引了很多讀者,溫暖了一代人的青春。
但即使成名之路很順,安東尼也經歷過倉皇和窘迫。
他曾赴墨爾本留學學習金融,卻意外愛上了學廚。
轉專業后,因為羞于向家人伸手要錢,干脆去找兼職承擔自己的生活,有過同時兼了三份工作的拼命。
現在再談論起過往那段咬牙堅持的歲月,他的語氣里更多的卻是懷念和感恩:「雖然也有不如意的時刻,但我非常幸運,因為我遇見了很多好人。」
畢竟是在愛里長大的孩子,不管經歷多少,安東尼的個性里,始終有著自然而然的松弛和自在。
他是個能在城市中迅速找到舒服的環境的人,只做讓自己自在的事情,與世界相敬如賓,生活也不需要太大目標,愜意且隨性。
除了寫作,安東尼還開發了很多愛好,比如做飯。
他經常邀請不同的人來家里吃飯,有時是多年不見的好友,有時是聊得來的出租司機,有時是彼此欣賞的藝術家,有時是剛認識不久的造型師……
當然,做菜這件事,都由安東尼負責。
還有插花: 「我很喜歡枝葉和花,有時候它們開在手上,有時候開在心里」。
安東尼在墨爾本的家對面,有一家很大的鮮花攤子,他時常去買鮮花回家裝飾,時間久了,就想著去系統地學習一下插花。
他的插花風格與寫作一樣,思緒飄飛,寫意且有趣。
插花學好后,他又跑去設計內衣了……
中國人崇尚「大道至簡」,做人的極致,大概就是簡單。
簡簡單單、隨心而活的安東尼,如今就要40歲了。
但他依然像那個從漫畫里走出的少年般,干凈、溫暖、平和、柔和。
在他為自己搭建的世界里,既沒有撕心裂肺的悲傷,也沒有令人窒息的黑暗潮水,有的只是慵懶的、淡淡的明亮與溫暖。
大概在下一個40年里,安東尼依然會同過去一樣,穿著白T和白襯衫,過著最簡單卻最自在、溫暖的生活。
畢竟,只要心中有光、天真尚存,就不難找到那個「屬于你的溫暖世界」。
參考資料及圖片來源:
上海昔舍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微博&公眾號@安東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