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設計師的家,相信有很多人對其充滿了好奇心。作為靈魂空間的創造者,他們會如何設計自己的新家呢?相較于一般人家,又會有著怎樣的與眾不同呢?
本期帶來的這套案例,就是設計師的自宅。雖說原戶型是一套不足60㎡的老破小,但通過合理的規劃設計之后,不僅做到了實用,整個空間都充斥著一絲高級的腔調,趕緊來看看吧。
本案位于廣州,如上面所說,這是一套擁有30多年房齡的老房,室內非常陳舊。
不過周邊環境卻相當濃郁、安靜,以至于整個房屋都幾乎被大樹包圍了。再加上戶型利用率比較高,所以這也是設計師選擇它的主要原因。
原戶型為標準的三室一廳一衛格局,每塊空間都比較工整。不過也正因為這樣,導致空間功能過于單一,且缺少一定的互動性。因此,為了打造出一個高品質住所,部分空間結構也進行了一些調整。
空間布局改造如下
1、打破傳統的思維,將北面的兩間臥室作為睡眠區使用。
2、原主臥與客廳打通,并作為一塊多功能間使用。
3、打破客廳布局,并以窗景為中心,讓室內外形成共生長。
4、改變衛生間進門方向,并做干濕分離布局,讓動線更加人性化。
墻頂面統一的涂料、微水泥瓷磚、裸露的水泥大梁、以及中古元素的穿插,一進門就為空間奠定了侘寂、質樸的基調,仿佛在推開門的那一刻,感覺整個世界都安靜了。
客廳化繁為簡,盡量減少設計手法,讓視覺自然而然的聚焦于窗景,感受四季不同的變化。同時,也能強化孩子的專注力,觀察窗外的樹、蟲、飛鳥等等。
當客廳打破傳統布局之后,整個空間的尺度也立馬得到了釋放,繼而給予了孩子更多的活動玩耍空間。無論是騎車滑板,還是玩具繪本,都可以在此得到滿足。
客廳與原主臥打通后,除了空間感得到了延伸之外,通風與采光環境也得到了優化。電視墻以矮柜隔斷的方式來設計,在區分空間的同時,也弱化了電視的存在感,從而潛移默化般的讓孩子遠離電子產品。
模塊式的皮面沙發臨窗擺放,不僅不會占用太多的空間,也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了靈活調整。同時,還方便了孩子在此上蹦下跳,隨時觀察窗外的一靜一動。
陽台兩邊分別設計了一組矮柜,方便收納日常的雜物。西面邊角窗用洞洞板遮擋,方便掛置孩子的平衡車、滑板等物品。同時,也可以用來裝飾綠植,為空間增添一抹生機。
餐廳位地廚房旁邊,最大程度縮短了生活動線。 一塊經過碳化的橡木餐台,搭配上亞克力材質的桌腿,不僅在厚重與輕盈間做到了平衡,也造就出了一絲視覺懸浮感。而兩把中古餐椅選擇,也與整個空間基調做到了融合,并帶來了很強的設計感。
利用原主臥改造的多功能間,整個地面做了抬高處理,讓空間更具休閑屬性。無論是在此冥想放空、親子游戲、還是看書閱讀,都相當悠閑愜意。
L形的儲物柜,由書柜+衣柜組合,并通過不同的木飾面進行了區分,讓視覺不會顯得太過單調。同時,收柜底部的開架設計,也方便從小培養孩子的自律。
洗衣機、干衣機全部嵌入到衣柜中,實現洗、烘、收一體化生活動線,極大提升了幸福感。
電視墻隔斷做了雙面柜設計,再一次擴充了儲物能力。而旁邊的推拉門設計,其實是一個小遺憾。起初是準備保留下了一塊封閉空間的,可真正搬進去后,才發現移門根本是不關的。
廚房做了利用率最高的U型櫥柜布局,并安裝了極窄邊框的玻璃移門,避免油煙對其它空間產生影響。
考慮到這是一套老房,頂面做了傳統的鋁扣板吊頂,雖說效果比較一般,但萬一樓上出現滲水情況,檢修起來會比較方便。
衛生間重新調整了門洞方向,并將洗手台獨立到了外面,讓生活使用更有效率。唯一比較可惜的是受到空間面積限制,無法做獨立淋浴房。
打破傳統的思路,將睡眠區放在北面,雖說沒有陽光的直射,但卻可以擁有一個舒適的自然光氛圍,讓睡眠更加沉浸、安寧。
窗外郁郁蔥蔥,窗內靜謐柔和,即便是生活在都市中,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氣息。
次臥是孩子的房間,床頭墻面單獨刷上墨綠色的乳膠漆,側面做整面落地窗設計,巧妙實現了引景入內,讓空間實現了共生長。
本期案例就分享到這里,雖說這是設計師的自宅,但在設計上還是留下了一些小遺憾。不過整體看下來,還是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們參考的。比如空間布局思路,收納系統規劃,材質元素運用等,都相當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