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知道水火不容,遇到水的時候,火就會被熄滅。然而很多網友不禁會產生這樣的好奇:為什麼海水無法滅火?尤其是在各大海洋中,都會發生著火的現象呢?
關于海平面著火的情況早已屢見不鮮,比如在2021年的時候,就有相關媒體報道墨西哥灣附近的海平面發生了大火,之間視訊中的畫面顯示,茫茫大海,火焰狂燃,海水沸騰翻滾著,這種場景好像人間地獄。
無獨有偶,在2018年的時候,巴拿馬輪船和我國香港貨船相撞后,在上海的海上引起了很大火災。講到這里,有不少網友紛紛留言表示:「為什麼海水上會著火呢?」「海水也是水,為何無法熄滅大火呢?」「我感覺海水起火肯定有一些化學或者是其他方面的因素,畢竟海水不是普通的水。」對于為什麼海水無法熄滅大火這個問題,接下來我們就會具體分析一下。
海水起火一般來講,有兩種比較常見的原因: 海底火山噴發和 石油天然氣泄露。
1、海底火山
海底火山噴發,聽起來很不可思議,但其實這種噴發方式比地上火山都要來得頻繁。
海底火山作為最為常見的一種地貌,它是由地下熔融物質沖出地表后形成的山體。在地下深度150千米的區域中,存在著液態區,里面覆蓋著大量的高溫巖漿,當達到一定條件后,它們就會直接沖出地殼,然后就形成了火山。
對于人類來說,火山爆發是一種毀滅性打擊,它造成的影響和危害是非常大的。而海底火山則更為甚之,在海水中,靜水壓力、海水密度、海水熱導率等條件,要比在空氣中大好幾個數量級,因此海底火山噴出的巖漿要更為恐怖。
水(靜水)、巖漿(巖漿)、各種地殼類型和地幔(靜巖)的壓力梯度
2、石油天然氣泄露
前一段時間因為爆炸火出全網的「北溪二號」,就是天然氣管道。這家伙全長1222km,稍微哪里不小心裂了下,就有可能釋放出大量天然氣。
在生活中燃燒需要什麼樣的條件,首先就是必須要有可燃物,其次就是可燃物要達到著火點,最后就是與氧氣接觸。
一旦可燃物的密度小,就會容易在海水中起火。就像我們前面提到墨西哥灣海平面發生大火,其實就是由于海底中天然氣管道破裂氣體泄露所致,讓大火在海平面中熊熊燃燒。眾所周知, 天然氣的最主要成分是甲烷,它的密度是很小的,所以會從海底直接上升到海面,天然氣在海面與空氣接觸后,一旦遇到明火就會燃燒起來。
從墨西哥灣天然氣泄露著火的視訊畫面中,我們可以看到海水也是助起燃燒的原因,因為甲烷是會溶解在海水中的,所以在海水的淺層中就會出現燃燒的情況
1、海底火山噴發造成海水無法滅火
在今年年初的時候,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南太平洋島中的湯加火山發生了大爆發。這座海底火山爆發引發了海水沸騰,形成了一個近三百英尺深,五英里寬的火山口,大量的火山灰、氣體和水蒸氣快速沖入高空,形成了巨大的蘑菇云。湯加火山爆發八分鐘后,很快遠在數千米外的美國、日本等國家都發出了 海嘯預警。
有相關專家表示這次湯加火山爆發噴出來的 物質總量達到了三立方千米,火山噴發柱突破了平流層五十千米的上限,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火山釋放出來的能量相當于當年日本廣島原子彈威力的一千多倍。由于火山爆發產生的壓力脈沖引發了整個太平洋沿岸海嘯。
作為地球中的第一大洋,為什麼撲不滅海水中的火呢?
首先,海底火山噴發出來的是巖漿并不是明火。所以我們滅明火的那一套,用在它身上可就完全不好使了。其次, 高溫巖漿從海底噴發后,就會與海水發生作用,盡管有一部分巖漿會被冷卻,但周圍的氣溫卻不會下降,會跟隨急劇上升,如此一來就會改變整個海水周圍溫度,讓其整體都上升。
而后續的巖漿再次被涌現出來后,就會穩定海水溫度, 海水不僅無法直接撲滅噴涌出來的火山,而且還會刺激到巖漿,使其產生劇烈的反應,加劇破壞力。此外海水還會和巖漿之外的火山灰發生反應,海水溫度被恒定后,就無法冷卻海底火山,無法將其澆滅。
那麼這些巖漿最終又去了哪里呢?要知道馬爾代夫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大量的巖漿最終被凝固后,長期堆積后就會變成一個非常堅固的小島,成為人們居住或者旅游的好去處。
2、海底石油或者是天然氣泄露
當石油天然氣泄露,海平面出現熊熊大火時,可以用海水滅火嗎?
答案是不能,我們知道滅火的原理就是通過水降低燃燒物的表面溫度,然后使其隔絕氧氣,最終達到滅火的效果。
由于海底天然氣管道泄露,作為一種氣體, 水是無法覆蓋在天然氣表面中的,所以說根本不具有滅火的功效,消防人員只能利用氮氣進行滅火。
除了海底天然氣管道泄露,導致海平面出現大火燃燒,海水無法將其熄滅的情況外,還有就是海底的石油管道泄露,引起大火燃燒,由于 石油密度很低,海水也是無法將其熄滅的。
總而言之,不管是海底火山爆發,還是海底天然氣管道或者是石油管道泄露,引發的海上火災都是一種自然悲劇。對于消防人員來說,在海上滅火的難度要高于陸地上的滅火難度。所以那些長期在海上駕船行駛的漁民們,一定要防患于未然,定期檢查船只設備,包括滅火所用的工具,不要等火災發生的時候,追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