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點擊關注「裝個好房子」哦~
每天為你帶來裝修干貨、改造新靈感與美好生活故事
探尋美好居住方式,我們值得更好的生活!
----------------------------------------------
房君總說:「家如其人,不必美得千篇一律。」
今天的主人公Vivian,就深諳這一點。金牛座的她,內心柔軟又豐富。比起與真實的世界抗衡、沖突,她更喜歡在獨處時找尋自我。
家,自然就成了一處享受、放松、療愈的秘密花園。
于是,在留學歸來后,Vivian買下了一套位于北京海淀的二手房, 計劃著今后在平淡生活中,有一方小天地,能完完全全裝下自己的real&chill~
房子雖然是二手的,但勝在新和大。
不過,原始的三居室格局 (建筑面積139m²,套內面積110m²),對于獨居的Vivian來說,顯然有些浪費。
▲原始戶型圖
可當她與設計師白倬凡聊到關于如何改造時,提出的要求卻很簡單——
不必有什麼特定的風格,進門就能感受到溫暖、放松和包圍感,以及一定要有好用的廚房和浴缸,便足矣。
聽上去不復雜,但真正想要做到這種「無風格」的設計,卻并非一件容易事兒。在花費了100萬后,這套大平層才得以「擬人化」,實現了真正的「家如其人」。
原始的玄關,被一間5m²的無窗小次臥給壓縮了空間。并且因為它的存在,還阻斷了客廳與餐廳之間的南北通透性。
于是, 設計師果斷拆除了這間小次臥,合并成了面積足足有14.5m²的超大玄關。
▲改造后戶型圖
沿著不能拆除的墻體,設計師定制了L形玄關柜,使得整個18米長的條形空間,瞬間釋放出專屬于大平層的美感。
雖然玄關是家中最暗的地方,但通過其他空間的光線+墻體裝飾,也能打造出柔和唯美的進門風景,使Vivian每次回到家時,都能完全沉浸、放松和懈怠。
玄關柜內含旋轉鞋架,以及外衣、帽子、包包、行李箱的收納。柜門底部做了條形開孔,使得暖氣可以散熱無阻礙,保證寒冷冬日時下班回家,一推門就有暖氣撲面而來。
柜子與墻體一色,轉角都做了圓角,削弱存在感、防磕碰。
L形柜體的對面,放置了Vivian喜歡的復古柜和穿衣鏡, 滿足她每次出門、回家的「變身」儀式感。
Vivian是個有生活儀式感的人,平日通勤時間也十分規律,也熱衷于親自下廚,自然對廚房的要求也比較高。
但改造前,封閉式廚房只有4.3m²,僅能容納下一人,多了的話轉身都費勁。
于是,設計師拆除了餐廚廳之間的非承重墻,將兩個空間打開,做成開放式結構,順帶將櫥柜延伸出來,補充收納空間,也能讓餐廳和小陽台融為一體。
▲改造后戶型圖
▲拆除現場
改造后,廚房洗-切-炒動線一氣呵成。
承重柱的空間也被合理利用,做了壁龕,進一步補充收納。
洗菜池則安排在了窗邊,使下廚多了幾分氛圍和意境。陶瓷材質的水槽,選用了farmhouse風格,一點小的法式鄉村元素,同時配備了現代感十足的銀色金屬材質和恰到好處的貝母白作為點綴,絕美。
隔壁的小陽台,則安排了咖啡機、空氣炸鍋等小家電,洗衣機同樣也設置在此,為浴室釋放空間。
即使一個人住,吃飯也不能隨便找個地兒將就。
餐廳放置了一張1.8米的大桌,偶爾Vivian招呼朋友來家里聚餐、打牌、玩游戲,也十分方便。
餐廳與廚房之間,也有無法拆除的承重柱。設計師巧妙地將櫥柜與墻體設計成一色,并做有裝飾框的輕復古柜門,以「融入設計風格」的手法,削弱墻體凸凹帶來的不適感。
同時,這部分櫥柜也承擔起了餐邊柜的功能,收納功能強大,且拿取方便。
客廳是Vivian在家中最常待著的空間,也是家中最大的一部分整體,但設計師卻在此打造了無數個「小場景」。
首先,拆除陽台與客廳之間的隔斷,從而增加透光量。
細節上,六邊形的陽台打造成了拱形結構,也進一步弱化房子的棱角,放上幾盆綠植作點綴,使得整體氛圍更加柔軟舒適、療愈放松。
平日里,Vivian習慣做瑜伽,將這些盆栽移開后,客廳的晾衣陽台也可以化身居家健身區域。
其次,客廳一角的巨大轉角是原始戶型自帶的,設計師依照Vivian喜歡的古典氛圍,做了圓弧墻體+三角壁爐的結構。
最后,就是全屋采光最好的客廳公區。
硬裝延續了Vivian中意的古典風格,比如豐富的吊頂和墻面裝飾線,以及圓弧形的吊頂轉角和拱窗。
軟裝整體則更為摩登、復古,偏向當下時尚圈非常流行的「老錢風」—— 黑白駝色、花紋較少、經久不衰的款式搭配高品質的材質。
由于Vivian喜歡歐式傳統建筑的氛圍,所以客廳公區并沒做太多顛覆設計,所有功能都是各居其位。
電視墻左右兩側,都留了小墻柱,一來可以增加裝飾感和儀式感,二來則用來削弱空間陰角。而南側的墻柱與拱窗圍合的區域,又成了一處讀書角和植物角。
主臥的入口,位于客廳最小的陰角。
門口搖臂燈+金山棕的存在,使得通往休息區的路徑變得更富有生機與活力。
設計師拆除了主臥原本的小衣帽間,選擇用走廊的形式,做出兩個大衣柜和小柜,進一步提高衣物的收納能力。
同時,主衛空間也得以放大,使得臥室的整體動線更為直接、流暢。
▲臥室改造前后對比圖
臥室的休息區,沿用了客廳的搭配手法,以溫暖柔軟感為主。
吊燈選用日式宣紙燈的螺旋薄片款式,作為整體的點睛之筆,體現了現代設計與古老工藝的完美結合。
墻面和天花板窗簾盒的裝飾線,依舊選用了古典元素,營造出靜謐、舒適的睡眠氛圍。
改造后,主衛與客衛得以分開,今后父母、客人來家中小住時,Vivian也可以擁有自己的私密空間。并且,由于拆除了小衣帽間,面積也隨之擴大了,可以放下她心心念念的浴缸。
同時,超長台面和收納柜的存在,使得這里也能作為她護膚、化妝的區域。
在結構上,次臥沒有做出太大的改造和變化,采用了傳統的床+衣柜的組合。
但相較于柔軟、治愈的主臥,這里的軟裝則更顯沉穩,裙褶吊燈和絨面質感的厚重床頭,都散發著vivian本人的氣質。
次衛位于玄關延伸進來的空間,每次回到家,換好鞋后,便可以直接來到這里洗手和消毒。
雖然次衛整體面積被縮小了,但設計師依舊保留了淋浴功能,3㎡的空間,采用墻地頂一色的手法,減少逼仄感,同時還延續了全屋的高級感。
老實話,很難用某一種特定的風格,來形容和概括Vivian的家。但身處這個空間中,卻總能感受到溫暖和治愈,正如性格豪爽樂觀、追求real&chill的屋主本人一樣。
「家如其人,吾心安處」,這話一點也沒錯。
本文圖片與素材由白川設計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