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沁園春·雪》中講到了四位千古一帝,即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其中唯獨秦始皇死后既沒廟號也沒謚號,秦始皇是我國第一個稱皇帝的君主,死后葬入了歷時39年完工的秦始皇陵。
千百年來,四位「千古一帝」的陵墓,僅有秦始皇陵,讓盜墓賊與考古人員都很苦惱,盜墓賊苦惱的是里面機關重重,還有大量的水銀,誰進去誰就是送死;考古人員則是遺憾千多年前的文物。2000年來,也沒人敢動秦始皇陵?專家拿出兩張照片,揭開謎團。
這是兩張有關秦始皇陵的衛星照片;古人造墓極其講究風水,不少人認為「風水」空穴來風,屬于迷信;「風水」又稱青烏術、青囊術,比較學術性的說法是「堪輿」,事實上「風水」指的是自然界的力量,宇宙強大磁場的能量,是一種研究環境與宇宙規律的哲學。
《葬書》如此記載:「葬者,乘生氣也,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風水之法,得水為上,藏風次之。」
驪山在周、秦、漢、唐以來,一直作為皇家園林地,并且這里流傳著許多神話傳說,以及歷史上流傳甚久的故事;驪山也是秦嶺山脈的一個支脈,秦嶺則被尊為是華夏文明的龍脈。
龍脈指的是起伏的山脈,古代的「風水術」首推「地理五訣」,即覓龍、察砂、觀水、點穴、立向。秦始皇陵的一張衛星圖中,專家清晰地畫出了秦始皇陵及周圍層巒疊嶂的山形,其中五座山峰是秦始皇命人建出來的,屬于人為,還有秦始皇曾下令在驪山下開鑿的五條活水,如此便是「五爪金龍」。
秦始皇陵規模巨大,據記載他將地上自己的天下,在地下又建了一個,能如此做的皇帝也就只有秦始皇了。近幾年來,是否要挖掘秦始皇陵成為了一個難題,挖的話,萬一保護不當,千年文物出土后迅速失去了它原先的光彩,讓人遺憾。
不挖的話,估計秦始皇的陪葬品慢慢地在地底下變成了煤,也實屬讓人遺憾,秦始皇陵的建成花費了長達39年的時間,不知秦始皇陵完全現世,究竟要多長的時間,難以定奪。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