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區房,作為很多家庭都要面對的一個問題,如何選擇一套適合的學區房,也成為了很多家庭一個比較受爭議的點。就拿本案屋主來說,由于家里有兩個孩子,所以男主就想選擇一套大一點的學區房,滿足全家人的居住需求。
可女主卻看中了一套面積僅34㎡的老破小,并且不顧家人反對,堅持購買了下來。雖說原戶型很不理想,但通過簡單的改造后,不僅滿足了屋主的需求,連前屋主看到后都說很驚喜。
其實女主選擇這套房的原因很簡單,就是擁有不少媽媽眼中的黃金學區,所以就算家里有兩個孩子,但只要調整好居住模式,一樣可以應對多種居住功能變化。
比如平時由老人帶著老大居住,等到老二到了入學年齡,自己再過來居住。而周末全都回到原來的大房子里,充分發揮出這套房的優勢。
原戶型為一室一廳的格局,雖說通過簡單改造,就可以滿足老人和孩子的居住需求,但 考慮到女主偶爾也會過來陪住,所以在設計上,還是需要按照三代人的居住模式來規劃,繼而讓空間更加舒適高效。
結合屋主的家庭情況,空間布局調整如下
1、拆掉廚房隔墻,釋放出活動面積,讓空間更加開闊、明亮。
2、房屋中間設計「樹屋盒子」,滿足儲物、孩子睡眠、學習等功能性。
3、客廳正常保留,打造出一塊核心活動區,并解決老人的睡眠需求。
4、陽台整體抬高,增強空間的儲物能力,并兼具女主的睡眠需求。
原戶型進門左側就是廚房,不僅動線十分局促,還缺少合理的收納區。因此,為了改善入戶體驗,除了將廚房的隔墻拆了之外,還將原有的子母入戶門,更換成了普通的單開門,以釋放出鞋柜的空間。
改造后的玄關,一改之前的局促、擁擠,并且利用舍棄子母門,節省下來了25cm空間,設計了一整面墻的儲物柜。這樣既滿足了日常收納,又在視覺上做到了工整、利落。
廚房在打通之后,設計了一個斜角吧台,最大程度提升了動線的流暢性,并且該台面還方便了進門隨手放置物品,讓生活更加高效。當然,下方矮柜的外側部分,也可彌補玄關區的儲物能力。
考慮到柜體深度比較有限,鞋柜放棄門板,可以讓日常收納更加靈活。同時,內部隔層做活動式結構,也可根據收納需求隨時進行調整。而上方的洞洞板,也成為了一塊天然的小物品掛置區。
衛生間外側的儲物柜,設計同樣很巧妙。一部分做成側開結構,方便收納臟衣簍,和一些清潔小物品。一部分做成封閉式凈衣區,方便掛置一些衣物,長久保持衣物的整潔度。
拉開門簾就是衛生間,左側內嵌洗烘設備,讓生活動線更加人性化。馬桶做懸浮式處理,也能更好地清潔地面。同時,上方包水箱形成了內嵌式空間,還滿足了收納柜設計。
受限于空間的限制,衛生間并沒有滿足獨立的淋浴間設計,不過該利用的空間卻也一點沒浪費。比如整面墻的壁龕設計,就提供了大量的收納面積。
作為一套學區房,廚房可以說是整個空間的生活重心,高效合理的設計,可以有效提高早起上學的速度。
因此,在櫥柜延伸段增中一個斜角吧台,既讓櫥柜的台面空間有了延續,也延伸出了用餐、學習等多種功能性,并且還增強了空間的互動性。
櫥柜做了U型設計,并根據老人的身高,做了高低台面處理,讓日常烹飪更加舒適。而像吊柜下方暗藏的燈光,異形台面下的小推車,也都是人性化的體現。
全屋最大的亮點,就是中間的樹屋盒子設計了。上面為孩子的睡眠區,下方一面為學習區,一面為儲物區,既整合了不同的功能需求,又讓空間面積得到了充分利用,并且還做到了互不干擾。
學習區旁邊內嵌一台靜音小冰箱,既縮短了與餐廚區之間的動線距離,又不會對孩子學習產生干擾。
樹屋儲物區設計了五門衣柜,方便收納不同的衣物,讓生活更加高效。睡眠區前后預留透氣孔,可以有效提升采光、通風環境。
特別說明一下,樹屋睡眠區的尺寸為1.6mX1.95m,后期就算老二過來居住了,也完全能得到滿足。
考慮到讓孩子有上網課的需求,儲物區的頂面還預留了投影幕布。這樣無論是學習,還是娛樂,都能得到滿足。
客廳放棄了常規的沙發,并配置了一張單人床,以及鋪上了一塊柔軟的大地毯,這樣既方便了老人休息,又滿足了日常的活動玩耍。
電視墻設計了大量的開放式隔層架,伴隨著孩子的成長,墻上也會收納大量的書籍,讓空間充滿閱讀的氛圍。
南陽台設計了地台床,功能性十分靈活。不僅增強了空間的儲物能力,也提供了一塊采光極佳的休閑放空區。同時,女主過來陪住時,還可以作為睡眠區來使用。
整個案例看下來,也難怪前屋主都說很驚喜了。不僅功能性得到了完善,還擁有了小戶型非常難得的松弛度。所以大家也可以來參考下這種設計思路,真的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