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張遼是得到了關羽親口點贊的名將。起初,張遼在呂布麾下為將,與關羽、張飛、劉備打過交道。後來,呂布和劉備鬧掰,張遼也和關張等人處于敵對狀態。不過關羽卻十分看得起張遼,曾親口對張飛這麼評價張遼:「此人武藝不在你我之下。」雖然關羽的話可能存在商業互吹的嫌疑,但這也從側面體現了張遼的勇猛。畢竟關羽不可能把張松吹成猛將,點贊也需要對方有一定的實力才行。
不過很可惜的是,張遼沒有跟隨劉備四處征戰,而是在呂布死后成為了曹操的手下。 歷史上,張遼、徐晃、于禁、樂進、張郃這5人組成了魏國的五子良將。在一堆曹魏名將里,張遼的地位也比較高。除了夏侯惇、夏侯淵、曹仁等曹魏宗室武將外,也就李典、許褚等人地位比較高了。包括張遼在內的五子良將也都是曹操手下的重要武將了。可以看出來,張遼跟著曹操也算遇到了伯樂。
歷史上,張遼也是個特別生猛的統帥型武將。自從跟隨曹操以后,張遼就迎來了人生的高峰期。白狼山一戰,張遼直接秒了烏桓的老大,一戰定了北方。逍遙津之戰,張遼以800人破了孫權的10萬兵。當時孫權集合了呂蒙、周泰、甘寧、凌統等一幫吳國名將,又親自領著10萬兵進攻合肥。張遼只有幾千人鎮守。孫、張雙方的力量差距特別大。可張遼卻巧妙布下了埋伏,親自帶兵直接擊潰了對方,甚至差點活捉孫權。
據《三國志》正史,蜀國那邊沒有五虎將之說,只因「關張馬黃趙」5人在一個合傳這才給了羅貫中的五虎將聯想;可五子良將卻是歷史上真正存在的稱號,張遼就是其中之一。另一方面,張遼的表現也遠比演義描寫要更加生猛,同時蜀國五虎將的能力也沒有演義說的那麼無解。 就真實歷史來看,若張遼跟隨了劉備,那麼趙云、馬超、黃忠就可能會被張遼替代了。畢竟張遼特別給力。
可是若按演義描寫來看,兩個張遼也不可能替代馬超、趙云、黃忠這3人中的任意1位。演義的五虎將不僅軍事能力出色,而且武力值都達到了超一流水平。光武力值這塊兒就足夠碾壓張遼了。
張遼只有4次表現武力值的戰例。
濮陽之戰,張遼單挑夏侯惇,具體回合數與戰況也不明。可後來呂布不等他們分出勝負就直接沖了出去,由此可見,張遼對夏侯惇沒有占據上風。官渡之戰,張遼單挑張郃50回合不分勝敗。合肥之戰,張遼單挑太史慈80回合不分伯仲。濡須之戰,張遼獨戰凌統,雙方50回合不分勝敗。從當時的實際情況來看,張遼的武力值也就高于凌統,和夏侯惇、太史慈基本持平。這也可以看出來,張遼的水平達不到超一流。
可趙、馬、黃的武力值就太高了。馬超20回合虐張郃。趙云30回合虐張郃。黃忠能平關羽。這3位哪個都比張遼生猛。此外,張飛與關羽是劉備的結拜兄弟,他們屬于穩上榜的人物。如此來看,張遼想替代演義版五虎將完全沒有戲。 每天都會更新有趣的歷史故事,歡迎閱讀關注交流。
(資料來自于《三國演義》)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