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有這樣一位君主,他統治時間不長,只有14年,卻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他就是隋煬帝楊廣。隋煬帝是一個多面性的君主,他殘暴昏庸,卻也極富才能;他為滿足個人享樂耗費國力,卻也治國有方;他的統治最終覆滅了隋朝,但他留下的科舉遺產,卻造福無數子孫。隋煬帝留下的這項「遺產」,為后世的百姓尤其是貧苦學子提供了改變命運的機會,也為中國歷史注入了新的活力。
說起隋煬帝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他那殘暴不仁的個性。他為了滿足個人的奢靡生活,不遺余力地揮霍國庫和人力。公元604年,楊廣登基為帝,他決心要修建一條南北運河,以便自己能夠更方便快捷地從長安下江南享樂。于是,他命令征發了數十萬民工開鑿這條水路。工程浩大無比,當時竟動用了200多萬人力。為了船只能順利通行,隋軍更是殘忍屠殺沿途的百姓,破壞他們的住房,以保證船只暢通無阻。
三年后,京杭大運河終于完工。隋煬帝立即搭上龍船,帶著數千美女開始了艷游。沿途百姓跪地迎送,場面盛大壯觀。而這場壯觀,就是建立在無數百姓的血淚之上的。
不僅如此,隋煬帝還三次發動征討高句麗的戰爭,但都以失敗告終。每一場戰爭都耗費了隋朝巨額軍費,使國庫瀕臨破產。而隋軍戰敗后的屠殺和掠奪,更是讓民不聊生。隋煬帝的這些作為,讓百姓憤慨不已。有見識的人都說,他荒淫無度,荼毒了天下蒼生。就連隋軍士兵也對他極為失望,從而導致唐軍能夠順利地起義推翻隋朝。可以說,如果沒有隋煬帝的昏庸無道,隋朝原本可以再延續很長時間。
但是,如果一味認為隋煬帝是昏庸無道的君主,那就太片面了。從另一方面看,隋煬帝也是一個富有政治才能與遠見的君主。
首先,他完成了隋朝對南朝陳的滅亡,實現了自漢魏以來將近400年的分裂局面的結束。這一統一奠定了隋唐盛世的基礎。不僅如此,隋煬帝在位時期還頒布了開明的「無隔夷夷」方針。這一方針極大地促進了中原文化與外族文化的交流。
其次,隋煬帝本人也是一位文學造詣極高的詞人。他留下的許多作品,如《白馬篇》、《飲馬長城窟行》,都成為千古絕唱。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他的才華。再次,隋煬帝在位時期政治清明,使百姓在戰亂中得以喘息。《隋書》中記載:「有司奏錢谷充足,倉廩實饒。」這顯示出他也作為一個治國之君,使國家經濟獲得恢復。可見,盡管隋煬帝在許多方面表現出昏庸,但他整體上也是一個多面且具有政治才能的皇帝。否則,隋朝也不可能在他手中初步實現政治上的統一和經濟上的恢復。
那麼,隋煬帝究竟留給百姓什麼寶貴的遺產呢?這就是—科舉制度。科舉制度開創于隋文帝時期,但直到隋煬帝時才真正成為選拔官僚的主流途徑。科舉制打破了世襲制的局限,實行更公平的考試制。在科舉面前,門閥望族和寒門貧族一律平等。這對于解決當時士族世襲而導致的弊端具有重大意義。在科舉出世前,官位多為門閥士族所壟斷。他們可以依靠家世沿襲官職。而寒門學子則難以通過正途獲官。科舉的實施一舉改變了這一窘況。在科舉制下,貧寒之家的青年也有了通過考試獲官的可能。不少窮苦兒童從此通過勤奮向學改變命運,成為宰輔將相。科舉為百姓帶來了希望。在科舉制完全定型后的唐代,更是出現了「牧童出帝王」的佳話。科舉讓更多的人才有機會貢獻自己的力量,這成為中國封建社會進步的重要制度保障。科舉開創之初,曾遭到門閥士族的強烈抵制。但在隋煬帝力排眾議下,這一制度得以鞏固并成為主流。可以說,如果沒有隋煬帝,科舉或許就難以立足。雖然隋朝覆滅,但科舉遺產卻歷經千年,對中國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這是隋煬帝難能可貴的一面。
作為隋朝百姓的李彪,對隋煬帝恨之入骨。「我家世代靠種地為生。那一年,隋軍來征糧,把我們僅剩的種子都搶走了。我兒子還被他們打殘了一條腿!」說到這里,李彪已經激動得渾身發抖,「皇帝是人的父母官,怎麼可以這樣殘害百姓!他罪該萬死!」
李彪說,自己聽說隋煬帝還修建了一條大運河,目的就是供自己游玩。「何必呢?把這麼多銀子花在百姓身上多好,非要建水路供自己玩樂。皇帝實在太昏庸了,我恨不得他早點死!」「唉,我只盼望別再有這種暴君了。百姓苦,他專心享樂;民貧,他揮金如土。這種暴君害死的人比刀兵還多!」李彪嘆息道。
張某是隋煬帝的兒時玩伴。盡管來自寒門,但隋煬帝待他一向親切熱情。「我記得小時候,我父親犯了死罪,差一點要被斬了。是隋煬帝出面說項,救了我父親一命。」張某回憶道,「他對我也一向很好,經常讓我到宮里玩耍。要不是這樣,以我的出身,哪里能進宮談笑呢?」說到隋煬帝的為政,張某也有自己的看法:「他待人熱情,只是不能理政。我看過他畫的畫,寫的詩詞,確實很棒,可政事方面就完全不行了。」「這次發兵攻打高句麗,我就勸過他,不要拚死拚活的。可他偏不聽我的勸告。這次大敗回來,我都替他擔心得睡不著覺。」「唉,他就是太過驕奢淫逸。要我說,他還是別做皇帝的好,去過文人的生活,也不枉費他的文才武藝。」張某感嘆道。
歷史上的許多人物都具有復雜的個性和多重面的歷史評價。隋煬帝也不例外。他暴虐無道,荒淫無恥,給百姓和隋朝帶來了災難。這是有目共睹的。然而僅就此下定義斷,也難免有失公允。因為隋煬帝也有他開明的一面,他統一南北,恢復經濟,并留下了科舉的寶貴遺產。歷史不應該是非黑即白的。不同歷史階段和不同階層的人,對同一人物也會有南轅北轍的褒貶。我們應該公正地看待歷史,看到一個人或事件的不同方面。隋煬帝給后人留下的科舉制度,對中國歷史影響深遠。它開啟了一個相對公平的時代,給了貧寒群體翻身的希望。雖然過程曲折,但結果卻惠澤無數。這一遺產的意義,值得我們重新審視這個明暗并存的暴君。END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