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薨,公子嬴蕩即位,是為秦武王。秦武王在位時,想要實現自己吞并周王室,奪取九鼎的想法,而這離不開甘茂的支持。
等到周王室被占領之后,秦武王卻因為舉鼎比賽而身死。他的異母弟弟秦昭襄王繼位,而間接造成秦武王薨逝的甘茂卻面臨著危險。
甘茂是下蔡人,曾經侍奉下蔡的史舉先生,跟隨他學習諸子百家的學說,後來經過張儀和樗里疾的引薦得以進入秦國朝堂。
秦惠文王很看重他,曾讓他幫助魏章奪取漢中地區。秦武王繼位之后,蜀地謀反,曾被派去平定叛亂。
重返朝堂之后,秦武王此時對相國一職進行了改制,分為左右丞相, 甘茂被任命為左丞相,右丞相為樗里疾。
因為張儀的謀劃,齊國不會攻打魏國,秦武王借此攻打韓國以至于侵占周王室的謀劃也落空了,只好找來甘茂和樗里疾重新為這個目標謀劃。
樗里疾不贊同這個想法,但是 甘茂認同秦武王反駁樗里疾,認為「伐宜陽,定三川」是秦國挺進中原、成就帝業的關鍵所在。
隨后甘茂又進一步提出, 如果想要攻占宜陽,必先破除韓魏聯盟。只要魏國愿意助秦,韓國就會被孤立,最終也一定會攻破。
然后 甘茂表示自己愿意親自去魏國說服魏王出兵幫助秦國,秦武王非常高興,令其出使魏國。
來到魏國之后,甘茂先是攻打韓國共享利益給魏國為誘惑,然后又以秦國的實力為威懾,最終迫使魏王答應與秦國建立聯盟,攻打韓國。
甘茂讓隨同來的向壽先行回國稟告聯盟成功,然后勸告秦武王先不要攻打韓國,并許諾此事算作向壽的功勞。
向壽回國后報告了秦武王,秦武王對聯盟成功很高興,對暫時不打韓國又很費解,于是就到息壤迎接甘茂。
甘茂在息壤見到秦武王之后,秦武王就急著問他為何要先不攻打韓國。甘茂沒有直接回答秦武王這個問題,而是先給他講述了一個故事。
曾參曾經住在費邑,魯國有個與他同姓同名的人殺了人,于是就有人去告訴曾參的母親說曾參殺人了,曾母自然不相信。
過了一會,又有人來告訴曾母他兒子殺人了,曾母就有點將信將疑了;再過了一會,又來一個人告訴曾母他兒子殺人了,這時曾母就放下了手中的工作,翻墻逃跑了。
秦武王聽完之后不理解這和攻打韓國有什麼關系,于是讓甘茂為他解惑。
甘茂接著說道,宜陽是一個與郡相當的大縣,我們現在不遠千里來攻打它,肯定是不能迅速攻下的。
如前所說, 以曾參的賢德以及曾母對他的信任,僅僅三個人就讓曾母對其懷疑起來。
更何況 我的賢能不如曾參,而大王對我的信任也不如曾母信任曾參,此外懷疑我的也不只是三個人,我唯恐大王懷疑我而使事情半途而廢。
想當初張儀為秦國開拓疆土,樂羊攻占中山國,他們之所以成功都是因為大王的信任啊。
如今我攻打韓國,樗里疾和公孫奭必然會以攻韓的得失勸大王撤軍。一旦大王聽從他們的意見,就會使得大王欺騙魏王,而我也將遭到韓相公仲侈的怨恨。
直到此時秦武王才知道甘茂的擔憂,于是保證自己一定會信任他,并提出與他在此地盟誓。
此后甘茂才帶領攻打宜陽,五個月也沒有拿下來,樗里疾與公孫奭果然提出了反對意見,秦武王想讓甘茂撤軍,不過甘茂提出息壤之盟。
最終秦武王按照盟誓,繼續增援甘茂,甘茂終于拿下了宜陽,不過秦武王也因為可以去周王室看九鼎而死。
秦武王舉鼎而亡之后,秦昭襄王繼位,他的母親宣太后垂簾聽政。楚懷王因為怨恨韓國在秦國攻打楚國時見死不救,出兵攻打韓國雍氏。
韓國派出公仲侈到秦國求救,不過秦昭襄王剛繼位,宣太后又出身楚國,所以不太愿意救援韓國。公仲侈只好找到甘茂,希望他為韓國說好話。
甘茂勸諫秦昭襄王, 韓國是因為看到秦國可以出兵救援他們才愿意抵抗楚國,如果秦國不愿意救援,他們必然會向楚國求和,韓楚一旦形成聯盟,其他國家也會跟著加入,這對秦國是不利的。
秦昭襄王聽從甘茂的建議,最終出兵救援韓國,楚國因此而撤軍。
救了韓國之后,秦國再想向外擴張就剩下魏國了,于是秦昭襄王派樗里疾和甘茂一起出兵攻打魏國的蒲阪、皮氏。
為了保證韓國不搗亂, 甘茂主動向秦昭襄王提出,把武遂歸還給韓國。盡管向壽和公孫奭竭力反對,但是沒有成功。
向壽和公孫奭因此經常在秦昭襄王面前說甘茂的壞話,甘茂因為恐懼便停止攻打魏國,趁機逃亡。
逃亡途中,甘茂遇到了蘇代出使秦國,于是向蘇代求救,希望他幫幫自己的妻子和孩子。
蘇代答應了下來,于是在出使任務完成后勸諫秦王, 甘茂是一個賢能之士,對秦國情況又掌握很多,如果被其他國家利用將對秦國不利,不如迎回來囚禁。
于是秦昭襄王給予甘茂大量賞賜和高官以希望他歸來,不過甘茂不敢回去,齊閔王卻因此改變了甘茂在齊國的待遇。
後來齊王又讓甘茂出使楚國,秦國此時剛剛與楚國通婚,于是借機提出讓楚懷王將甘茂送回國。
楚懷王以此咨詢范環, 范環認為甘茂是一個賢能之士,如果讓他回到秦國擔任丞相,那不是楚國的好事。
楚懷王因此沒有讓甘茂送回秦國,甘茂最終也沒有再回到秦國,最后逝世在魏國。
秦武王的意外去世影響到很多人,首當其沖的就是甘茂。無論是他間接造成秦武王的去世,還是要給秦昭襄王一系的官員騰位置,他都不會安心,也不會有好下場。
此外從息壤之盟可以學習到, 如果長時間離開權力中樞,一定要給自己的領導打好預防針,不然一定會被小人中傷,讓事情功敗垂成。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