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改墻體,作為裝修中最基礎的工程,幾乎已經刻到了每個人的腦海思維中,以至于在絕大多數人看來,裝修若不拆墻,那麼就等于沒裝修似的。那事實上是不是這樣呢?顯然不是的,因為不是所有戶型墻體都可以拆。
像本期帶來的這套小戶型案例,在裝修設計中,就沒有拆一面墻,僅通過部分新建墻體處理,照樣讓空間做到了實用。同時,大量的小細節優化處理,也相當人性化。
本案坐標北京,面積53㎡,原戶型是一套建于80年代的老公房,室內墻體基本上為磚混結構,再加上房齡比較久,即便空間存在很多硬傷,也不可做拆除處理。
屋主對于新房的需求,也比較常規,就是簡約實用,并且需要一定的彈性,滿足孩子不同年齡段的空間需求。
雖說該戶型無法拆墻,但通過新建墻體,同樣可以起到優化空間的作用,具體調整如下。
1、衛生間向兒童房擴大,滿足內嵌式台盆的空間需求。
2、主臥門洞內退,并利用部分空間,規劃出一塊家政區。
3、餐廚區采用一體化設計,提升空間的通透性。
原戶型進門并沒有一塊合理的收納區,不過當餐廚區采用一體化設計之后,利用西廚柜體側面空間設計的鞋柜,卻也讓入戶有了一塊迷你的小玄關,并解決了基本的收納需求。
玄關頂面做軟膜天花設計,可以最大限度接近自然光,解決入戶采光差的問題。
考慮到鞋柜面積不大,柜體內部借用大量的小收納盒輔助。不僅可以拓展柜體的收納能力,也在生活中做到了整體秩序。而隱藏在柜體鏤空處的感應式線性燈光,也從推開門的那一刻,開啟了回家的儀式感。
在空間面積比較小的情況下,弱化傳統的客廳功能,并著重強化餐廳功能,算是小戶型中比較常規的處理方式了。同時,大量的定制柜體,也在有限的空間中,最大化提升了空間的利用率。
卡座式的餐廳布局,不僅僅是日常的用餐區,也是全家人互動交流的一塊核心區。無論是親子手工、娛樂休閑、還是會客接待,都可以在這里等到滿足。
卡座上方增加吊柜收納,方便收納一些不常用的雜物;柜體高度根據家人身高定位,也巧妙規避了起身碰頭的尷尬,非常人性化。
卡座底部儲物空間采用分段設計,并將主要儲物空間以抽屜的方式,放在過道這邊,可以讓日常使用更加舒適。
餐廳看向過道視角,原有的內陷空間改成了一個封閉式的儲物柜,補充了鞋柜的儲物能力。
所有的電器都提前留好尺寸,即便空間面積不大,也讓冰箱、烤箱、蒸箱等電器實現了內嵌,繼而提升了空間的整潔度。
卡座對面的一組西廚區設計,巧妙緩解了廚房的空間壓力,并方便了一些簡單的烘焙制作。而柜體中預留的滑軌插座,同樣是一個十分細節化的處理。
衛生間向旁邊的兒童房做了擴大處理,改善了原空間的局促性。墻地面鋪上白色的瓷磚,再搭配上頂面的軟膜天花,即便是一個暗衛,也營造出了自然光的效果。
馬桶背后增加置物台面,上方安裝壁掛洗衣機,不僅充分利用了空間,也是高品質生活的體現。
利用部分主臥空間打造的1㎡家政區,雖說空間不大,但功能性卻相當完善。下方內嵌洗烘一體機,上方設計收納柜和懸掛區,中間預留鏤空台面,還方便了日常的疊衣、燙衣。
過道頂面再次安裝了軟膜天花,彌補了采光不足的問題。
主臥做了留白,并取消了頂面的主燈,讓空間看起來更加簡潔、明亮。床尾增加整面墻的儲物柜,床頭側面增加內嵌式儲物柜,再加上柜門做了無拉手處理,不僅帶來了海量的儲物能力,視覺上也做到了干凈、利落。
拆掉主臥與陽台之間的窗戶,并安裝上極簡的窄邊玻璃移門,既增加了空間的顏值,又不會影響到空間的通透性。同時,還一定程度上柔和了室內的光影,讓氛圍感更加舒適。
陽台融合了儲物、休閑、晾曬等一體化功能,讓每一塊空間都得到了利用。
由于孩子只有3歲,兒童房以極具彈性的方式,賦予了空間更多的功能變化,以滿足孩子不同年齡段的空間需求。
本期案例就分享到這里,整體看下來還是挺不錯的,既保證了實用性,又讓室內做到了通透明亮,所以說裝修不一定非要拆墻。只要設計合理,同樣可以越住越舒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