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現在的我們來說,只要有人向我們提到清朝,往往得到的結果都可能是默不作聲,或者評價幾句,但這幾句中也絕不會加以贊揚。
但其實我們的刻板印象過于深厚了。清朝和我們印象中的相比,其實還是更好一些的。
我們的印象可能在中學時期學習歷史時留下,也可能是看著一個故事而留下。
在腐朽落末的滿清政府,一幫庸才圍著一個老女人,這個老女人只顧著自己貪圖享樂,將百姓和國家的存亡棄之不顧,不僅任由列強踐踏和侵略我們的土地,還為了保全自身與侵略者簽訂了一條又一條喪權辱國的條約,使我們整個國家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抬不起頭甚至面臨亡種的危險。
印象中,清朝似乎是中國五千年歷史上最差勁的王朝。
可能你也這麼認為,但事實卻是相反的。
在中國五千年歷史中,王朝數不勝數,而清朝絕不是其中最差的,他的實力反而是可以排上名號的。
這麼說是有考量的,清朝在與歷史上各王朝相比,其實也是有可圈可點的地方的。
若沒有清朝,就沒有如今五十六個民族的大家庭。若沒有清朝,就沒有如今中國的大好河山。若沒有清朝,中國的歷史進程就有可能倒退一步。
說到民族就不得不提到第二點—清朝在民族問題上的治理也是相當得當的。
清朝成立后的首要問題就是民族問題,在這方面清朝政府措施實施的相當有效。
清朝在民族問題上實施的是多項措施,剛柔相濟,軟硬兼施,化敵為友,以少勝多的策略。
他不像漢朝和唐朝,因為民族問題發生征伐戰役,讓百姓民不聊生,最終以和親了事。
也不像宋朝與明朝,他們對于民族問題更多是抱著放任自流的態度,讓小問題演變為不得不戰的大問題,最終逃不了亡國。
相比之下,清朝在民族問題上實施的策略就很不錯。
雖然只是表面和氣,但也成功地創造了「五族共和」的局面,沒有讓局面惡化到。如宋朝時,三個國家相爭,致使國家領土大量流失,南宋只能偏居一隅的局面。也沒有造成像唐朝一樣和親了事的情形。
對于農耕文明的古代,人口往往表現了當時的社會繁盛狀況。而清朝是在歷史中擁有的人口也最多的王朝。
據數據統計,王朝起源的秦朝人口不過兩千多萬。
開辟絲綢之路的漢朝最多也就六千萬,具有貞觀之治的唐朝四千至五千萬,經濟最活躍的北宋是四千六百萬,明末是六千余萬,而清朝的人口則至少是上億。
上億啊!這是什麼概念!證明了清朝生產力的強盛,證明了清朝人民的幸福安康……。
說到軍事你可能對清朝的軍事嗤之以鼻。你會說:「清朝的軍事力量還沒有元朝強大呢!」但你要知道這已經很不錯了。
我們會這麼想很可能是因為在與列強的戰爭中,清朝時常處于劣勢,這不免讓我們有一種錯覺—清朝在軍事上很弱。但實際上卻并非如此。
你想想看在科技實力差距如此大的情況下,清朝不但一定程度抵擋了列強的入侵,而且還平定邊疆,保邊疆幾十年無憂。
這足以證明清朝在軍事上的戰果還是比較輝煌的。
一個王朝的軍事力量評定往往分為兩部分:其一是對內維穩;其二是對外抗敵。
雖然對外常常被西方列強壓著打,并連連敗退。但它還是在內做到了平定新疆,維護清朝的統治。
在此之前,還有平定三藩之亂、趕走荷蘭人收台灣等軍事行動。
就此種種都是清王朝的軍事力量不薄弱的證明。清朝不是我們印象中的「紙老虎」。
我們都知道中央集權的封建統治最大的問題便是王權權利過大,貪官污吏眾多。
清朝官員在這方面雖算不上是最清廉、最圣明的,但絕對不是最糟糕的。
在明朝有宦官作亂,有外戚之禍,有荒淫昏戾的暴君,有帝后被廢、有謀權篡位,但這些清朝統統沒有。
雖然在清朝統治時期也有各種禍亂,但是禍亂在每個國家的通知中都會或多或少的出現。而且在每一次禍亂中,清朝的皇帝都對對每一次事件十分嚴謹。他們追求政策發布后的時效性,實時觀察事件的情況和發展態勢。
在日常清朝皇帝們都力求當日事當日畢,每天要批復數十件,甚至上百件奏折。就因為如此清朝在遇到禍亂后也沒有傷到國之根本。
即便是一些嚴重的分裂問題,清朝皇帝也都以和平方式有效解決。在中國的歷朝歷代中這可以算是比較「安定團結」的了。
此外,在清朝統治時期,出現了持續足足134年的盛世。不要小看這「134」。
要知道,漢朝的「文景之治」才持續了五十年,隋朝的「開皇之治」也不過24年,唐朝的「貞觀之治」僅23年,宋朝的「太祖太宗之治」30年,明朝的「仁宣之治」11年,這些跟清朝的盛世相比,那真是短了點。
這「134」是需要付出代價的。作為皇帝的他們可以說成我們這個時代中最慘的社畜。
除「三節兩壽」這些重要節日中皇帝可以稍微放松一下,其余時間每天都在桌面上埋頭苦干,可以說是全年無休,甚是「可憐」。
清帝國的辦公制度還非常完善,效率和保密度都是在王朝中數一數二的。朝廷內部的組織架構非常嚴明,部門間設置的體系健全、清晰,人與人間分工明確。
在清朝的統治時期,人們的生活水平還是很不錯的。有的百姓是可以做到生活安樂的,有些差一點的,小日子過得還算說得過去。
當時的清朝,其實對于民生問題非常重視。他們頒布放松人身控制的法令,希望這可利于百姓們發展。說到這,就不得不提到康熙皇帝。
康熙時期,清朝就開始實行「攤丁入畝」制度,發展到后期甚至宣布「永不加賦」。這不僅僅結束了中國五千年歷史—控制人口增加勞賦,還極大的激勵了百姓的生產意愿。
從康熙到道光年間這210多年里,清朝的百姓們都過上了其他朝代不可比的生活。
雖然,在晚清的時候,我們的社會遭到了列強與農民起義運動的沖擊,但對于已經完全定型的農耕社會來說,在受到沖擊后還是可以快速穩定并進一步發展的。
當然,身為中央集權制度的清朝,完全做到讓百姓富足是不可能的。
主要的財富集中在地主手中,普通百姓的生活肯定是還是比較艱難困苦的,但這是中國的封建歷史上是一個通病,并不是清朝一人的問題。
況且,即便是在清末時期,百姓生活雖然沒有之前好,但是也沒有發生瘟疫,干旱。
此外,國內也沒有出現饑荒造成餓殍遍地,饑民無處的情況,更沒有民眾揭竿起義,搞的百姓生活在漫山遍野中,這與歷朝歷代王朝中相比已是不錯的。
可能在我們的印象中清朝是腐敗的,是軟弱的。但也請在座的各位可以認真的看看清朝。真的,他沒有我們想象中那麼差。
能完成中國大一統,為中國奠基的清朝絕不差。
【免責聲明】文字、圖片等素材來源網絡,如侵立刪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