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3年的一個夏日,北京紫禁城景仁宮內,朱棣身患重病,奄奄一息躺在床上,他的三個兒子朱高熾、朱高煦、朱高燧都守候在床前。
十五歲的朱高燧靜靜地站在一旁,腦海里盤旋著父親對他一遍遍的叮嚀。
多年以前,朱棣起兵奪取皇位的那段經歷,朱高燧還歷歷在目。
當年,朱棣領兵南下,年僅十歲的朱高燧在北平輔助母親處理政務,一方面安撫百姓的情緒,確保北平局勢穩定,另一方面還主持北平的軍事防務,以確保父親南下的大后方安枕無憂。
如果不是他的務實作為,朱棣也不可能專心南征,也正因此,朱棣非常寵愛朱高燧這個幼子。
大軍南下之后,朱高燧也曾來到南京陪父親一起作戰,在這里,他見證了靖難之戰的種種艱辛,知道政權來之不易。
然而好景不長,朱高燧逐漸變得驕縱跋扈起來,或許是因為太過年幼,又長期受父親寵愛,他的性格中逐漸暴露出一些不可救藥的缺陷。
永樂年間,朱高燧甚至開始謀劃想要取代兄長朱高熾的太子之位。他暗中拉攏宦官黃儼,設法在朱棣面前詆毀朱高熾。
所幸朱高熾及時發現了這一陰謀,將黃儼私下錄取的文字呈交給朱棣,才化解了這場危機。最終,朱棣仍然冊立了朱高熾為太子,朱高燧則只被封為趙王,他心中很是不滿。
這麼多年,他一直對皇位虎視眈眈,如今,看著奄奄一息的朱棣,朱高燧心中的野心再次燃了起來。
思慮再三,朱高燧決定在父親駕崩后發難奪取大統。于是,他暗中拉攏了幾個心腹,積極籌劃奪權大業,準備在朱棣死后打朱高熾一個措手不及。
眼看朱棣躺著病床上始終吊著一口氣,朱高燧充滿擔憂,他怕出現變數,決定鋌而走險,親自送父親一程。
他找來了道士楊福助,跟他索要了一包毒藥,企圖謀殺朱棣。
然而,這一陰謀被朱棣的親信發現,朱棣勃然大怒,他不肯相信最寵愛的兒子竟然想謀殺自己。
他沒有直接拆穿朱高燧,他想親眼看看他這個逆子到底敢不敢這麼做。就這樣,朱棣親眼看著朱高燧將一包毒藥摻進自己的藥膳中。
朱棣氣得當場要賜死朱高燧,還是朱高熾趕到急忙解圍,稱朱高燧是被奸人誤導,這才保住他的小命。
朱棣駕崩后,朱高熾繼位,是為明仁宗。明仁宗盡管寬厚仁德,但對于驕縱跋扈的朱高燧,他也動過三次花心,但每次都被大臣勸阻了下來。
面對兄長的怒火,朱高燧心知大勢已去,主動交出了三分之二的兵權,還上表誠懇請罪,表示對過去行為深刻悔改,今后只想在封地過寧靜的生活,不再謀逆。
見他態度誠懇,明仁宗這才饒過他一命,讓他就藩衡州。
一個大雪紛飛的日子,朱高燧獨自一人站在衡州城樓上,遙望著遠方,不知在想些什麼。
他已經徹底清醒過來,后悔自己年少輕狂時犯下的錯誤,他決心在衡州好好地侍奉百姓,以實際行動證明自己的悔改。
就這樣,朱高燧在衡州封地過起了平淡的生活,他白天視察民情,處理政務,夜晚則閱讀典籍,以修身養性。也偶爾會出城郊游,在湖光山色中尋求人生的意義。
朱高燧的一生可謂起起伏伏,最終還是在顛沛流離中找到了寧靜。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