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趣闻历史
民國轶事
三國風雲
歷史名人
野史分享
古墓文物
後宮秘史
历代皇帝
史料记载
金庸武俠传
韓劇韓星
詩詞文化
全部
    
白登之圍的匈奴視角:劉邦被圍困了7天7夜,冒頓單于終究放其一馬
2023/11/02

前言

在秦末天下大亂之時,誰能稱王稱帝,端賴個人魄力。而在匈奴,一個叫冒頓的男人,也正憑借著過人的膽識和野心,打造出一番新天地。

當冒頓率領四十萬匈奴鐵騎來犯,漢王劉邦親自迎戰,卻在白登山遭遇兵敗。七日七夜的圍困之中,劉邦暗自絕望,冒頓卻最終放他一馬,兩軍罷戰而去。

這場白登之圍,冒頓明明占盡先機,為何在門檻前卻放棄了取勝的機會?我們不妨站在匈奴的視角,深入剖析背后的考量。

情勢千鈞一發,劉邦命懸白登

那一年,中原大亂,六國群雄稱王,可謂人心浮動之時。而在漠北草原,一位年輕的匈奴單于冒頓,也正在謀劃他的偉業。

冒頓生來目空一切,他的野心不止于草原,而是要像秦皇漢武那樣,稱霸于天下。為達到這個目標,他必須先統一北方各族,建立強盛的匈奴帝國。于是,在殺死自己的父親后,冒頓坐上了單于之位。他立即發兵征伐東胡,又西滅月氏,南吞樓蘭......短短幾年之間,強大的匈奴帝國肉眼可見地擴張著版圖。

與此同時,中原經歷了漫長的楚漢相爭。最終,以沛公劉邦為首的漢軍取得了天下。劉邦建立漢朝,自稱漢高祖皇帝。兩位野心家,一南一北建立起自己的王朝。看似天作之合,實則隱藏著無盡矛盾。

劉邦清楚,北方草原上的匈奴正是漢朝最大的外患。為了鞏固邊防,他必須采取行動。于是,漢高祖親率大軍北上,深入匈奴腹地。此舉無疑觸碰了冒頓的底線,兩強勢力遂以白登山為界,展開了一次關乎天下霸主的較量。

冒頓性格驕傲自大,立志一統匈奴

此時的冒頓,正值壯年時期,他身強力壯,是個出色的獵手。每每出游打獵,冒頓向來騎著他的戰馬,身穿鮮亮的盔甲。一副鐵血漢子的模樣,看起來彪悍非凡。

冒頓生性驕傲自大,野心勃勃,他的部下都敬畏他三分,也愿為他出生入死。然而冒頓并不被這些嚇倒,因為他心中早已默默鑄就了一個宏偉藍圖。

這個藍圖,就是要一統北方,建立匈奴帝國,甚至像秦皇漢武那樣,稱王稱霸。為了這個目標,冒頓可以不惜任何代價。他心狠手辣,殺死自己的父親后奪位就是最好證明。這樣一個鐵血漢子,眼中容不得半點沙子。

中原方面,劉邦則剛剛建立漢朝,正是立國之初,必須鞏固邊防以免北狄南侵。兩人野心與使命正面碰撞,必定掀起一場腥風血雨。更使兩人不共戴天的是,劉邦此行深入匈奴腹地,無異于羞辱,冒頓豈能忍氣吞聲?

雙方交手,劉邦中計身陷白登之圍

當冒頓得知漢軍北上,他二話不說便率領四十萬匈奴大軍迎擊。輕賤中原王朝的冒頓,心中早已盤算著要將劉邦生擒活捉,好在草原上示眾。

兩軍在白登山遭遇。劉邦中了冒頓的詭計,被匈奴大軍圍困在山上。白登山地勢險要,劉邦身邊僅有一小部分漢軍先鋒部隊。形勢對漢軍極為不利,劉邦心知大勢已去,只能固守待援。

此時此刻,劉邦心中無比后悔,自己何苦來送死?如果早知今日,他定將軍隊整合妥當,才輕舉妄動。眼下援軍遠在千里之外,自己這小股漢軍根本不是冒頓的對手。一旦援軍趕不及時,只怕自己必死無疑。

劉邦腦海中憶起妻小的臉龐,還有那未完成的偉業。他還這麼年輕,風華正茂,豈能輕易喪命北方?若是被冒頓活捉,只怕會遭受什麼虐辱,那簡直比死還難受。想到這里,劉邦不禁為自己的魯莽付出慘痛代價而自責不已。

正當劉邦自暴自棄之時,終于,救兵來了!漢軍大隊人馬如潮水般洶涌而至,一時間,劉邦眼前一亮,似乎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只要再支撐一會,就能等到援軍解圍。于是劉邦立即鼓舞部下死戰,誓不投降。

匈奴騎兵難突破漢軍防線,冒頓放劉邦在望

冒頓見機不可失,連續派遣匈奴鐵騎沖鋒漢軍防線。漢軍雖少,但全是精銳,把守險要,匈奴騎兵根本無法突破。日夜兼程趕來的漢軍大隊已經逼近,冒頓不得不在鉗制劉邦的同時,分出部分兵力攔截援軍。他深感兵力吃緊,眼見大功在望卻力不從心。

七日過后,冒頓不得已,只能退兵放劉邦離去。此戰過后,冒頓終究沒能活捉漢帝,反而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其實冒頓心里也并非全無怨言。他此次出兵,是想一鳴驚人,生擒劉邦于草原,徹底打擊漢軍士氣。這樣不僅可以威懾住漢朝數年,還可以大大提升匈奴在北方各族中的聲望。只要成功了,他就再也不用擔心北方會有異心,匈奴的地位將牢牢確立。

但結果與冒頓的設想大相徑庭。漢軍的防守出乎意料的堅韌,匈奴騎兵根本沒法速戰速決。更要命的是,漢軍援軍來得快,幾乎要和圍困之軍會師。這讓冒頓陷入兩線作戰的困境。眼看劉邦就要擺脫困境,冒頓不甘心卻也無奈,只能放棄繼續圍攻。

冒頓做出這個艱難的決定,心中也很不是滋味。他原本盼望著一戰成名天下震動,但最后卻以放走敵軍告終,這對驕傲的他而言,無異于巨大的嘲諷。但形勢所迫,冒頓不得不放下身段,作出理性選擇。

站在匈奴視角,我們可以清楚看出,冒頓之所以放劉邦一馬,主要有以下幾點考量:

匈奴騎兵難以發威,冒頓不得不放棄圍困

第一,騎兵沖鋒受阻。匈奴四十萬大軍中,騎兵占絕大多數。但騎兵沖鋒需要空曠平原,在險要的白登山根本發揮不出優勢。反觀漢軍防守有利,冒頓多次攻擊均告失敗。

第二,兵力單薄。四十萬大軍看似龐大,但實際上已經動員了匈奴全國力量。而被圍困的劉邦只是漢軍先頭部隊,大軍正在趕來。冒頓兵分兩路拖延援軍,已經力不從心。

第三,目的不同。冒頓的目的是獲取利益,而非死戰。劉邦若死,兩國結下仇怨,對匈奴無益。放劉邦可以博取漢朝好感,爭取更多利益。

綜上所述,冒頓之所以放劉邦離去,因為騎兵受阻,兵力不足,且兩國關系需要平衡。這場白登之圍,冒頓的選擇可以說出乎意料,但也可謂妥帖匡時。

它讓我們看到,身為統帥的冒頓并非只有勇猛,他的政治頭腦也不容小覷。在這個局勢下,放劉邦一馬可以說是最佳選擇,體現了冒頓的睿智。

冒頓放棄圍攻,為日后漢匈關系留下余地

這也許就是野心家的通病,在門檻前總有一絲猶豫。但正是這一絲理性,讓日后漢匈間還可來往,亦使冒頓日后能與漢朝周旋,在草原長盛不衰。

冒頓的這一妥協讓雙方都留有余地。漢朝雖失去千載難逢的生擒劉邦的絕佳良機,但保存了實力,避免了與新生的漢帝國結下不共戴天之仇。冒頓也為日后與漢朝周旋留下了策略空間,在邊境上反復用兵,不斷索要漢朝「貢品」,擴大匈奴在北方的霸業。

這場白登之圍,其實是一場冒頓與劉邦之間的試探和博弈。雙方都隱隱看出,要真正爭奪天下霸主,目前還嫌力量不足。冒頓放棄圍攻,既維護了匈奴的實力,也向漢朝釋放善意,為日后操縱漢朝朝廷留下可能。劉邦也清楚,以后還需小心應對北方這個強敵。

從某種程度上說,白登之圍奠定了日后一個世紀漢匈的力量對比。冒頓獲取漢朝好感的表現為日后漢匈關系打下基礎。此后漢匈互市,匈奴獲得漢朝良馬絲綢,漢朝則通過懷柔政策維持北方邊疆的穩定。

結語

直到漢武帝統治期間,漢朝國力方強盛到足以正面擊潰匈奴。可見,冒頓在白登之圍的選擇,帶來了長遠的影響,也許超出了他的預料。我們不禁要對這位狡黠睿智的統帥刮目相看了。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

陳志朋被曝兩次偷稅漏稅,補繳稅1000多萬,還欠錢不還和辱罵員工
2023/12/01
趙麗穎兒子名字首曝光,網友聽完瞬間炸鍋了
2023/12/01
初冬火了一種穿搭,叫作「褲子+短靴」,又美又颯還很顯高!
2023/12/01
這個冬天,「白色半身裙」才是必備品,輕松盤活你的衣櫥!
2023/12/01
看杭州街拍就明白:穿衣重質感、搭配有層次、配飾要精致,真高級
2023/12/01
丈夫沉迷畫中女子,妻子將它拿去鑒寶,專家:你可知畫中是誰?
2023/12/01
真正有性格的女人,冬天都愛穿「皮衣」,配這「1裙1酷」時髦大方
2023/12/01
別跟羽絨服死磕了,「沖鋒衣」帥氣又保暖,時髦精早就穿起來了!
2023/12/01
冬天別再露腳踝了,「不露腿」穿搭保暖又顯高,更適合小個子
2023/12/01
為什麼娛樂圈的女明星不喜歡趙麗穎,看完這組照片就知道了!
2023/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