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第四十六章》中講:「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
老子告訴我們:不懂得知足是一個人最大的禍患。
有的人生活穩定之后,羨慕別人的那種安逸;得到安逸的生活之后,卻又想要奢侈的享受。
殊不知:貪婪是人生一大忌諱,不懂得知足,一昧的貪婪必然會給自己帶來災難。
曾聽過這樣一則故事,在海邊,有一個漁夫為了貪圖省事,編織的漁網只有一口鍋那麼大。
他與附近的漁夫每天出海打魚,其他人都是滿載而歸,只有他兩手空空。
有一個熱心的鄰居看到后,對他說:「你的漁網太小了,難怪打不到魚,改天換個大些的漁網,就可以捕到魚了」
漁夫聽后,馬上回家把漁網改大了幾倍,果然,第二天出海滿載而歸。
第一次捕到這麼多的魚,漁夫非常高興,心想:看來漁網越大,捕到的魚越多。于是,他又把漁網改大了好幾倍。
隨后,他拿著新編織的巨大的漁網出海捕魚。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漁網撒到大海。心想,今天一定可以捕到更多的魚。
但到了收網的時候,他發現拉網很吃力。于是,便用更大的力氣去拉。
結果發現自己根本拉不動這個大網,自己的漁船反而被漁網中的魚拉著跑。
而漁夫又不想放棄自己網中的魚,雙手仍然緊緊抓著漁網,最后漁夫被自己的編織的大網拉到了海中,喪失了生命。
《道德經·第四十四章》中講:「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
過分的追逐名利和財富,必定會付出慘重的代價。只有懂得適可而止,才不會給自己帶來災禍,才可以得到長久的平安。
不糾纏,是處世的智慧
《道德經·第八十一章》中講:「圣人之道,為而不爭」。
人生很短,格局越大的人,越不會與爛人爛事糾纏。
有這樣一則故事:在一個村子里,有一戶人家的女兒還未出嫁就懷孕了,在這個傳統思想根深蒂固的地方,這位少女免不了被全村的人指指點點。
而少女的家人也一直逼問她孩子的父親是誰。迫于壓力,少女撒謊說:孩子的父親是附近山上道觀中的道長。
于是家人帶著出生不久的孩子來到道觀見到了道長。道長聽完事情的來龍去脈后說:「這樣啊」,默默地接過孩子。
之后的每一天,道長都帶著孩子在村里挨家挨戶的討牛奶。全村人都在背后對道長議論紛紛。
在道長的細心呵護下,孩子長得白白胖胖,而道長卻日漸消瘦。
終于,少女受不了內心的煎熬,感到萬分愧疚,對家人說出了實情。家人知道后,滿懷愧疚的上山找到了道長。
道長聽后,說了聲:「這樣啊」,便把孩子還給了這家人。
古詩云: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人活世上,煩惱的事有很多。與其與他人爭辯的面紅耳赤,不如一笑置之,問心無愧即可。
《道德經·第二十二章》中講:「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在老子看來,不爭辯、不糾纏不僅是心胸的豁達,也是一種處世的智慧。
《道德經·第二十三章》中講:「飄風不終朝, 驟雨不終日。」
老子告訴我們:不管是生活中的誘惑,還是與他人之間的矛盾,隨著時間的流逝,任何事情都是會過去的。
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在經歷過去的一切之后,去拓寬我們的眼界,懂得知足。撐大我們的格局,學會包容,不去爭辯。
共勉,請您轉發分享,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國學生活
你若喜歡,點個在看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