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點擊關注「裝個好房子」哦~
每天為你帶來裝修干貨、改造新靈感與美好生活故事
探尋美好居住方式,我們值得更好的生活!
----------------------------------------------
這個時代,一個人生活正變得前所未有的容易,單身獨居,已經成為一部分年輕人的生活常態。
今天房君想要推薦的寶藏小哥Ezer,就是一個特別懂生活,能把日子過得極度舒適的獨居宅男。
2021年,他為自己裝了一套75㎡的小三居,從水電、吊頂到軟裝、智能,全由他自己一手操辦。
一年前,這套房子還是個平平無奇的出租房,經過一段時間的修修補補、增增減減,轉眼間,便成了被近50W網友追捧的完美「宅男屋」,到處都是細節控的小巧思,和對生活的高品質要求。
不得不承認,這個94年大男孩的家,溫暖、豐富又多功能,完全就是我們向往的獨居生活的模板之一!
難怪很多人在看了他家的視訊后,會彈幕里留言: 「你搬出去吧,我搬進來住!」
當電梯停在Ezer家的那一層,再往門口走兩步,入戶門外的感應燈,一下子亮了。
將手指按在指紋感應器上,大門就開了,與此同時,玄關的燈光也聯動著亮起,映入眼簾的,便是素雅又溫暖的房間。
入戶門原本是深棕色的,朝向室內的一面被淺色毛氈包裹,與室內空間更為和諧。
雖然門是鐵質的,可以磁吸收納,但他沒有在上面掛太多東西,只安裝了電子貓眼,能夠隨時監控門外的變化。
進門地面有個下沉區,利用地暖高低差拉大了層級,能把快遞等隔出「室內區」,很大程度減少室外帶來的各種灰塵顆粒,也能暫放幾袋準備扔的垃圾。
這個區域的地面材質是微水泥,平時用洗地機清潔就很方便。
與室內連接的收口做成斜角,拉伸視覺更顯大氣,也可以拓展進門空間,放下換鞋凳。
斜線延伸到物業門禁的位置,在室內區就能開樓下單元門。
進門右手邊是用牛皮紙盒堆成的復合鞋柜,性價比極高,造價一共200塊,除了收納鞋子外,還能裝一些進出門時常用的零碎物品。
洗衣機和烘干機也疊放在門口位置,剛好位于整個空間的「十字路口」處。
無論是一邊洗衣一邊在餐廚里做飯吃飯,還是洗完澡后從浴室走出,將臟衣服扔進去,都很便捷。
入戶正對著的,是3.6㎡的衛生間。
改造前,它位于主臥和次臥之間,內部空間狹小逼仄,顏值與使用舒適度都不高。
改造后,Ezer封死了原本次臥的門洞,將洗手池外移,并用玻璃代替墻分割干濕兩個區域,將衛生間打造成裝飾般的「玻璃盒」。
玻璃門其實是霧化玻璃,開啟馬桶蓋后自動霧化,聯動燈光變暗,更有安全感。
玻璃門下方安裝地彈簧,更為安全穩固。
為了解決安裝彈簧后開門費力的問題,門上安裝了長木把手,提升推門舒適度。
干區使用側拉式圓鏡鏡柜,足夠耐看,雖然儲物能力不如雙開門的,但Ezer覺得, 沒必要為了多放兩瓶東西,就讓它從中間「裂開」。
台盆是1.2m超寬薄邊的,造型優雅、圓角防撞,且沒有無效台面與勾縫,方便清潔。
抽拉水龍頭也是自動感應的,可以「無接觸洗手」,龍頭上不會留有水漬。
因為在裝修之初,留了復雜的電水管路,以至于台盆裝完后,下面做不了柜體,Ezer干脆直接在木板上放籃框,代替儲物柜,拿取物品時直接把籃子抽出來即可。
放置吹風機的籃子內部,還專門隱藏了拖線板,拉出來就能用,吹頭髮時特別方便。
洗手池下方的燈帶,與全屋智能燈光聯通,多層次溫馨空間、提升質感。
濕區看似小且簡單,卻滿是細節。
馬桶是智能的,左側預留水閥安裝噴水槍,方便清潔,右側是一次性刷,平時也能當個置物架,下面還多留了個插座給擦玻璃機器人。
壁掛馬桶的美觀易清潔,建立在自帶水箱的基礎上,一般做成這樣算好看。
但有強迫癥的Ezer還是沖破了極限,利用和那兩根「竹子」(下水管)相似的厚度,再用水箱原本的高度,連成了淋浴的置物台,塑造出一整面「墻」。
龍頭、花灑和溫控閥芯埋在墻里,空余位置用橡膠木板做了置物架,簡潔、大氣又實用。
淋浴區利用地暖高低差,預留下沉空間,填滿防腐墊。
這樣設計的好處有四個:1.簡單好看、進出安全;2.無需脫鞋、腳感溫潤質樸,軟彈防滑;3.配合空氣花灑,水聲柔和治愈,洗澡時像是身處大自然之中;4.讓馬桶區借了右部空間,又「偷」了不少面積。
剩下的空間,剛剛好塞下了1.7m大浴缸。
進門向右轉,是寬敞明亮的大客廳。
這里傢俱不多,也沒擺放什麼多余的裝飾品,以層次豐富的燈光塑造出沉靜、舒適的居住氛圍。
沙發前擺放的長方形茶幾看似普通,實則是超實用的可變形傢俱,輕松就能改變高度。
打開電視,將電視屏幕與電腦連接,再把鍵盤鼠標放在桌面上,便能舒舒服服地窩在沙發上打游戲。
這個屏幕是可旋轉的,吃飯的時候,還能將它轉向餐廚區域,可以一邊吃飯一邊看喜歡的節目。
陽台與沙發之間,以亞麻窗簾代替移門隔斷,更好地透過光線,也不給貓咪進出帶來不便,適當的時候還能起到保溫遮光的作用。
改造前的陽台,有統一封窗后留下的不規則柱體,配上黑色窗框和欄桿,別提有多難看了。
加上它的可用面積只有不到4㎡,Ezer干脆直接將它設計成了自己和貓咪的休閑區。
沿著窗戶做了一排卡座,底部預留插座,放置貓咪的 自動喂食器、攝像頭和飲水器。
動不了的混凝土方柱,拆掉圓殼上部形成一個小平台,再與飄窗形成動線,平時貓咪可以坐在上面看窗外的風景。
水管被DIY成貓爬柱,與對面通頂的隱形書架相互呼應。
書架下,放了一張沒有靠背的懶人沙發,夜里靠坐在窗邊也有獨特的情調,沒有雜物遮擋,過年時他還欣賞了個煙火。
餐廚區域的空間很大,沿著墻體結構,做了一組白色櫥柜,從廚房內部延伸至接近門口的冰箱處,視覺上十分大氣。
餐桌從櫥柜內部延伸出來,不占空間且不影響日常行走動線。
靠近冰箱的台面上,放置著微波爐、烤箱、破壁機等小廚電,在這里做個簡餐直接端到餐桌上,十分方便。
白色的迷你油煙機懸吊在餐桌上方,搭配電磁爐使用,不吃猛火爆炒的食物時,也不會產生什麼油煙問題。
對面是迷你水吧,台面上擺放的物品雖多,但足夠整齊,很有煙火氣。
Ezer的家里一共有三間臥室,面積最大的那間留作主臥,放置著一張書桌和一張雙人床。
書桌是升降式的,桌面尺寸很大,常駐物品只有設備、紙巾濕巾、拓展塢和記事板。
右邊用推車、柜子、洞洞板保證就近收納。
窗外毛茸茸的東西是蘆葦,它們被插在干花泥中,生命力極其旺盛,維護成本很低,偶爾有風吹過,還特別浪漫。
窗簾是Ezer自創的「1.1倍褶流派」,疊兩面無縫無拼的純亞麻,柔和光線、弱化窗體,無褶的設計更少攢灰,省出厚度空間,也是省錢。
爽恩創對面掛著電視屏幕,Ezer用簡單的智能和線路,將PC內容原封不動地銜接到電視上,聲音則回傳到回音壁,聯動智能床升起,夜間還有燈光變化。
移動推車替代床頭柜,可以隨時配合床體前移,放置抽紙和助眠單品。
沙發旁的利川門內,藏著由7㎡次臥改成的衣帽間,它與玄關的距離也很近,進出門時穿脫衣物很方便。
細節上,利川門做到頂,弱化門體,在燈光的映襯下還有些美麗。
衣帽間內部的燈也是智能的,開門即亮,關門即暗。
五組木質衣架代替定制衣柜,所有衣物都掛在上面,既能方便拿取和尋找,又能營造出小眾買手店的感覺。
為了避免清一色原木無聊,衣架選擇了白色,輕巧好用、簡約耐看。
墻面上還增設了幾個隔板,用來放眼鏡、香水、小裝飾物等。
作為一個有些內向的社恐,Ezer最喜歡的地方,就是自己的家了。
他是個以家為本的人,特別能宅,最喜歡做的事兒,就是呆在家里看劇或玩游戲。
「可能連看兩三個小時的綜藝,就是我人生中最舒適、最放松的時刻。」
但在他的家里,我們看不到一點兒人們曾經對獨居青年的刻板印象:邋遢、廢柴。
相反,明確的動線目標、通透的視覺光線,以及滿屋溫潤的原木和暖光的燈光,讓Ezer的「宅男屋」,顯得更為平靜與樸素。
而那些投入了不少精力與預算的智能系統(手機上一共鏈接了138個智能設備),則成為了他的「錦上添花」。
現在,Ezer又在繼續升級自己的家了,他一點兒都不覺得折騰和辛苦,畢竟,生活的真正意義,是在細水長流的平淡生活里,尋找快樂啊~
參考資料來源:
B站@Ezer;@楊六娃本娃《這才叫全屋智能!獨居宅男爆改75㎡懶人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