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許多年輕人來說,大城市是他們夢想開始的地方。無數人懷揣著夢想,在大城市里打拼,可房價卻成為了許多人的「絆腳石」,有一部分人為了夢想,選擇租房度日,也有一部分人選擇買小戶型的家, 似乎有了家,才算在這座城市扎根。
今天分享一位90后小伙,與大多數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輕人一樣, @嚴先生大學畢業后,就在北京白手起家,靠自己打拼,買了一套16㎡的小宅,屋子雖小,甚至連張床都沒有,他們一家三口人卻說住得舒服。
這是一套位于北京的小公寓,套內面積僅有16㎡,屋子雖小,卻比租房好太多了,打拼了好幾年,@嚴先生也算是帶著妻兒過上了有房的「理想生活」。
僅有16㎡的小公寓,如何容納一家三口人,又如何讓每一個家庭成員都住得舒服,這是本案設計的難題。
與其說這是一套房子,不如說,就是一個房間+一個衛生間,改造前的小公寓,戶型布局極為簡單,如同一個16㎡的小盒子一般,小而擁擠。好在層高將近4米,這位設計師的改造設計,提供了便利。
盡管房屋小到僅有16㎡,但原始戶型結構還算合理,并且還擁有一個小陽台,足夠滿足洗衣晾曬。而設計師的改造思路在于: 4米的層高。利用現有的層高,為空間置入了一個2層空間。
改造后的戶型,由1層變為2層,且廚房被移動到過道空間,高挑空的客廳空間,空間布局緊湊卻足夠溫馨,一起隨我來看看。
入戶之后,可以直接看到廚房空間。在廚房空間之中,設計師以一字櫥柜為焦點,打造了一個集廚房和洗衣機為一體的空間,同時還置入了冰箱、油煙機,功能區域井井有條的同時,還擁有豐富的開門柜和抽屜,滿足日常廚房收納。
▼從客廳空間,望向過道中的廚房,自然清新的原木墻面,還有白色烤漆的櫥柜門,在吊頂射燈的襯托之下,小巧卻簡潔明亮,擁有小家的溫馨感。
客廳面積盡管不是很大,但是將近4米的挑高空間,一掃了空間的局促和擁擠感,搭配簡潔干凈的大白墻,再利用嵌入式的燈帶+射燈,整個客廳空間素簡之余,多了一份通透之感,視覺效果也顯得舒適。
而電視柜一直沿著窗戶,延伸到樓梯下方,形成了一個超大的U字型柜體,既能滿足客廳的生活雜物收納, 而這些柜體又能充當卡座,雖然只有一組兩人座的沙發,但是家里來訪客人的時候,還是擁有卡座可以坐人。
而通往二層空間的樓梯,以懸浮式的設計為主,看起來就像是懸浮在半空的階梯一般。實際上,是采用了5mm的鐵板做成的踏板,一頭嵌入墻體之中,另一頭則以鋼索加固。
▼看似輕飄飄的懸浮式樓梯,卻擁有充足的平衡性,而且從天花板上垂落而下的鋼索,也能充當扶手使用。
▼這種懸浮式的樓梯設計,沒有傳統樓梯的厚重感,也減少了空間浪費,更是契合原本戶型就小的公寓空間。
樓梯墻面上,以洞洞板為主,除了能點綴空間之外,也可以在洞洞板內[插·入]木樁釘,自行DIY一個書架或者博古架,又或者拿來掛一幅,而從客廳墻到臥室墻,以圓弧的流線為主,空間顯得更為流暢自然。
而步入臥室空間之中,設計師完美利用了墻面,在臥室的橫梁上方,打造了一個嵌入式的儲物柜,減少了橫梁的壓迫感,也讓臥室空間擁有了豐富的收納空間,原木風的柜體也不失為一個點睛之筆,視覺效果溫馨。
在沒有窗戶的臥室里,如何解決采光問題,成為了設計師首先需要考慮的問題。而在一大片儲物柜之中,設計師內嵌了燈管,作為臥室光源,同時微醺的燈光,不刺眼卻溫馨。
▼床尾的空間,也被設計師打造成了一個儲物柜區域,同時加入了一組小木凳,也可以充當書桌使用。櫥柜之中,上下分層,折疊區、掛衣區顯得井井有條,作為一個只有16㎡的迷你之家,這種儲物功能,堪稱強大。
而新建的二層空間,層高剛好只夠居住者自由進出,如果再擺上一張床,就顯得擁擠感十足。因此設計師干脆擯棄了「床」的概念,在而成直接用一張床墊代替床。
如此設計之下,讓二層睡臥區域,顯得更為寬敞和開闊,沒有一絲擁擠之感,住在這里也不會壓抑。
不得不說,原本16㎡的迷你型公寓,在設計師的布局改造之中,有了脫胎換骨的面貌。即便空間很小,但也足夠滿足一家三口人的生活,也屋主@嚴先生有了夢想中的家,一個屬于自己的家。
那麼,看完這套16㎡的公寓改造,你覺得如何呢?有何弊端和優點?歡迎評論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