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家告訴我們,太陽系是在 46億年前的一團氣體云中誕生的,這團氣體云本來很穩定,但因為臨近恒星的超新星爆發而發生了引力坍塌。
于是巨大的氣體塵埃云開始相互碰撞融合,形成了被天文學家稱之為 「太陽星云」的東西,這個星云開始越來越快地旋轉,最終變成了一個宏偉的盤狀,具體過程和原理跟攤煎餅差不多。
在這個旋轉的星云中,大部分的品質開始聚集,最終形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耀眼的太陽,至此太陽系也就算形成了,因為太陽的品質占到了整個太陽系品質的99.86%, 是當之無愧霸主。
在剩下的0.14%的品質里 ,氣體、塵埃和碎片也開始在引力作用下聚集,逐漸形成了圍繞太陽公轉的行星和衛星,其中就有我們的地球。
然而奇怪的是,在系外行星數量已經突破5000顆的今天,天文學家卻并沒有在宇宙中再發現和太陽系高度相似的星球,絕大部分恒星系要麼是紅矮星當家做主,要麼是只有一兩顆行星,完全沒有太陽這種黃矮星加五到八顆行星的組合。
因此有天文學家認為,我們的太陽系可能是獨一無二的組合,更進一步來看地球生命的誕生可能也是獨一無二的。
著名天文學家卡爾.薩根早年間曾認為太陽系這種擁有八顆行星的恒星系,在宇宙中比比皆是,但事實證明他錯了, 即便在擁有4000億顆恒星的銀河系里,太陽系這種組合也是鳳毛麟角般的存在,所以整個銀河系只有36個外星文明可能并并不是開玩笑,而是綜合各項數值后計算出的精確結果。
甚至目前還有人認為,太陽系是被設計出來的,尤其是它內部大小錯落的行星排列順序更是被精心調試過的, 比如木星的位置就剛好給地球提供了引力保護,它在牢牢掌控小行星帶的同時還會干擾所有嘗試沖進太陽系內側的天體。
比如1994年的彗星撞木星事件,如果不是木星引力撕碎了彗星的話,地球就將遭到相當于數億顆原子彈的撞擊傷害。
更進一步來看,地球在太陽系中由內到外排在第三位,剛好位于太陽系宜居帶內,并且地球也是為數不多擁有強磁場的星球,這樣一來不但能維持液態海洋,還能偏轉太陽風的高能帶電粒子給地球上的生命提供長期穩定的生存環境。
以上種種因素加起來,地球上的生命才能在長達38億年的時間里持續演化,從簡單的單細胞生物到目前大腦高度發達的人類, 都是時間和環境共同作用下的產物,而如果沒有太陽系這個穩定的環境,一切就都無從談起。
我們的太陽系是一個非常特殊和獨特的地方,它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穩定、溫暖和適合生命存在的環境,盡管我們在宇宙中還沒有找到與之相似的行星系統,但也許在不久的將來,我們會發現一個與地球相似的行星,上面也有生命的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