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讀者,您知道最長的朝代是哪個嗎?
西漢,這個答案似乎不少人會脫口而出。畢竟,從漢高祖劉邦建國,到曹丕強行篡位,漢朝共傳了400多年,堪稱大一統王朝中的長者。
可是,這一常識其實是錯誤的。因為,在漢朝之前,還有三個朝代的歷史比它更為悠久:夏、商、周,尤其是周朝,傳了整整30代君主,約800年之久,幾乎是漢朝的兩倍。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周朝國祚如此長壽,為何在人們印象中,漢朝的地位還高于周朝?
這個原因,或許要從王莽說起。
王莽,一個在中國歷史上頗具傳奇色彩的人物。他出身西漢時期的大家族王氏,是漢元帝的皇后王政君的外甥,可以說是當時的富二代。然而不同于常人眼中的富二代作風,王莽從小就勤奮好學、謙和有禮,深受長輩喜愛。
王莽的父親早逝,他只能依靠叔父王鳳撫養長大。即便生活拮據,王莽還是保持著謙遜謹慎的品格。他經常與朝中賢達交往,也因此獲得「賢能」的美譽。24歲開始仕途,很快便得到伯父王鳳的提拔重用。
王莽并不像常見的富二代公子那樣沉溺享樂,而是勤勉向學、禮義廉恥。他深諳作為外戚需要他深諳作為外戚需要收斂鋒芒,因此在言行舉止上極為謹慎低調。叔父王鳳也曾叮囑他,外甥不要仗著自己的身份盛氣凌人,要時刻牢記謙卑謹小的本分。
王莽對叔父的教導記在心中,即使在仕途上屢屢獲封升遷,他的為人也一直如初,從不驕矜。朝中官員見了王莽,無不對他的品行贊不絕口。正是因為王莽謹慎穩重的作風,贏得了眾人的信任和支持,才能在政壇上步步高升。
到王莽30歲時,已經是一名左中的重要官員。48歲時,已經是一名左中的重要官員。
拜倚王氏勢力,王莽步步高升,終于在30歲時被封為侯爵,不久后又出任大司馬職位,掌控了漢朝朝政實權。此后,王莽開始清除異己,積累自己的勢力,暗中謀劃著奪取帝位。
公元9年,在王莽的策劃下,孺子嬰被迫讓位,西漢宣告結束。王莽趁機奪取帝位,建國號「新」,年號「始建國」,史稱新朝。一個屬于王莽的15年時代就此開啟。
王莽性格強烈,登基后便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他的許多舉措在當時看來十分超前,甚至與現代社會主義制度如出一轍。這也讓他被后人稱為「穿越者」。
比如,王莽提出在土地制度上實行公有制,收回所有的土地,統一由國家進行分配使用。他還主張按勞分配,要求人民上交個人所得稅。在貨幣方面,王莽發明了貴金屬之外的信用貨幣。
在推進科技發展方面,王莽也頗為用心。為了統一度量衡,他還發明了類似現代游標卡尺的測量工具。這比西方的同類發明提早了1700多年。
可以說,王莽的思想確實太超前了。以至于有清朝學者直言,王莽是1900年前的「社會主義」皇帝。
王莽在稱帝之初就明確提出要「翦除舊弊,革故鼎新」。他厭惡西漢末年的腐朽氣息,一心想要進行根本性的制度革新。于是,王莽對西漢各項舊制展開了「重構」,并制定出許多前所未有的新的法規政策。
這些政策不僅在當時看似新奇,連我們今天回望,也不禁為王莽的進步思想折服。他提出的公有制、按勞分配、發明信用貨幣等舉措,的確與后世社會主義制度異曲同工。這說明王莽的思想已經超越了他所處的時代。
然而,任何超前的思想在嘗試實踐時,都會遭遇各種阻力。王莽也不例外。他的許多政策無疑具有理想主義色彩,要在西漢末年的歷史條件下充分實現,難度可想而知。
然而,任何超前的思想和制度,在落地實施時都會遇到種種阻力。王莽也不例外。
他一方面推行理想主義的改革,另一方面卻仍然用嚴刑峻法來強制推行。這使得王侯、公卿乃至平民,許多人因觸犯新法而被重罰。改革的苦果先于甜頭到來,民心自是不忿。
再加上,王莽的種種舉措與當時落后的生產力還存在巨大鴻溝。改革與實際脫節,終究難以為繼。公元23年,各路農民起義軍終于攻下王莽盤踞的長安,王莽本人也在戰亂中遇害,享年66歲。
王莽的新朝,就這樣在持續15年后宣告結束。
王莽上台伊始,就全面推行他認為先進的改革措施。這些政策與當時的社會發展階段并不契合,往往強加在老百姓的生活中,增加了他們的負擔,同時也觸碰了許多既得利益者的蛋糕。
比如土地制度的改革,直接剝奪了土地兼并者和地主的利益,引起他們的強烈不滿。王莽的嚴苛法制,也讓許多原本手握大權的貴族們心生怨言。可以說,王莽的種種舉措,在推行過程中遭遇了各階層的普遍反彈。
面對來自上下的雙重壓力,王莽也開始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但由于性格強勢,他仍然選擇用嚴刑峻法的方式強推新法。這無疑雪上加霜,最終導致民變頻發,王莽的新朝在建立15年后就宣告覆滅。
回望王莽的歷史,他作為改革者,確實有遠見卓識之處。他的思想比同時代的統治者更為進步,這一點無可否認。
但是,王莽的改革方式過于理想主義,脫離當時的歷史條件,注定難以成功。我們不能因為先知先覺,就選擇強推硬行。合理穩步的改革,才更有可能為百姓帶來福祉。
王莽作為一個有理想抱負的皇帝,他試圖一步到位地將自己設想的完美社會帶到人世,這種沖動與胸懷本身是可嘉的。然而,他的改革步伐顯然過快,既不考慮當時的社會發展水平,也不顧及老百姓的承受能力。
如果王莽能稍微放慢腳步,合理調整策略,或許新朝仍有機會持續下去,并逐步實現他的理想。可惜,歷史并沒有如果。王莽強加快速的改革,為新朝埋下了隱患。民變一旦萌芽,就成了不可遏制的滾雪球。
王莽和他的新朝雖然短暫,但卻切斷了周漢的歷史銜接。也許正因為新朝的出現,才讓后人誤以為周朝國祚不及漢朝悠久。歷史總是充滿諷刺,不是嗎?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