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趣闻历史
民國轶事
三國風雲
歷史名人
野史分享
古墓文物
後宮秘史
历代皇帝
史料记载
韓劇韓星
金庸武俠传
詩詞文化
民間故事匯
全部
    
福建一明朝太監的家譜,內容顛覆《明史》,清朝果然篡改了明史?
2023/11/09

文/扶蘇秘史

編輯/扶蘇秘史

2011年福建同安,一本明代族譜的發現,讓人們重新審視明史的真實性。[浮云]

原來,明朝一位重要太監張敏,其生平與明史記載大相徑庭,明史描寫他是罪臣,但族譜里卻記載了一個勤政愛民的張敏。

這一發現激起了人們的思考:明史的真實性存疑,歷史是否真的都由勝利者書寫?如果明史存在篡改,那麼明朝的真實面目又是什麼?作為繼明之后的清朝,又出于何種目的對明史進行了篡改?

一時間,歷史研究者們紛紛投入到了探索真實的明史這一課題中。

01

《明史》的真相?

《明史》是中國歷史上撰修時間最長的一部官方修訂的史書,前后歷時近百年才定稿,這一百年間,順治、康熙、乾隆三代皇帝多次關心其編撰進展,可見《明史》對清朝政權的重要性。

作為新朝代執掌史書大權,清朝對《明史》的編撰過程嚴格把關,力求符合統治利益,與此同時,很可能一些真實的歷史細節也在春秋筆法下被扭曲或抹去。

例如《明史》刻意回避了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真實出身,朱元璋本是北方紅巾軍起義軍出身,起義口號中明顯帶有夷夏民族意識,稱要「北逐胡虜」。

但《明史》只強調其宗教背景,對其口號一詞不提,這在后世顯然頗具爭議,許多學者指出這種手法令人不齒。

再如,《明史》抹去了明太祖發布衣冠制度改革詔書中的多處針對蒙元服飾的禁止內容,似乎是為了掩蓋朱元璋恢復漢族傳統的本意,避免引起統治者不滿。

這一手段使原詔書的意圖被曲解,也難怪乾隆四年《明史》進一步刪除「復」字,完全割裂改革與漢傳統的關聯。

就連明朝亡國之君崇禎的繼位,《明史》中也充滿謎團,當日妖風大作,隨后一直晴空萬里,可見為異兆。

但《明史》稱此事無人議論,直至清朝才大肆宣揚,可見系后人杜撰,崇禎繼位時這怪異天象,當真是如明史所說無人在意?這似乎難令人信服。

此外,《明史》對多位明代皇帝也大打折扣,例如月壽太短的朱高熾,被描繪為昏庸無道,勤政的朱棣,則著重其叔奪侄位之非, 就連開國皇帝朱元璋,也遭譏為出身可疑。

種種負面描寫頗有意圖,令人不得不質疑史書的客觀性。

02

太監張敏改變了明朝歷史的進程

明英宗駕崩后,其子朱見深即位,是為憲宗,朱見深自幼缺少母愛,對后宮眾多才貌雙全的嬪妃不感興趣,唯獨鐘情一名比自己年長17歲的宮女萬貞兒,萬貞兒從小侍奉朱見深長大,兩人關系極為親密。

朱見深繼位后,急于給萬貞兒封妃的名分,但按照規矩,皇帝必須先立皇后,然后才能立妃,在太后強力干預下,朱見深不得不先擇一女子為皇后。

萬貞兒野心不死,多次在朱見深耳邊挑撥,導致皇后被廢,終于,萬貞兒如愿以償成為貴妃。

萬貞兒生下一個兒子后,地位更加穩固,但這個兒子很快就夭折了,萬貞兒此后多年無子,她為確保自己的地位,殘害其他妃嬪的孩子,后宮無不自危。

朱見深私下臨幸過宮女紀氏,導致紀氏懷孕,萬貴妃得知后,派人逼紀氏墮胎,但宮女假裝給了紀氏墮胎藥,紀氏得以順利生下一個男嬰。

太監張敏生于1434年,3歲時全家被牽連入罪,張敏被閹割送入宮中,張敏聰明機敏,逐漸受憲宗重用,他看不過眼萬貴妃的作為,悄悄保護了紀氏和她的孩子。

張敏深知萬貴妃的殘忍,明白一旦自己的行為敗露,后果不堪設想,但為了大明江山社稷計,他義無反顧,將皇子藏匿起來。

每日張敏擔心自己的行徑暴露,心中忐忑不安,期間,他多次想放棄,但看到襁褓中的皇子,那份責任感和使命感又支持著他走下去。

6年后的1475年,皇子長大了,張敏看時機成熟,趁著一次為朱見深梳頭的機會,悄悄告訴朱見深他有一個皇子藏在冷宮里。

朱見深此時正愁自己后繼無人,聽到張敏這樣說,立馬就讓他把自己的兒子接到身邊來。

朱祐樘被接到宮中后,張敏松了一口氣,但也明白萬貴妃遲早會尋仇,果然,不久后紀氏被發現暴斃,張敏強忍痛楚,明知大限將至,還是咬牙支撐了一段時間,才在恐懼中結束了生命。

如果沒有張敏義焉的保護,明朝血脈很可能就被萬貴妃斬斷了,張敏的勇敢之舉,改變了明朝的歷史進程。

他為大明江山社稷奮戰一生,最終成就了「孝宗中興」的偉業,明史上再也找不到第二個像張敏這樣忠心耿耿、視死如歸的宮廷英雄。

03

與《明史》記載不相符的明朝記錄

在福建同安縣出土的《張氏族譜》,為學界重新審視明代歷史提供了珍貴的參考依據,該族譜記載了明代大太監張敏的生平事跡,與《明史》中的記載存在一定出入,反映了史書編纂中可能存在的疏漏或誤傳。

根據族譜,張敏并未在1475年自盡,而是在1485年因病去世,死后不僅得到明憲宗謚號「敏惠」,還得到明孝宗謚號「忠義」。

朝廷為其舉行隆重葬禮,贈予豐厚財物,并在墓地設置二十多個守墓人,這與《明史》所說張敏因畏懼萬貴妃迫害而自盡的記載明顯不符,張敏晚年官居司禮監太監,可以看出他獲得皇帝重用。

關于明孝宗朱佑樘何時被發現的問題,《張氏族譜》稱是1475年,而《明史》稱是1472年,查閱其他史料可以發現,1475年的說法更為可信。

1472年,明憲宗的兒子悼恭太子剛去世,作為父親的他正處在喪子之痛中,如果在這個時候突然發現朱佑樘,然后立即將他立為太子,這種行為未免太過匆忙和冷漠。

但是,在1475年發現朱佑樘就更加合理,這時憲宗已經度過了最初的悲痛,所以立刻將新發現的皇子立為太子也就情有可原。

除此之外,關于朱佑樘早年被哪位皇室女性撫養,《張氏族譜》和《明史》的說法也不一樣。

族譜顯示,朱佑樘起初被明憲宗的廢后吳氏秘密撫養,1475年,其太子身份被公開后,才轉由周太后撫養。

而《明史》在這方面記載不詳,只提到周太后撫養過朱佑樘,卻沒有提及吳氏,這一點通過查閱《明實錄》等其他史料也可以證實族譜的說法較準確。

除上述重要細節外,《張氏族譜》中還記錄了其他一些與《明史》不同的歷史內容,比如,記載張敏結交權貴,搜刮財物,還曾陷害忠良的楊繼宗,這些都展現了一個與《明史》所描寫的「忠心」張敏不同的歷史畫面。

在其他諸多方面,《張氏族譜》作為第一手資料,也提供了《明史》所未能覆蓋的細節,它記載了張敏生前獲得的官職封賞,喪葬儀式的奢華,墓地與陪葬品的豐厚等具體內容,這些都是《明史》未有記載,但卻可以補充明代太監生活的真實面貌。

《張氏族譜》作為明人第一手資料,記載了許多《明史》未詳或不同的歷史內容,使學者能重新審視和理解明代的某些歷史事件。

04

朱見深迷戀萬貞兒的真相

關于明憲宗和萬貴妃的「姐弟戀」想必很多人都覺得不可思議,畢竟相差17歲放在現在都會惹人議論。

朱見深,明朝第八位皇帝,在后世給人的印象就是「好色」,「戀母情節」,獨寵比自己年長17歲的萬貞兒,但我們若深入探究這段感情的前因后果,就會發現事實遠比表面所看到的復雜。

1442年,朱見深作為明英宗的兒子出生在禁中,兩歲時,父親朱祁鎮在土木堡之變中被俘,叔父朱祁鈺登基。

朱見深被廢為庶人,軟禁在南宮,這時,19歲的萬貞兒奉太后的命令,開始伺候僅3歲的朱見深起居。

一個沒有父母,受盡白眼的孩子,和一個充當母親角色的少女,這似乎成為了命運注定的一對。

朱見深從小缺乏家人的關愛,萬貞兒的出現,成為他黑暗生活中唯一的光,她耐心地料理朱見深的衣食起居,耳提面命地教他讀書識字,撫慰他的不安,讓他感受到了久違的溫暖。

八年過去,明英宗復辟,朱見深重新當上太子,他依然離不開萬貞兒這個「母親」,終于,18歲時,他正式登基為帝,將30歲的萬貞兒封為皇貴妃。

有人詬病朱見深「戀母情結」,其實不無道理,因為缺乏家人關愛的朱見深,在萬貞兒身上尋找到了母愛的慰藉。

她溫和嫻淑,智勇雙全,正是朱見深心目中理想的母親形象,他對她的愛,并非是男女間的愛欲,而更像一個孩子對母親的依戀。

當然,獨寵萬貞兒也關系到朱見深的政治考量,他并不信任朝中大臣,萬貞兒是他唯一的心腹和倚靠,于國于家,萬貞兒都是他最信任的左膀右臂。

熟悉朱見深成長經歷的人,都知道他并非單純「好色」,他對萬貞兒的愛,源于兩人一起渡過的濃濃童年時光。

正是萬貞兒給了朱見深家的溫暖,讓他在政治斗爭中保有一顆善良熱情的心,雖然這段感情最終成為笑談傳頌,但它卻是建立在朱見深孤獨童年的真摯情感基礎上的。

05

孝宗朱佑樘

或許正是因為從小生活坎坷不斷,所以對于男女之情朱佑樘有自己的堅持,他也因此成為了一位「一夫一妻制」的帝王。

明朝第九代皇帝朱佑樘,是一位賢明君主,他從小經歷坎坷,性格內斂溫和,即位后深得民心。

朱佑樘父親憲宗駕崩,時年十七歲的朱祐樘繼位,是為明孝宗。

朱佑樘即位之初,明朝國力衰微,他勤政愛民,勵精圖治,在位期間政局漸趨穩定,內憂外患漸被驅除。

他減輕農民賦稅,鼓勵發展農業生產,整頓吏治,嚴懲貪官,恢復科舉,廣納人才,重用心腹大臣,維護法紀,使刑法規范化,邊疆也因孝宗的用心經營而安定下來。

在對外關系上,朱佑樘采取懷柔政策,通過修好鄰國,避免軍事沖突,他還注重軍事力量建設,使軍隊素質提高,國防力量增強。

在他的治理下,明朝國力有所恢復,史稱「弘治中興」。

朱佑樘為人節儉,行事低調,他只娶了一位妻子張皇后,兩人感情深厚,朝夕廝守,患難與共,宮中從無奢靡之風,張皇后為其生下一子二女。

雖然勤勉理政,但朱佑樘自幼體弱多病,英年早逝,享年僅三十六歲,他敬業愛民、德政有方,為后人樹立了賢明君主典范,史書對他評價極高,公認是難得的賢明之主。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

惡犬撕咬男童,狗主人叫囂3萬買你孩子命,審判結果直接讓她崩潰
2023/12/01
亡夫嫂子帶倆娃嫁小叔,如今再懷三胎!牽繩的媒人是自己的婆婆!
2023/12/01
從心里鄙視中國男人,曾嫁給三個外國人后的李勤勤,如今自食惡果
2023/12/01
好家伙!檀健次《很想很想你》差評一片,觀眾差評理由出奇一致
2023/12/01
無所畏懼里許建設至死不知!給馬麗麗5套房子,為何還是難逃一死
2023/12/01
人過四十以后,萬一失業了,可以考慮做「五種小生意」,不比打工差
2023/12/01
打造高能量家庭的方法,家長做好這3件事就行!
2023/12/01
為什麼帶孩子的大多是姥姥,奶奶去哪了?看完后,你或許就明白了
2023/12/01
小學生奇葩答題,第一題語文老師給滿分!最后一題數學老師笑尿了
2023/12/01
億萬富豪解克鋒找回被拐兒子!兒子養父去世養母改嫁,已有未婚妻
2023/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