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陽系中,一共有八大行星,它們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在海王星的外面還有一顆冥王星,曾經冥王星也屬于一顆行星,但是後來科學家認為冥王星的體積和品質都太小了,于是將它踢出了行星的行列,在太陽系的八大行星當中,目前只有地球這顆行星誕生了生命,生命的出現給地球這顆行星增添了很多色彩,尤其是人類出現以后,解開了地球上很多的奧秘,根據科學家的研究得出,我們的地球之所以能夠誕生生命,主要是因為地球滿足了生命誕生的三個基本條件,這三個基本條件分別是適宜的溫度、充足的空氣和豐富的水資源。
如果其它行星也能夠滿足這三個基本條件,那麼其它行星誕生生命的可能性也會非常大,在地球漫長的歲月中,地球上的生命一共經歷了5次生物大滅絕,每一次生物大滅絕都是對生命的一種選擇,人類就是在第五次生物大滅絕之后誕生的,看到這里,相信很多朋友會產生一個疑問,就是人類能夠在地球上一直生存下去嗎?根據科學家的研究得出,隨著太陽的變化,將會給地球帶來了驚天災難,而這個災難是無法避免的。
第一個災難——太陽亮度增加
我們的太陽核心是一個巨大的核反應爐,它將氫原子轉化為氦原子,同時釋放出巨大的能量,這個過程被稱為是核聚變,它是太陽發光發熱的原因,但是隨著太陽消耗掉越來越多的氫原子,它的內部結構也會發生變化。根據NASA的觀測數據得出,太陽每過1億年就會增加百分之1的亮度,可能很多人覺得百分之1的亮度不會對地球產生影響,其實這意味著每平方公尺接收到的太陽能量會增加2.4瓦特,我們知道,太陽是由氫核聚變成氦提供能量的,這種融合發生在核心,恒星通過核聚變的過程將物質轉化為各種物質,核心包含了巨大的壓力和溫度,強大到足以聚變原子核,然后恒星聚變將品質轉化為能量。
比如說原子結合成較重元素的核反應,不過這類反應是相當復雜的,而且涉及不僅僅兩個原子,一般來說,產生的原子幾乎和參與反應的原子之和是一樣重的,在每次核聚變反應中,太陽會損失非常少量的品質,這部分品質會轉化為熱能,恒星在通過核聚變產生能量時失去了品質,然后將這些能量釋放到太空中,不僅如此,恒星還會通過恒星風失去品質,當恒星燃燒了數百萬年或者是數十億年之后,它們也會產生大量的粒子,有離子組成的帶電粒子,由自由的質子、電子或較重的原子核在巨大的磁力和熱量作用下從恒星等離子體中躍出,恒星風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侵蝕恒星的品質。
從太陽形成以來,受到太陽風的影響,太陽損失了大約33個地球的品質,不過太陽的這一些過程都在產生熱量,為恒星提供燃料,這會導致外層膨脹,并將光發射到太空中,隨著恒星年齡的增加,越來越多的氫在核心積聚,因為內部的溫度不足以讓氦發生聚變,它就這樣停留在內核當中,無法抵抗來自恒星上層的巨大壓力,因此,由于氦沒有幫助支撐內核,上層將內核壓成較小的體積,這樣做會對核心造成更大的壓力。通過還會導致太陽的光度增加,太陽光度的增加對于地球生命來說并不是一件好事情,要知道太陽光度的增加會導致地球接收到的熱量增加。
現在地球上的溫度已經非常高了,如果太陽的亮度增加,那麼地球接收到的熱量將會變得越來越多,到時候南極和北極的冰川就會全部融化,根據科學家的研究得出,如果南極和北極的冰川全部融化,那麼海平面至少會上升70多米,到時候所有沿海城市都會被淹沒,比如說亞洲的遼東半島和華北華東大部分地區會被淹沒,孟加拉國會徹底消失,歐洲的倫敦、威尼斯將會沉入海底。除了這些地區之外,越南的紅河三角洲和湄公河也會被淹沒,北美洲的馬爾代夫、岡比亞這兩個國家會消失,中國也會有很多城市被淹沒。比如說上海、廣州、天津、深圳、台灣、香港、澳門、大連、青島等等這些城市都會變成水下城市。
到時候地球上的陸地面積會變得更小,原本地球上陸地的面積只占到總面積的百分之29,在這百分之29的面積中,還有三分之一的面積是沙漠,如果沿海城市被淹沒,那麼人類可能會為了爭奪土地資源而發動戰爭,到時候人類可能會因為戰爭而毀滅,即使人類不會發動戰爭,高溫也會將地球的水資源全部蒸發,地球到時候可能會變得和金星一樣,根據科學家對金星的研究發現,金星表面溫度高達400多攝氏度,由于金星大氣層中百分之96都是二氧化碳,所以金星表面的溫度是太陽系八大行星當中最高的,在如此高的溫度下,生命是不可能存在的,所以人類到時候還需要想其它辦法生存。
第二個災難——太陽變成紅巨星
紅巨星是恒星在其一生當中經歷特定的步驟,它們經歷的變化被稱為是恒星演化,它從恒星的形成和年輕的恒星狀態開始,一般來說大品質恒星也會經歷類似的過程,但略有不同,它的變化比太陽更加劇烈,變成了一顆超紅巨星,在氫燃燒階段后,當核心坍縮時,迅速升高的溫度會導致氦的快速聚變,氦聚變的速度會加速,從而使恒星變得不穩定,巨大的能量將恒星的外層向外推,在這個階段,恒星的引力再次被巨大的向外輻射壓力所平衡,這是由發生在核心的強烈氦聚變引起的,恒星轉化為超紅巨星是有代價的,它的大部分品質都流失到太陽中,因此,雖然紅巨星被認為是宇宙中最大的恒星,但是它的品質卻并不大。
紅巨星之所以會呈紅色,是因為它們的表面溫度很低,它們的溫度在3500-4500開氏度之間,根據維恩定律,恒星輻射最強烈的顏色與其表面溫度直接相關,所以雖然它們的核心非常熱,但是能量會擴散到恒星的內部和表面,表面積越大,它冷卻的速度就越快,當我們的太陽在晚年發生氦閃之后,它的體積會急劇膨脹,半徑將會擴大200倍左右,膨脹到邊緣吞沒地球軌道的幅度上,所以到了那個時候,地球、金星、水星都會被太陽吞噬。一般來說,紅巨星的形成會經歷以下幾個階段:
1、分子云階段:氫和其它元素形成分子,并逐漸聚集形成分子云。
2、原恒星形成階段:分子云逐漸收縮,并形成恒星。
3、主序星階段:原恒星開始燃燒氫核,釋放出大量的能量,維持恒星的穩定狀態。
4、紅巨星階段:恒星核心燃料耗盡,逐漸收縮并變熱,外層逐漸膨脹變冰冷,使得表面溫度下降,顏色變為紅色。
當我們的太陽燃料快要耗盡時,恒星核心的引力開始收縮,當核心坍縮時,圍繞核心的等離子體殼層變得足夠熱,開始融合氫,這時候產生的熱量會導致恒星的外層大大的膨脹,在殼中燃燒氫導致所謂的鏡像原理:當殼內的核心收縮時,殼體外的恒星層必須膨脹,因為恒星的表面已經膨脹,表面的能量消散,恒星的表面冷卻,恒星處于冷卻和膨脹過程中的階段通常被稱為是次巨星階段,一旦恒星充分冷卻,它就會停止膨脹,它的光度開始上升,當恒星氦氣耗盡會再次坍縮,氫可以在同一時刻燃燒的氦殼附近的殼中開始融合,這時候恒星進入了第二個紅巨星階段。
當太陽變成紅巨星之后,別說是地球上的生物了,就算是地球可能都會被吞噬,所以人類想要在宇宙中長久的發展下去,那麼人類就必須移民到其它星球,目前科學家已經在太陽系外尋找類似地球的行星了,比如說開普勒452b,開普勒22b等等,這些行星和地球非常類似的,但是它們距離地球太過于遙遠,所以現在人類還無法飛到它們上面,未來隨著人類科技的進步,說不定人類能夠發明出超光速飛船,到時候我們就能夠移民到其它星球。
第三個災難——太陽風暴
太陽風暴是一種劇烈的太陽爆發活動,太陽的核聚變燃燒通常是穩定的,均勻的向四周發出光和熱,但有的時候,它也會發生太陽耀斑、日冕物質拋射等情況,會將大量的物質拋射出來,如果正對地球而來,就會對地球形成巨大的威脅,太陽是由日核、光球層、色球層以及日冕層組成,我們通過天文望遠鏡觀測到的黑子就是形成在光球層的一種現象,根據科學家的研究得出,太陽表面的溫度高達6000攝氏度,而核心溫度高達1500萬攝氏度,同時太陽表面的密度其實很小,只有水的100億分之一,但是太陽中心的密度卻是水的110倍,這麼高的密度差加上里外的溫差異,就會引發太陽中物質大規模的運動。
黑子就是其中之一,黑子是太陽表面出現風暴時形成的一個漩渦狀熱氣流,而且它的溫度足足有4500攝氏度,比周圍的溫度低,所以看上去比較低,太陽耀斑是太陽黑子產生的爆發活動,太陽黑子的磁場結構越復雜,它的磁力線就會變得越亂,容易儲存更多的磁能,當磁場中的磁能過多時,就會通過太陽活動釋放出去,太陽耀斑就是一場磁能大爆發,1859年的卡靈頓事件,就是太陽上出現了歷史上有記錄的最大一個耀斑,形成大規模的日冕物質拋射,抵達地球后形成了最大一次的地磁風暴,整個地球都被籠罩在極光之中,太空被絢麗的色彩照耀。
科學家通過計算得出,太陽耀斑釋放的能量相當于10萬到100萬次強火山噴發的能量,相當于上百億顆氫彈爆炸,一次耀斑的爆發,在10分鐘內能夠釋放出巨大的能量來,科學家推測,太陽耀斑爆發的時候,不僅僅會嚴重危害到宇宙飛船里面的宇航員,而且對通信設備也會產生影響,曾經在1989年的時候,狂暴的日冕物質噴射引發極其強烈的地磁暴,導致加拿大魁北克省電網在90秒內全部癱瘓,直接造成5億美元的損失。而且太陽風暴還能夠將行星的大氣層吹走,我們的地球之所以能夠擁有厚厚的大氣層,還要感謝地球磁場,磁場能夠牢牢地抓住地球大氣層,使得地球大氣層不會被太陽風吹散,如果沒有磁場的保護,那麼地球大氣層就會消失。
火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科學家認為,曾經火星也是一顆擁有生命的星球,但是在早期的時候,火星的磁場消失了,沒有了磁場的保護,火星的大氣層很快就會被太陽風吹散了,沒有了大氣層的保護,火星變成了一顆荒蕪的星球,大氣層能夠抵擋宇宙中的各種輻射和太陽紫外線,如果沒有大氣層的保護,宇宙輻射和紫外線會直接照射到生物的皮膚上,使得生物無法長久的生存下去,俗話說成也太陽敗也太陽,太陽能夠給生命提供光和熱,同樣也能夠給生命帶來巨大的災難,人類作為的地球上最有智慧的生命,從誕生以后就開始不斷的研究世界的奧秘,未來隨著人類科技的進步,人類文明一定能夠發展的更遠,對此,大家有什麼想說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