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鎬,明朝末年遼東名將,曾七次擊敗后金首領努爾哈赤,是明朝抵抗后金入侵的主力。然而,他的功績卻被歷史刻意遺忘,被滿清封殺了三百年,直到近代才被人們重新發現和評價。
楊鎬出生于明朝嘉靖四十六年(1567年),是遼東楊家軍的第三代傳人
楊家軍是明朝遼東的一支地方武裝,由楊鎬的祖父楊宣率領,以抗擊蒙古、女真等外族入侵為己任。楊鎬從小就受到了嚴格的軍事訓練,成為了一名勇敢善戰的將領。 他曾參與了對抗日本的萬歷朝鮮戰爭,以及對抗蒙古的遼東戰爭,屢立戰功。
明朝萬歷四十八年(1620年),努爾哈赤在建州女真的基礎上建立了后金國,并開始了對明朝遼東的侵略。
楊鎬作為遼東的主要防御者,與努爾哈赤展開了長達十年的生死搏斗。在這十年中,楊鎬先后七次打敗了努爾哈赤, 其中最著名的是寧遠之戰和錦州之戰。
寧遠之戰發生在萬歷五十年(1622年),是楊鎬與努爾哈赤的第一次正面交鋒。
努爾哈赤率領十萬大軍圍攻明朝的邊城寧遠,楊鎬則率領三萬守軍堅守城池。楊鎬利用火器和地形的優勢,精心布置了防御工事,使得后金軍無法攻破城墻。
楊鎬還派出騎兵和步兵,多次出城反擊,給后金軍造成了重大的傷亡。經過一個多月的圍攻,努爾哈赤無功而返,寧遠之戰以明朝的勝利告終。 這場戰役被認為是明朝遼東的「保衛戰」,也是楊鎬的「名將之戰」。
錦州之戰發生在天啟元年(1621年),是楊鎬與努爾哈赤的第七次交鋒,也是最后一次交鋒。
努爾哈赤在失敗了六次之后,再次率領十萬大軍圍攻明朝的邊城錦州,楊鎬則率領四萬守軍堅守城池。楊鎬依然采用了寧遠之戰的戰術,用火器和地形阻擋后金軍的進攻,同時派出騎兵和步兵進行反擊。
然而,這一次,楊鎬的運氣不佳,他的騎兵被后金軍的伏兵所困,遭到了重創。楊鎬不顧自己的安危,親自率領步兵前去救援,卻被后金軍的弓箭射中,身受重傷。
楊鎬雖然及時回到城內,但是傷勢過重,不久就英勇犧牲了。楊鎬的死,使得明朝的遼東防線徹底崩潰,錦州也很快被后金軍攻破。 這場戰役被認為是明朝遼東的「覆滅戰」,也是楊鎬的「殉國之戰」。
楊鎬死后,他的功績卻沒有得到明朝的認可和尊重,反而被歷史刻意遺忘。原因有三:
一是明朝末年的政治腐敗和軍事衰落,使得楊鎬的忠勇無法得到賞賜和褒揚,甚至被一些奸臣誣陷和詆毀。
二是后金入關后建立了滿清王朝,對明朝的抗清英雄進行了封殺和抹黑,楊鎬作為滿清的頭號克星,自然成為了滿清的眼中釘。
三是楊鎬的后代沒有繼承他的軍事才能和抗清志向,而是投降了滿清,成為了滿清的附庸和走狗,使得楊鎬的名聲和榮譽被他們所玷污和背叛。
直到近代,隨著民族主義的興起和歷史的復興,楊鎬的功績才被人們重新發現和評價。他被譽為「明朝最后的名將」,「遼東第一勇士」,「抗清第一功臣」,「民族英雄」,「民族之光」。他的事跡被寫入了歷史教科書,他的故居被列為了文物保護單位,他的雕像被樹立在了寧遠和錦州,他的名字被銘記在了中華民族的心中。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