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清末發生了一件大事。這件事和蔣介石也有關系,但蔣介石的態度,讓溥儀明白了他奈何不了蔣介石,甚至被挖了祖墳也只能含淚咽下。1928年,孫殿英奉蔣介石的命令前往天津一帶剿匪。在路途中,孫殿英看見被拆毀的東陵殿宇木料被大量盜運,便起了盜墓的念頭。後來,他得到土匪首領馬福田要去馬蘭峪挖掘陵墓的消息,覺得是天賜良機,馬上命令第八師師長譚溫江連夜率兵攻打馬福田。馬福田被打跑后,為了掩蓋自己的目的,他到處張貼布告,說要搞軍事演習,封鎖了附近的交通,開始了有計劃的盜墓行為。以孫殿英為首的盜墓者用了7天7夜的時間,分別挖了乾隆和慈禧的皇陵,將里面的寶物搜刮一空。眾所周知,不管是乾隆還是慈禧,這兩人是歷代清朝里最會享樂的人,陪葬的東西自然不會少。
一個人只要干了壞事,不管如何掩蓋自己的目的,總會有暴露的那一天。 東陵守護大臣告訴溥儀,孫殿英偷盜東陵的消息時,大為震動,「驚動我的倒不是什麼珠寶的損失,而是對我的宗族感情的傷害。因此,這個事件引起我的震動,竟超過了我自己被驅逐出宮。」被人挖了祖墳,就算是個普通人都會對挖墳之人追究到底,對家族的歸屬感,祖宗的情感,是刻在國人的DNA中的。 是個人都不允許別人挖掘自己的祖墳,更何況,是皇帝溥儀呢。盡管他是末代皇帝,但這一點都不妨礙他對這件事的抗議和舉措。
雖然溥儀對這件事大感震驚,且充滿了憤怒,第一時間找到了蔣介石,讓蔣介石一定要給個說法。一開始蔣介石對這件事的態度還是非常的積極的,回復溥儀說已派閻錫山查辦此事,孫殿英派到北平來的一個師長也被閻錫山扣下了。但過不久,就有消息傳來說,蔣介石壓下了此事。憤怒的溥儀心里燃起了仇恨之火,他對著靈堂,當著滿臉鼻涕眼淚的宗室人等,向著空中發了誓言:「不報此仇,便不是愛新覺羅的子孫!」此時,復國思想達到了頂峰。如果清朝還在,沒人敢掘墳,如果他還在位,蔣介石就不敢怠慢他。
但此時此刻,空有名頭,沒有軍隊,沒有軍權的溥儀,只能和遺老們商量如何解決。最終,他們決定和國民黨的國民政府爭斗到底,把靈堂擺到修復原墓為止。然而,時間過去地越久,這件事就越加不了了之。據說,一開始孫殿英也害怕事情鬧大,不敢獨吞財產。于是,孫殿英便開始到處送禮,據說給宋美齡送去了一批贓品,慈禧鳳冠上的珠子成了宋美齡鞋子上的飾物。再加上,後來天津、北京的形勢越來越不好,溥儀結交的那些權貴也顧不上他了。這件事,就這樣被蔣介石重拿輕放了,毫無消息了。
溥儀除了在心理詛咒之外蔣介石之外,別無他法。從這件事上,溥儀也看出了一些門道,認為蔣介石的政府得到了各國勢力的承認,地位難以撼動。溥儀此刻承認自己有了危機意識,在這麼強勢的蔣介石面前,不要說復國了,恐怕活著都成問題。
恐懼、憤怒會激發一個人的求生欲。隨著溥儀的閱歷的增長,蔣介石的發家史上,他得出一個道理,「若求成事必須手握兵權,有了兵權實力,洋人自然會來幫助,而我這正統的「大清皇帝」有了軍隊,自然要比紅胡子或者地痞出身的將帥更會受到洋人的重視。」 這一刻,溥儀終于有點成熟了,決定派溥儀去日本學陸軍。但在天津搖擺不定的7年,一事無成的7年,局勢早變了。這是溥儀不得不承認的,從祖墳被盜,到雷聲大雨點小的處理方式,溥儀知道了,在自身不夠強大時候,你連委屈討債的權利都沒有。即使你占理,但弱肉強食不看理,看誰更強大。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