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晚清朝廷重臣那桐,可能很多小伙伴都不熟悉。要說下面這張照片上頭「清華園」三個字,那就眾所周知了。
清華園二校門。
「清華園」三字就出自那桐的手筆。
那桐姓葉赫那拉,與慈禧太后是本家。先后任戶部尚書、外務部尚書、總理衙門大臣、軍機大臣、內閣協理大臣、九門提督等要職。
那桐半身照片。
雖然身居高位,但那桐在政壇并沒有留下什麼卓越的成績,所以人們已經很少提及他的政治活動。民間所津津樂道的,是他的生活故事。
他有兩個「出眾」之處,一是食量巨大,二是富甲京城。
那桐坐像。
關于他的飯量,朝野上下流傳著許多趣聞。《清人逸事》載:「那桐善飯,非佳肴不適口,每食必具參翅等數簋,啖之立盡。其庖人月領菜費至六七百金之多。」
另有一則掌故說道:「那體肥碩,面團團而白皙,都人戲呼為天官臉兒。其一日三餐,每餐例食饅頭首十枚、紅燉豬肉或牛羊肉一碗,自謂食量宏為永年之征。」
看照片可知,此人肥頭大耳,必是食腸寬大之輩。
那桐(前排右二)與慶親王奕劻(中)等合影。
再說了,每天山珍海味、每月菜錢多達六七百兩白銀,若不是豪富之家,肯定達不到這個水平。
那桐之富,在京城是出了名的。他的錢從何而來呢?我們從他的履歷中就能發現端倪。
那桐(右五)等人與外國使節合影。
那桐長期在戶部任職,後來做到戶部尚書。要知道,戶部的執掌全部與錢糧、物資相關。尤其是他曾經擔任過銀庫郎中,貓膩相當多。此外,他還做過左翼稅務委員、崇文門正監督,均為天下聞名的肥缺。
那桐與同僚合影,你能認出他嗎?
貝勒載濤回憶說,「那桐平日貪得無厭」,「只認得錢」。因此,他在諸多崗位上很難清廉自守,不知道把多少民脂民膏搬到了自己家中?
除了貪污揩油,那桐還是一個做生意的好手。他在日記中寫下了很多經商生財之道。
那桐(左邊的胖子)陪醇親王載灃出席外交活動。
1897年秋天,那桐委托孟麗堂購買北新橋北大街路東增裕當鋪作為己產,一次性投入五萬三千多兩白銀。時隔一年之后,那桐又買下了燈市口北東廠胡同口外路的元豐當鋪,改字號為「增長」,花費七萬二千余兩。
不到兩年時間內,時為五品官的那桐在當鋪上投入了白銀十二萬五千多兩,由此所獲得的收益當然非常豐厚。
那桐(右)與弟弟在自家花園的戲台前合影。
炒地皮也是那桐熱衷的生意項目。據他在日記中所記,1904年夏天,他花費二萬六千兩白銀買地十七頃一十一畝,轉手把這塊地租給他人,每年收取租金八百五十五兩。
「(1905年2月3日)今日交代耕平房地價京足四千五百兩」,「(1907年12月24)今日交王福昌平州地價京足銀四千二百七十二兩清完」,「(1911年4月22日)衡芝圃前以西堂子胡同路南馬圈地一方售余八百金,比時未肯領,今來函索取,余如數付給」……從這些記錄來看,那桐置有大量地產。
那桐晚年與家人合影。
此外,那桐還放高利貸,每年都會貸出數千兩,從中收取高額利息。
從為官角度來說,那桐平庸無能;從撈錢的角度說,那桐可謂首屈一指。他所積累的財富,是眾多王公大臣都比不上的。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