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女中梟雄?又有誰能料想,武則天這樣的女子,竟能在眾口鑠金的皇宮深處闖出一片天地?
然而,女人心海底針,又有誰能參透?當她接近帝王之位,便是諸多陷阱與算計。她手段殘忍,除去眼中釘;她心機縝密,排除異己。終于,江山易主,她也未能善終。
一代女皇帝,其命運興衰成敗,實在令人唏噓。她手段凌厲,亦令女子看得眼熱;她算計深遠,終究也難逃失敗。當權傾一時,她又如何不知進退?臨終之際,她是否悔恨自己的決斷,啟動了這場腥風血雨?
黃塵滾滾,繁華終究易逝。洛陽城內,武則天站在宮殿高台,遠眺著身外的江山,心中五味雜陳。起初,她還是李唐王朝的一介妃嬪,依靠極美的色相得到皇帝寵幸;後來憑借著過人的智慧與手腕,她擠走所有的競爭者,終于能夠親手撫摸帝王的龍床;今日,她已經是這個天下的女主人,她武則天,居然成就了從未有過的女皇帝。
然而,權力使人盲目。當她回望征戰的這些年,心中不是喜悅,而是滄桑。為了這個位置,她不惜以最狠毒的手段除去一切威脅——她的女兒,自己的親生骨肉,還有李唐的皇子們,一個個死在她布下的陷阱之中。現在想來,他們也許并不會真的威脅一個母親的地位,只是她眼中容不下沙子,才一錯再錯。
如今,真正的危險就站在她的身邊。曾幾何時,她視他如同兄弟,將他捧為心腹;曾幾何時,她相信他會幫自己守住這江山。但現在,這個人已經悄然準備將她踢下帝位——她的老朋友,她一手提拔的大臣狄仁杰。
身外之物,終究如云煙。武則天站在高台上長嘆,望向遠方,天地蒼茫,江山依舊,只是新君復辟,她的江山之夢,只怕已破。
武則天生于李唐太宗貞觀八年,她貌美聰明,很得太宗寵幸。當時,太宗剛剛登基不久,他選擇了年僅14歲的武氏姑娘入宮。武則天生得一副國色天姿,聰慧大方。她很快便得到了年過半百的太宗寵幸,成為才人。
然而,太宗已經到了暮年,對武則天的寵愛有限。武則天貌美如花,正值妙齡,自然不甘心每日被冷落在深宮之中。于是她便轉移了目標,盯上了太子李治這個儲君之位。
李治生得英俊聰明,深受太宗喜愛。他自小受到太宗親自教導,早已在朝中嶄露頭角。武則天看準了這個接班人的位置,想方設法接近李治。她裝出病容,又故意營造出哀家之感,引起李治的同情。兩人逐漸熟稔起來。
太宗駕崩后,李治即位,是為唐高宗。武則天順理成章成為新皇帝的寵妃。她先是設計陷害,導致高宗的王皇后與王妃被廢。隨后,她又利用懷孕生子,獲得高宗的信任,漸漸得到實權,甚至可以決定國家大事。高宗患病在身,權力漸漸向武則天傾斜。
然而,武則天并不滿足于身為皇后的位置。她心中早已燃起奪權的野心,盯上了李唐的江山。為達此目的,武則天幾乎可以不擇手段。她先是將才出生不久的長女殺害,然后嫁禍給王皇后和王妃。接著又迫使高宗傳位給自己最喜歡的兒子李弘。
李弘開明仁厚,深得民心。武則天視他為心腹大患,先是暗中歹語,動搖他的地位。後來更是設計殺害,迫使李弘暴斃身亡。接著又將次子李賢逼上絕路。李賢聰明仁厚,廣受人心,三次被武則天設計陷害,最后在酷吏逼迫下自盡身亡。
這樣,皇位順理成章地傳給了幼子李顯。李顯生性軟弱,武則天輕而易舉掌控了他,完全控制朝政大權。她勾心斗角,玩弄權術,漸漸掌控了整個朝堂。李顯成了空有皇帝之名的傀儡。
終于,武則天廢黜了李顯,自立為帝,改國號為周,且意欲將皇位傳于自己的侄子,興盛武氏王朝。然而,這引起了朝野的不滿,人們都認為江山應該傳給李唐皇族,而不是武則天的外戚。
狄仁杰是武則天麾下的心腹紅人。他出生于一個書香門第,幼時聰慧過人,深得武則天喜愛,被視為親信。狄仁杰也一直忠心耿耿地輔佐武則天。
起初,狄仁杰對武則天稱帝并不反感。他認為,武則天智勇雙全,權傾朝野,已成為這個國家的實際掌權者,稱帝也算是名正言順。這也讓他在武則天心中地位更加穩固。
然而,狄仁杰心中也自有一個信仰。他來自一個忠誠李唐的家族,一直認為唐室才是這個天下的正統。武則天只不過是權傾一時,江山畢竟要還給李唐皇室。
于是,他開始暗中布局,等待時機。武則天想傳位給侄子,狄仁杰便提出母子與姑侄,哪個親近?如果傳給侄子,那姑姑也就失去了祭祀的地位。這話頗有幾分道理,武則天聰明如他,自然也聽懂了話外之音,這才打消了傳位的念頭。
隨后,武則天一再追問朝中人才。狄仁杰則推薦一個對武則天懷恨在心、忠心李唐的張柬之擔任要職。張柬之上任后更加明目張膽地針對武則天。他拒不執行武則天的旨意,在朝議之中直言武則天的種種過失。這引起了武則天的怒火,但也得到了朝野的支持。
終于,在武則天病重之時,張柬之聯合群臣,直截了當地要求武則天歸還政權。武則天大怒,想立刻調兵圍剿這些大逆不道的反賊。然而禁軍已在內應張柬之的宦官運作下倒向對方。武則天的親信也紛紛見風使舵,半點不肯出頭相助。
無奈之下,武則天只能含淚簽下了讓位詔書。她看著台階下跪等候的李顯,心中千刀萬剮,幾欲暴起,但終究無力回天。
原來,狄仁杰才是她最不能相信的人。這個她一手提拔起來的心腹,在她登峰造極之時選擇了背叛。多年的信任與托付,原來不過是自己一廂情愿。
李唐重現江山,武周一去不復返。武則天在還政后沒過多久便生病去世,結束了充滿血與淚的一生。
臨終之際,武則天終于看清了她一生的盲點。權傾朝野,她狠辣至極,卻低估了身邊人的奸險。她殺了親生骨肉,卻沒有防備心腹;她疑心皇親國戚,卻錯信了狄仁杰這個奸臣。
她一直認為李唐子孫才是最大的威脅,殊不知真正的危險就在她的身邊。狄仁杰這個親信,才是給她致命一擊的人。那些被她處心積慮抹殺的李唐皇子,也許根本不會威脅一個母親的地位。
她想起自己年少時的志向,不過是要扶助一人稱帝,奈何權力沉淪太深。她本可以和李唐子孫共處一室,只要心存善念,一定不會落得今日這般田地。當初的種種猜忌與算計,似乎都白費心機。
夕陽西下,武則天躺在龍床上看著殘陽的最后一絲光芒消失在宮墻之外。她已經沒有力氣再去想,去恨,去控訴命運的不公。她只是再一次看清這個江山盛衰成敗的規律,人算不如天算,她武則天也終究逃不過這命運的安排。
權力就像鴉★片,令人上癮;江山就像海市蜃樓,你以為觸手可及,其實遠在天邊。武則天滿心遺憾地閉上了眼睛,開始了沉沉的長眠,不再去想那些虛無縹緲的權與利。
武則天的一生就是一個權力的教訓。她手段殘忍,玩弄權術,最后卻栽在了自己身邊人的算計之中。興許她當初并不需要這般疑心病狂,多釋放一分善意,結局也會不一樣。但歷史無情,來不及的后悔,只能任其湮滅。
無論你取得多大的成就,到最后還是會歸于塵土。生命在世間,能行仁義,扶持善良,便是此生之幸福。這就是武則天這一生的啟示。
武則天雖然失敗,卻也創造了歷史,成為第一位女皇帝。她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但也留下了千古憾事。后人銘記武則天,既要學習她智勇雙全、敢打敢拼的精神,也要對她操之過急、終釀大錯采取反面教材。歷史不需要苛責,只需汲取教訓,使后人能夠避免重蹈覆轍。這才是善待歷史、善待人生。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