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一切回歸原點,達到休養生息的目的?以美感哲思為引導,發現原來當人們卸下繁忙步伐、遠離塵囂后,需要的僅是將感官按下暫停鍵,浸潤于單純本質與沉穩幽靜。
因此「家的設計,往往不需要過多裝飾與闡述,我們需要的是用原色、原始肌理材質,表現生活況味的侘寂意境。」一起欣賞這套使用面積165㎡ 侘寂風住宅!
輕輕畫過穩斂低彩度的筆觸,將經過歲月淬煉的榆木,渲染上韶光刻痕,泛起粗獷與細膩兼具的質感;特殊涂料鏝抹過的紋理,猶如傾訴生命中必經的漣漪起伏。
設計師于向度中展現有形的拿捏,于氛圍里流露無形的氣韻,應運而生一幢有溫度的侘寂之宅。
玄關
利用地面分界劃出內外之分的落塵區,輔以洗煉中顯出粗樸韻味的榆木,佇立于此,不張揚的低調姿態,襯托藝術品的光澤與內涵。
客廳
移步遞進,順著光軸的指引也漸漸循入侘寂之境,有賴穩斂灰質的安靜力道,讓眼前映入一股悠然靜謐。盡可能保持原始屋況線條,留予結構之美,謝絕無謂堆砌與雕琢,以泥色、木紋與老件勾勒出素樸雅韻。
跳脫常規,舍去瑰麗華美的大器電視墻,反以木質板材+一字形榆木,兩者相偕成了公區的第一道視覺端景,揉塑出愈是簡單,愈能耐人尋味的要義。
窗簾盒連接至電視墻上的橫梁與天花,皆刷上濃淡有致的灰階色系,將微妙的變化藏于不經意的細節,褪去過多修飾,留下令人再三回味的自然氣息。
餐廳
客餐廳之間采用無阻的流暢動線,少了隔斷的視線阻隔、多了敞朗的通透感,餐區訂定為面窗方位,坐擁溫潤采光,搭配藤質木椅、質地硬朗的榆木長桌,散發樸實溫馨的用餐氣氛。
茶室
茶道之于侘寂美學,是藝術也是修行;而茶堂之于本案,是核心亦為公共領域中的一大亮點。落下雙向沙發作為茶堂與客廳間的分野界線,營造流動脈絡下的場域互動性,時而獨立時而匯聚交集。
茶室的天花語匯也從客廳的裸感泥灰系,悄悄換為橡木表情,除了在造型上融合禪意的表現,亦在功能上達到隱藏大梁與安排迴風口線路的配置機能。
古件老物的存在,與崇尚寂簡的精神相輔相成,融入修身養性的禪道與禮儀,茶堂的設劃不僅延展了主人的品茶興趣,也為家宅增添了儀式感。
一側鏤空感的陳列展示架,采用細圓柱鐵件貫穿木板的方式呈現,加乘通透度與幾何感的趣味性,完美顯現異材質相融的氣度與美感。
臥室
位于電視墻后的主臥室,延續公共領域的元素,可見井然有序的木料天花中夾帶空調迴風口,于兩個直立式且結合收納功能量體的中間地帶,設以明鏡與梳化桌。
床頭板鑲入線型 LED燈條,制造一條若隱若現的燈帶,點亮不規則的灰感細致紋理。善用梁下深度與飄窗,設有可擺放小茶幾與坐墊的臥榻區,信手拈來盡是愜意與恬適。
床尾端的天花邊際則藏有間接燈源,一來可當作氣氛燈,二來也可作為補充光源使用。
次臥
巧用格柵型式的門片,任憑光影恣意穿透,增加穿透性與人文氣息,搭以率性涂抹的灰色主視覺牆與掛畫,涌現清雅質地之馀,也彰顯居者的藝術收藏品味。
一盞垂落的墨黑色簡約吊燈,與特殊染色處理后的榆木床頭板,在視覺上達成一致性的和諧感。
傢俱配置
嚴選帶有古韻、粗樸感的傢俱,以及承載歲月痕跡的古董老物,為家宅挹注迷人的日常樣貌。藤編與柔軟布質亦為選材之一。
色彩計劃
米灰色中帶入泥色質感與木紋肌理,深色實木與鐵件則讓空間多了立體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