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趣闻历史
民國轶事
三國風雲
歷史名人
野史分享
古墓文物
後宮秘史
历代皇帝
史料记载
韓劇韓星
金庸武俠传
詩詞文化
民間故事匯
全部
    
吳三桂的這個兒子,為什麼正史上沒有他的記載?
2023/11/03

中國歷史上叛國投敵的人不少,但像吳三桂這樣降而復叛、一而再、再而三地轉變立場叛主的人不多。

吳三桂,原是明朝的遼東總兵官,他也曾為守衛大明的國土,浴血奮戰、出生入死,他的忠誠和勇敢,一直被明朝廷譽為「年輕將領的楷模」。

然而,在明王朝大廈將傾之際,吳三桂卻背棄舊主,投降了建立大順政權的李自成。

讓人沒有想到的是,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吳三桂又打敗李自成,投降了滿清,成為了清軍入關的「大功臣」

更讓人沒有想到的是,在為滿清效力30年后,吳三桂又舉起了「反清復明」的大旗,正式與清朝決裂。

吳三桂劇照

在中國歷史上,論背叛次數,吳三桂若稱第二,恐怕沒人敢當第一。

而吳三桂也為屢次背叛,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在背叛李自成時,吳三桂在京的父母、兄弟等全家38口人,全部被李自成殺害,在背叛滿清時,吳三桂的兒孫、子侄、部下又被康熙斬盡殺絕。

經過兩次滅門之禍,吳三桂一脈徹底絕嗣。

可在2010年,居住在今貴州省岑鞏縣水尾鎮馬家寨的1300多口吳姓村民,卻公開聲稱吳三桂是他們的「老太公」,陳圓圓是他們的「老太婆」,他們都是吳三桂的后人。

更令人奇怪的是,他們居住的村子叫「馬家寨」,可村民全都姓「吳」。

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馬家寨的村民真的是吳三桂的后人嗎?

吳三桂,公元1612年出生于遼東的將門世家,他的父親吳襄、舅舅祖大壽都是鎮守邊關的名將,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吳三桂自小便膽氣過人、精通武藝。

不到三十歲的時候,吳三桂就被崇禎任命為「寧遠團練總兵」,成為了關寧鐵騎最年輕的一位統帥。

1644年4月24日,聽聞京師告急,吳三桂立即率領三萬關寧鐵騎進京勤王,可當部隊走到河北豐潤,吳三桂就收到了崇禎吊死煤山、李自成攻破北京的消息。

明朝已亡、故主已逝,吳三桂率領的關寧鐵騎一時間成了無處可去的孤軍。

走投無路之際,他只能命部隊駐扎在山海關,以待其變。

為了爭取吳三桂和幾萬關寧鐵騎的支持,李自成聽說崇禎已經14個月沒有發餉了,趕緊命降將唐通送去四萬兩餉銀,并極力說服吳三桂歸降大順。

吳三桂聽罷,欣然應允,當即把山海關的統兵權交給了唐通,自己則飛奔回京,準備覲見新主子李自成。

誰知,吳三桂剛到灤州,就收到了家仆從京城帶來的兩個壞消息:

他的愛妾陳圓圓被劉宗敏搶去了,他的父親吳襄因不愿交「助餉銀「,差點被李自成打死。

吳三桂頓時怒發寵冠,指天發誓道:「此仇不可忘,此恨亦不可釋!」

隨后,吳三桂掉轉馬頭直奔山海關而去,唐通還沒明白過來是怎麼回事,就被吳三桂奪了兵權,囚禁了起來。

為了懲罰「降而復叛」的吳三桂,李自成決定親率十萬大軍,發兵山海關。

聞聽此訊,吳三桂自知不是李自成的對手,于是,趕緊修書一封,向關外的清軍首領多爾袞求助。

多爾袞求之不得,立即回信道:「期必滅賊,出民水火。今若伯率眾來歸,必封以故土,晉為藩王。」

4月21日,雙方血戰山海關,吳三桂力戰不敵,只得答應多爾袞的條件,正式剃發向清稱臣。

多爾袞隨即派出了六萬滿洲精銳,與吳三桂共同夾擊,打敗了李自成的大順軍。倉皇逃回京后的李自成惱羞成怒,隨即下令斬殺了吳三桂全家38口人。

之后,吳三桂放清兵入關,領著清兵東征西討、從東北打到西南,追繳明朝殘余勢力,擒殺南明永歷皇帝,為大清確立對全國的統治,立下了汗馬功勞。

為了褒獎吳三桂,順治、康熙兩代帝王,特加封吳三桂為「平西親王」,準他在云南昆明開藩設府、「 永鎮云南」。

在此之前,順治帝又將自己的妹妹和碩公主,下嫁給了吳三桂的長子吳應熊。

至此,吳三桂身兼「藩王」與「皇親國戚」的雙重身份,權勢和聲望達到了人生中的頂點。

吳三桂劇照

然而,就在吳三桂做著「永鎮云南」的美夢時,公元1673年,康熙皇帝認為「天下之賦,三藩耗其二」,為了減少朝廷的開支,節省軍餉,康熙正式下令撤藩。

聽到這個消息,年已61歲的吳三桂,頓時勃然大怒:老子為你愛新覺羅家浴血奮戰了30年,好不容易現在天下大定,就要過河拆橋、卸磨殺驢了嗎?

在身邊將領的支持下,不久,吳三桂自稱周王、 總統天下水陸大元帥,正式舉起「反清復明」的大旗。

反叛之初,吳三桂進軍順利,在不到三個月的時間里,就拿下了貴州、云南、湖南等地,再加上福建靖南王耿精忠、廣東平南王尚之信、陜西王輔臣云集響應,全國18個省份,他們已占據了11個。

然而,就在形勢一片大好之際,吳三桂卻裹足不前,試圖與清廷談判,劃江而治。

更為可惜的是,1678年3月,吳三桂在衡陽正式稱帝,建立「大周」,吳三桂此舉,徹底暴露了自己的野心,違背了當初「反清復明」的初衷。

此后,一批忠于明朝的舊臣,紛紛離他而去,吳三桂的部將再不是鐵板一塊,開始出現分裂,而戰場上的局勢也開始急轉直下。

5個月后,吳三桂在憂憤交加中,走完了他這不斷背叛的一生,終年67歲。

02

滿門抄斬

吳三桂決定反清前夕,曾派人秘密到京,希望接回在北京當額駙的長子吳應熊。由于吳應熊不支持反清,所以,堅決不同意回云南,無奈之下,使者只能悄悄帶回吳應熊的庶子吳世蕃。

當吳三桂正式起兵的消息傳到北京,康熙大怒之下,殺了吳應熊和他在京的所有兒子。由于史料上并沒有記載吳三桂還有其他兒子,所以,吳三桂去世時,只能將皇位傳給唯一在世的孫子吳世蕃。

當時,吳世蕃年僅12歲,如何能統兵打仗?在苦苦支撐了三年后,清兵攻破昆明,吳世蕃見回天無力,便和郭皇后一起,絕望自盡。

之后,康熙又下令八旗兵在云南境內掘地三尺、大肆搜捕,最后將吳三桂和吳世璠的尸骨,解往京師, 「傳示各省,懸之通衢示眾」。

此外,凡是追隨吳三桂起兵的親信、大將,一律斬首,至于那些普通的官兵,要麼沒官為奴、要麼流放到邊遠地區,據記載,光清繳吳三桂的5萬多名余黨,就用了幾年時間。

至此,持續了八年的「三藩之亂」正式結束。

康熙劇照

昆明城破之際,除了吳三桂的子孫、黨羽外,還有一人的結局,備受關注。

她,就是吳三桂的愛妾陳圓圓。

在民間野史中,她的下落一直撲朔迷離:

在戴綗孫所著《昆明縣志》里,陳圓圓在吳三桂起兵前,就已經病死了;在《平滇始末》里,陳圓圓是吳三桂起兵失敗后,和張皇后一起上吊自盡了;而在孫旭所著《平吳錄》里,陳圓圓是在吳三桂兵敗后,投滇池自盡的。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陳圓圓在吳三桂兵敗后,并沒有死,而是出家了,至于她出家的地方,也有兩個不同的觀點。

一個是說陳圓圓在云南昆明的商山寺出家修行,一直活到了1689年,直到今天,昆明還有陳圓圓的衣冠冢。

另一個是說陳圓圓帶著吳三桂的后裔,逃到了貴州省岑鞏縣馬家寨,為了隱藏身份,保留吳三桂的血脈,她自稱法號「寂靜」,活到67歲才去世,如今,當地還保留著她的墓。

近年來,經過史學家的不斷考證,大家普遍傾向于最后一種說法,也就是說,吳三桂并沒有被康熙斬盡殺絕,他還有個兒子成了漏網之魚,之后,這個兒子和陳圓圓一起躲進了深山,這才有了今天貴州岑鞏縣的「馬家寨」。

吳三桂的這個兒子是誰呢?為什麼正史上沒有他的記載呢?

據居住在馬家寨的第11代「秘傳人」吳永鵬介紹,他們是吳應麒的后人。

由于身份的特殊性,陳圓圓曾為吳氏后人定下遺訓:

不許修家譜,為了守住家族的秘密,在每一代吳姓男子中,選拔出1~2名品學兼優的,由長輩將家族秘密告訴他,以此口耳相傳下去。

所以,除了秘傳人,村子里很多人對家族以往的事情一無所知。

在正史的記載中,吳應麒是吳三桂的侄子,而且他的子孫,早在清軍攻破昆明時,被斬盡殺絕了。

可在馬家寨吳氏后人的口中,真實情況完全不是這樣。

首先,吳應麒是吳三桂的親生兒子,只不過他是吳三桂在外打仗時私納的妾室楊氏所生。

由于楊氏母子,一直不被吳三桂的正妻張氏所容,吳三桂無奈,只能將吳應麒送給其兄長吳三鳳撫養,對外則稱他是自己的侄子,由于楊氏不久病死,這事便不被外人知道。

其次,吳應麒及后人被斬盡殺絕的消息,是吳氏后人「洪化」小朝廷所釋放出來的煙幕彈,主要目的是為了掩護吳應麒及其子孫的真實下落。

吳三桂直到臨終前,才留下密信,告知吳應麒真實身份,并交代大將馬寶,一旦情況有變,要適時轉移、并隱蔽吳應麒一支吳氏血脈。

1681年,陳圓圓見吳世璠的「洪化」小朝廷敗局已定,便和馬寶開始商議,秘密執行「夜郎計劃」。

岑鞏,古稱「思州」,為 「夜郎」舊地,是少數民族特別是苗族與漢族接壤的偏僻山區。

據說,馬寶先護送陳圓圓和吳應麒從衡陽出發,沿沅水、龍鰲河,先到達達木洞(馬家寨背后山中、鰲山寺山麓)隱居一段時間,為了安全起見,而后又輾轉遷移,直到康熙二十四年,才最終落腳在現在的水尾鎮馬家寨。

馬寶作為吳三桂手下的大將,在完成任務后,為了不引起清兵的注意,就又返回了前線,之后投降了清朝。

雖然他最后被凌遲處死,但他始終未向外透露陳圓圓和吳應麒的下落,為了感念馬寶的恩德,也為了隱蔽起見,陳圓圓便將此地命名為「馬家寨」。

直到今天,馬家寨還有馬寶的衣冠冢,墓碑上還刻有 「重壘土塋人祖即己祖,復修石台若翁如吾翁」的「感恩」話語。

之后,陳圓圓為了保住吳三桂僅存的血脈,做了很多努力。

比如,她以「寂靜」尼姑的身份,認當地一位陳姓大家為娘家,還在當地廣做善事、廣結善緣,她不僅想盡辦法保住了吳家血脈,使吳家躲過了清政府的追殺,還團結當地人,使吳家人避免受到當地人的排擠和攻擊。

因此,吳氏族人都親切的稱她為「陳老太婆」,當地還流傳著一首「十頌陳圓圓」的民謠。

為了查證馬家寨居住的是否真是吳三桂的后人,2010年,十多位清史專家,共同來到了馬家寨考察。這一次,他們又發現了一些新的線索:

第一、馬家寨的整個村子,是根據八卦原理建造的,如果外人貿然進入馬家寨的話,很容易就會迷路,如果不是為了自保,吳氏先祖為什麼會這麼設計呢?

第二、據吳永鵬所說,陳圓圓臨終前給后人留下的有皇傘、御字簿、大刀、金銀等「皇家用品」,可惜在流傳的過程中,很多物品都遺失了,只有一把刻有「吳三桂總兵」的大刀一直保留到上世紀六十年代,村里很多人都見過,只不過大煉鋼鐵的時候,這把刀被融了。

第三、馬家寨村里至今還流傳有《七顆針的壽鞋》、《吳啟華藏身達木洞》、《襄子家屋場》和《馬寶護送陳圓圓》等正史上不見記載的故事。

另外,如今的巖下楊氏的祖先,原是奉康熙之命追查吳三桂后裔的,至今,吳、楊兩家視若仇敵,互不往來。

第四、馬家寨右邊的山凸上,保留有陳圓圓的墓地。

墓前有一塊刻有 「故先妣吳門聶氏之墓位席」的墓碑,墓碑兩側分別刻著:

「孝男:吳啟華。媳:涂氏。孝孫男:仕龍、仕杰。楊氏。曾孫:大經、大純……皇清雍正六年歲次戊申仲冬月吉日立。」

如果這是陳圓圓的墓,為什麼墓碑上刻的是「聶氏」呢?

據吳家后人解釋,這個墓碑上用的全是「隱語」。「故先妣」沒用「清」字,表明墓中是明朝的一位女性,「吳門」二字,暗指她是蘇州人,蘇州古稱吳門,當然也可解釋為「吳家」。「聶」用的是雍正年間還沒有的簡化字,是吳家為隱蔽造的字。

陳圓圓本姓邢,后跟姨夫姓陳。邢有右耳, 陳有左耳,「雙耳」代表邢和陳,一字雙意。再加上,「雙」字的繁體上邊,有兩個「佳」字,佳佳為好,花好月圓,暗喻「圓圓」。「位席」則說明她的地位很高,以女性而位居宗祠,是指陳圓圓曾被吳三桂立為王妃。

陳圓圓劇照

這十一個字連起來正好就是 : 「明蘇州氏陳圓圓王妃之墓」。

而墓碑上的孝男「吳啟華」,實際就是吳應麒,到了馬家寨之后,吳應麒就改名為「吳啟華」,與陳圓圓以母子相稱。

第五、通過細致的走訪,清史專家們發現馬家寨村民供奉的神龕里,都有「延陵堂」的字樣。

而吳三桂就屬延陵吳氏,而且他的別號就是「延陵將軍」!

于是,在2012年5月「全國首屆貴州•岑鞏陳圓圓吳三桂史跡研討會」上,30多名專家學者經過仔細考證,大多數認為:一代佳人陳圓圓最終隱居在貴州岑鞏縣馬家寨,并保護吳三桂的余脈繁衍至今,馬家寨吳氏族人為吳三桂的后裔。

至此,這段隱藏330多年的歷史,才真正在世人面前揭開它的神秘面紗。

在文人墨客的筆下,陳圓圓是美艷絕倫的蘇州名妓,也是禍國殃民的紅顏禍水,可在馬家寨吳氏后人看來,陳圓圓不僅才貌雙全,更是一位有智慧、有擔當、有手段的女中豪杰。

她不僅準確判斷了戰爭形勢,還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不計個人風險,與清廷斗智斗勇,為保護吳三桂的后裔做出了巨大貢獻。

可惜,上世紀八十年代,當盜墓賊聽說馬家寨的故事時,就盯上了陳圓圓的墓,結果當考古專家準備對該墓發掘時,卻發現墓中只剩一具殘缺的女性骸骨和36顆牙齒,珍貴文物悉數被盜。

如今,吳氏后人已經重修了陳圓圓的墓,并派專人保護了起來,陳圓圓雖然與他們沒有直接的血緣關系,卻能得后人如此珍視,她若泉下有知,定會無限欣慰吧!

【免責聲明】文字、圖片等素材來源網絡,如侵立刪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

教你一招,輕松釣到貍花貓!
2023/12/03
陳芋汐/全紅嬋連奪2冠,掌敏潔/張家齊第二,李蕊汐/盧為第三
2023/12/03
狄仁杰勸武則天戒色,武則天給他看了2樣東西后,狄仁杰默默退下
2023/12/03
郭晶晶鄧亞萍罕見合體!氣質卻引爭議,戴百萬珠寶仍畏畏縮縮!
2023/12/03
《微博視界大會》:肖戰名場面獲高度推薦 海外官媒贊其為頂流男神
2023/12/03
恐怖「超級豬」橫掃北美?美國動用無人機監測,這種豬中國也有?
2023/12/03
《小滿生活》:韓金金為家暴馮丹懺悔,侯元元自愧錯怪陳立,這劇讓人欲罷不能了
2023/12/03
經典重溫|《山楂樹之戀》:純真愛情的永恒篇章,穿越時空的震撼
2023/12/03
如此貼心:肖戰為粉絲改變路線
2023/12/03
區別于營業的精致自拍:肖戰的真實情感分享
2023/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