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上古殷商末期最著名的軍事家,姜子牙的名號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位因為《封神演義》的流傳而廣為人知的傳奇人物,他的真實面目又是怎麼樣的呢?請看太史公司馬遷在《史記》中的記載:
【太公望呂尚者,東海上人。其先祖嘗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際封于呂,或封于申,姜氏。夏商之際,申、呂或封枝庶子孫,或為庶人。尚,其后苗裔也。本姓姜氏,從其封姓,故曰呂尚。(《史記·齊太公世家》)】
姜子牙是我國民間的保護神,世代受人膜拜,因為姜子牙八十歲才遇到他人生的貴人——周文王,而且還是用了點宣傳才起作用的,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想來他實在是等不及了吧,到八十歲了也真算的是懷才不遇,大器晚成了(難得他能這麼長壽)。
姜子牙后裔中,邱姓也是望族。在中國姓氏排列中位居七十七位,約占全全國漢族人幾口0.27%。邱姓自丘姓改過來的。清雍正皇帝時,因避諱孔子名號丘,便下令天下一律易丘改邱。周朝初年姜子牙后裔,其始祖封于營丘(山東昌樂縣東南),后人以地為姓,這便是邱姓源頭。
據當地文史愛好者考證:唐朝時期(618―907年),當地呂氏為敬先祖姜子牙,于村東北筑台建亭立祠,后又擴為姜子牙廟,因而聚落隨名子牙村。明朝時設為里,故又名子牙里。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疏浚子牙河,將流經村中的鹽河東移。村因駐有管理河道的衙門,村莊故擴為子牙鎮。故此,連流經村東的鹽河水也隨名字牙河了。後來,一部分鄉民遷到村東的子牙河畔設立碼頭,漸成聚落,因是子牙鎮派生村,故同名。清末民初,為區分二村,老子牙鎮加「西」字,稱西子牙鎮;新建鎮稱東子牙鎮(今歸天津市靜海縣管轄)。西子牙鎮在1949年又依村中故河道分為二村,居南,故名西子牙河南;居北,故名西子牙河北。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