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大部分人來說,買房就像找對象,長得「周正」是最低要求。可大城市上車不易, 好容易遇到位置和價格都合適的房子,偏偏戶型有些奇葩,如果是妳,敢買嗎?
01.
33㎡ 隧道房
足夠安放打工人的疲憊
這套房子乍看可能跟「奇葩」有些距離,的確,它還算方正,但仔細一看,戶型長寬比例極不協調,幾個小房間一字排開,全部采光僅靠盡頭的朝北陽台,和南面廚房的一個小窗。整個房子就像一條黑咕隆咚的隧道。
改造前
主要改動:
1. 將主空間墻體全部打通;
2. 完善入戶處玄關功能,洗漱區外置;
3. 餐廚一體化,并與玄關共享台面;
4. 臥室和起居區用移門劃分,充分利用采光;
5. 陽台增設辦公、休閑區。
屋主是一名「滬漂」青年和他的兩只貓咪,好好住認證設計師@AWAYDESIGN 根據他們的需求,經過精密的計算,重新梳理了空間,狹窄昏暗的小房子變身精巧舒適的居心地(滑動上圖查看改造后戶型)。
入戶處以一組雙面柜+台面作為空間的劃分,同時供玄關和廚房使用。
左手邊,將洗漱區從衛生間分離出來,日常使用更便捷。定制的洞洞板+全身鏡移門完善了玄關的功能,卻不占用額外空間。
廚房雖小,也擁有一個完整的 U 形動線,洗碗機、烤箱、垃圾處理器、凈水設備一應俱全,頂部安裝擋煙垂壁,有助于控制開放式廚房的油煙。
沙發拉開便是折疊床,臨時留宿也可勝任。
在小而溫馨的客廳內,巧妙地隱藏著多種收納空間。左側有利用冰箱側面設置的洞洞板,右側有利用衣柜側面定制的書架,上方吊柜內則藏著投影儀和游戲機,下班后癱在這里回血再快樂不過了。
臥室與陽台連通,圍繞梁柱和陽台設置了吧台,可供屋主臨時工作,也是兩只貓咪玩耍的空間。同時,壁掛新風、拖地機器人、洗烘設備也都集中在陽台,頂部預留了隱形晾衣架,可以滿足各種家務需求。
最后再來看空間俯視圖,在這套面積僅 33㎡ 的小小隧道房中,設計師精打細算,整套房子就像屋主的駕駛艙,所有的功能都緊湊而不將就地出現在需要它的位置,一厘米都不浪費。
02.
51㎡ 扇形房
窗景太美,必須居家辦公
這套房子的原始戶型,是個 1 室 0 廳的扇形大開間,廚房狹窄、沒有玄關、衛生間擰成鉆石形、傢俱不知道該朝哪邊擺放……6 米長的全景落地窗雖美,卻是唯一的采光面,并且,窗多意味著墻少,室內可利用的立面就更有限了。
改造前
主要改動:
1. 增設玄關;
2. 將廚房移到更核心的位置;
3. 增設辦公區;
4. 隔出臥室。
扇形房的屋主是一名建筑師,經常在家工作,所以不僅對居住環境要求挺高,還需要很好的辦公環境。他找到了同行@matt琛-路塔路塔工作室 來設計他的家。(滑動上圖查看改造后戶型)。
衛生間的移門,也是玄關的穿衣鏡
玄關與廚房的位置關系
廚房中島和餐廳的位置關系
廚房中島和起居室的位置關系
起居室和臥室的位置關系
奇葩戶型改造,首先要在不規則里建立規則。設計師用一條 S 形動線貫穿全屋,以此作為布局的基準。玄關-廚房-餐廳-起居室-臥室,屋主行走其間一氣呵成,視線通透了,房子也顯得更大。
起居室的主體安排了一組墻面掛架系統,屋主可以隨住隨調整,留有充分的成長空間。
臥室更是大巧若拙,僅由一堵隔墻與起居區分開。床頭背靠隔墻,視覺上減少與起居區的聯系,因此即便沒有門,心理上依然能保有安定感。
隔墻在窗邊留了一條縫,不打斷景觀,窗簾也能一拉到底。
6 米長的全景落地窗,給了這個小家最美的風景。設計師將辦公區安排在臥室隔墻外側,屋主日常在這里工作,獨享最佳視野,真是再奢侈的辦公室也不換。
這套扇形小房子的改造,可以說是舉重若輕,用最輕巧的方式解決功能布局,而后充分留白。細節處,卻又不露痕跡地為整體服務。
03.
43㎡ 鉆石房
改「斜」歸正, 老屋煥新生
有點看房經驗的人都知道,「鉆石」二字用來形容戶型,不是個好詞兒。比如這套房子:大輪廓是鉆石形,內部則異形套異形,全屋稍長一點的墻都不是直的,就連電視都得斜著看……
改造前
改造后
主要改動:
1. 拆掉了上一任屋主砌的 Y 形隔斷;
2. 在房子中間置入了一個異形多面組合柜。
和千萬「北漂」一樣,屋主選擇這套房齡近 40 年的異形老破小,也是無奈之舉。通常,一人居的小房子會盡量打開空間,但好好住認證設計師@里白 的經驗是:沒有墻,只會放大房子的缺陷。
好在屋主相信設計師的判斷。@里白 在房子中間定制了一個神奇的不規則多面柜,不僅本身能儲物,更重要的是,作為有效隔斷,它讓房子的主要空間都變得規整方正。
面向客廳的立面,可以作為書架與雜物柜。柜深 40cm,一門二用,打開是書架的柜門,關上是臥室的房門。
多面柜在臥室這一面,主要作為電視墻使用,柜子的結構剛好可以隱藏式安裝電視的各種線路。而面向走廊的一側則設計成文件柜,可以收納屋主的資料和集郵收藏。
圍繞這組多面柜,形成了一個洄游動線,去往房子的任何位置都很方便。平時敞開柜子兩側的門洞,視線得以穿透,空間進深變長,屋主心理上會覺得房子更大。
入戶右手邊這面斜墻,用定制的三角形柜子將它「拉直」。柜體靠門處進深 40cm,作為鞋柜使用;中間進深 60cm,藏著洗烘套裝;最里面則用來儲存雜物。三角柜的設計,加上旁邊就是衛生間和開放式廚房水槽,形成了高效的生活動線。
原本突兀在中央的燃氣管道,用實木圓柱包裹,與整個空間協調起來。而烹飪區移到生活陽台后,一字形小廚房的使用體驗也變得很流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