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史料統計,在明末帝崇禎皇帝朱由檢景山自縊后,明朝的皇室成員大約有20萬人左右,看到這個數字很多人都會在想,明朝滅亡時皇室成員有這麼多人,那麼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時,朱元璋的親戚應該不少吧。
其實朱元璋建立明朝時,他家的親戚還真不多,從明朝建立到崇禎帝自縊殉國共計276年,繁衍出的20多萬明朝皇室成員其實基本都是朱元璋憑借一己之力繁衍出來的,下面就來說說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他家里還有哪些親戚在世,他又是如何對待這些親戚的。
朱元璋本名朱重八,家族是安徽濠州(現今安徽鳳陽)的佃戶農民家庭,他的父親名叫朱五四(朱元璋稱帝后給父親改名為朱世珍),雖然家庭貧苦,但是朱五四卻信奉多子多福的明言,孩子生了不少,朱元璋則是最小的兒子。
在朱元璋上面有三個哥哥和兩個姐姐,分別是大哥朱重四、二哥朱重六、三哥朱重七還有大姐(名字已失考)和二姐朱佛女,不過朱元璋的三個哥哥和兩個姐姐都沒福氣,他們都沒有活著看到朱元璋建立明朝。
建立明朝之后,朱元璋追封父母為皇帝、皇后,并追封三位哥哥為王爵,大哥朱重四被改名為朱興隆追封為南昌王,二哥朱重六被改名為朱興盛追封為盱眙王,三哥朱重七被改名為朱興祖追封為臨淮王。同時朱元璋還追封了大姐為太原長公主,追封二姐朱佛女為曹國長公主。
朱元璋的三位嫂嫂也都在明朝建立前去世,所以也都是被朱元璋追封為王妃,朱元璋的大姐夫名叫王七一,也是在明朝建立前就已經去世了,朱元璋追封他為駙馬都尉。
其實朱元璋對大姐和大姐夫王七一夫妻二人很有成見,他并不想追封大姐和大姐夫一家子,因為朱元璋參加義軍時,曾被元朝軍隊追殺,他迫不得已之下去投奔大姐和大姐夫王七一,可是王七一夫婦膽小怕事,不敢收留朱元璋,把他拒之門外,朱元璋險些被元軍抓捕殺害,所以朱元璋一直記恨著大姐一家的薄情寡義。
朱元璋的大姐和大姐夫王七一後來早逝,也沒有留下后人,朱元璋發達之后也只對外稱自己有二姐朱佛女,從來沒跟人提過大姐一家子,直到後來朱佛女的兒子即朱元璋的外甥李文忠長大后說出了王七一夫婦的葬身之所,朱元璋為了面子才勉強追封了大姐和大姐夫。
而在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他的同輩中人唯一還活著的就是他的二姐夫李貞,在朱元璋家族的親屬中也就數二姐朱佛女和二姐夫李貞夫婦對他最好。
朱佛女早年嫁給李貞,但是由于老朱家很貧苦,李貞的家庭相對富裕一些,李貞經常接濟老朱家,尤其是對朱元璋極好。當時鬧饑荒,李貞寧可自己不吃飯,都要把吃的留給朱元璋,所以朱元璋對二姐一家極好,也一直念著二姐夫李貞對自己的好。
只可惜朱佛女在36歲時就感染瘟疫去世,朱佛女去世后,李貞所在的村子受到瘟疫和饑荒困擾大多數人都被迫逃荒,李貞也只能帶著年幼的兒子李文忠一起外出逃荒。
李貞在逃荒途中聽說了小舅子朱元璋成了紅巾軍的將領,并帶兵占據了滁州,于是李貞就帶著李文忠前往滁州投奔朱元璋。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對二姐夫李貞是非常好,他先是封李貞為恩親侯、駙馬都尉,很快他又覺得只給李貞封個侯爵有點低了,又加封李貞為曹國公,并且允許李貞可以穿和他一樣的五爪龍袍,享受御前免跪、不用稱臣的待遇,還特許李貞可以稱呼他為重八。
在日常生活中朱元璋凡是吃的、用的、穿的都會派人按照自己的標準給李貞再準備一套,每天朱元璋都要去李貞家中請安問好,後來李貞年紀大了,朱元璋更是在皇宮內給他安排了一處宮殿讓他住,朱元璋不僅每天都去探望他,還讓太子朱標領著一群皇子每天都要去給李貞請安問好,可以說朱元璋對待李貞猶如對待父親一般侍奉。
雖然朱元璋對李貞很好,但是李貞卻從沒有恃寵而驕,他非常理解朱元璋開創基業的不易,因此即便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好吃好喝的奉養他,他依然保持著當農民時候的勤儉樸素,衣食住行還都是以簡樸為主,朱元璋給他的綾羅綢緞衣服他都不舍得穿,平日里依舊穿著帶補丁的破衣服。
李貞不光自己保持著勤儉樸素的精神,他還告誡后世子孫,讓他們不要忘記自己是窮苦人家出身,一定要珍惜當前生活的不易,保持勤儉樸素的本色。
洪武十一年(1378年)時,李貞病重將死,朱元璋聽聞消息后,立刻去探望李貞,在病床前,朱元璋拉著李貞的手痛哭流涕的問他還認識自己嗎,當時李貞已經病重的不能說話,但還有意識,他使勁拉著朱元璋的手點透,并淚流不止,他看向朱元璋的眼神中充滿著感激和不舍,這個場面也感動的朱元璋痛哭流涕。
很快李貞就去世了,享年76歲,朱元璋悲痛萬分,他下旨追封李貞祖上三代為王,并追封李貞為隴西王。李貞也是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唯一還在世的平輩親戚,朱元璋對李貞是非常的好。
上面說過李貞曾帶著兒子李文忠投奔朱元璋,因此朱元璋建立明朝時子侄輩首先就得說說這個大外甥李文忠。
李文忠原名李保兒,當初李貞帶著他投奔朱元璋時,他見到朱元璋就如同看到母親一般,撲到朱元璋的懷里痛哭說著母親沒了,朱元璋聽后也是肝腸寸斷,他摟著李文忠說道:「保兒不哭,以后舅舅就如同你的母親一般,你雖然沒了母親,但是你還有舅舅在,以后你的生活就有依靠了。」
當時朱元璋還沒有兒子,因此就收外甥李文忠為養子,并給他改名為朱文忠,讓嫡妻馬氏照顧他。
此后李文忠在朱元璋的培養下逐漸成了大明開國的得力助手,李文忠後來由于赫赫戰功,加之朱元璋有了自己的長子朱標,于是朱元璋就下令讓李文忠恢復本姓。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李文忠是出將入相,深受朱元璋的器重。李貞去世后,朱元璋讓李文忠繼承了曹國公爵位,此后李文忠在明朝位極人臣。
不過李文忠的壽命卻不長,洪武十六年(1383年),年僅46歲的李文忠就病逝了。李文忠英年早逝后,朱元璋懷疑給他看病的太醫暗害他,因此將給李文忠看病的太醫滿門誅殺。雖然這件事上能看出朱元璋的殘暴且好猜忌,但是這件事也說明了朱元璋對外甥李文忠的關愛之情。
李文忠去世后,他的兒子李景隆繼承了曹國公爵位,李景隆好談兵法,因此深受朱元璋的喜愛和器重,朱元璋後來更是把李景隆培養成給孫子建文帝朱允炆的武將班底骨干成員。
只可惜李景隆是個大草包,在「靖難之役」時以非常大的優勢敗給了朱棣,最終使得朱允炆慘敗,以朱棣大獲全勝登基為帝結束。「靖難之役」后李景隆投降了朱棣,但還是被朱棣削除爵位圈禁至死,李貞家族的曹國公封爵至此被廢除,直到明世宗嘉靖帝朱厚熜時期,李文忠的六世孫李性獲封臨淮侯爵位,李貞家族才重新受封爵位,只是從原來的公爵降了一級成了侯爵,此后李貞家族承襲侯爵一直到明朝滅亡。
朱元璋發達之后他的侄子輩只有一個親侄女和親侄子還在,那就是他大哥朱重四的一兒一女,朱重四的兒子名叫朱文正。其實朱元璋的二哥朱重六有一個兒子朱旺,但是逃荒的時候,朱重六客死他鄉,朱旺也夭折了,而朱元璋的三哥朱重七沒有生育就去世了,因此朱元璋的侄子輩只有朱文正一人。
當初朱元璋大哥朱重四因饑荒而餓死,大嫂王氏眼看著老朱家揭不開鍋了,只得帶著一兒一女跑回了娘家,後來王氏娘家也因饑荒和瘟疫家破人亡,王氏只得帶著一兒一女開始逃荒。
和李貞一樣,王氏也是在逃荒途中聽說了朱元璋發達了,于是就帶著兒女去投靠朱元璋,王氏投靠朱元璋不久就病逝了,臨終前一再懇求朱元璋看在朱重四的面上照顧好朱文正姐弟二人。
因此朱元璋對朱文正姐弟極好,讓妻子馬氏照顧他們,當時由于朱元璋無子,朱元璋一度把朱文正當成親兒子,并內定其為繼承人,他唯恐自己在亂世中有個意外,那基業不能便宜外姓人,得傳給親侄子朱文正。
朱文正在朱元璋的栽培下成長為一員驍勇善戰的大將,後來朱文正更是創造了中國軍事史上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洪都保衛戰」,以4萬兵力死守洪都(現今南京)85天,擊退了朱元璋的強勁對手陳友諒率領的60萬軍隊。
最終迫使陳友諒在鄱陽湖與朱元璋決戰,鄱陽湖之戰中,朱文正又從洪都出兵包抄陳友諒,破壞了陳友諒的糧道,使得陳友諒在鄱陽湖大戰中慘敗并且戰死。
只不過鄱陽湖大戰后,朱文正日益驕狂,被朱元璋責罰后,他甚至有了投靠朱元璋的對手張士誠的想法,最后朱元璋盛怒之下解除了他的一切職務并將他幽禁起來,不久他在幽禁之所抑郁而亡,年僅30歲。
雖然朱文正英年早逝,但他留下了一個5歲的兒子朱守謙,在他去世后,朱元璋頗為內疚,于是朱元璋對侄孫朱守謙非常疼愛,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冊封朱守謙為靖江王,雖然是郡王爵位,但是朱元璋卻允許朱守謙享受親王待遇,朱守謙的所有待遇都和朱元璋的兒子們一樣。
此后朱守謙一脈的靖江王爵位一直傳承到清朝順治七年(1650年),清軍攻克了南明的桂林,世代封地都在桂林的末代靖江王朱亨歅被清軍縊殺,靖江王爵位才徹底從歷史上消失。自洪武三年(1370年)朱守謙受封靖江王爵位共傳承了280年,這也是中國歷史上傳承時間最長的藩王爵位。
朱重四的女兒在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被朱元璋冊封為福成公主,按照禮法其實皇帝的侄女只能被封為郡主,當時禮部官員就建議朱元璋封侄女為郡主,但是朱元璋執意要封侄女為公主,并且比嫁親閨女的待遇還高的規格把福成公主嫁給了福州衛指揮使王克恭。
雖然福成公主出嫁之后在史料中就失去了記載,但估計她的生活應該是幸福美滿的,畢竟她的叔叔朱元璋把她當親女兒一樣對待。
除了親侄女之外,朱元璋在建立明朝后,本家還有一個堂侄女在世,朱元璋也像對待女兒一樣,把堂侄女封為慶陽公主。
慶陽公主的爺爺是朱元璋父親朱五四的親弟弟,她的父親是朱元璋的堂兄朱重五(關于朱元璋堂兄名字還有一說為朱重四,朱元璋的親大哥名字為朱重五,此處歷史上有爭議,暫且不論),朱元璋建立明朝后還特意追封堂兄朱重五為蒙城王。
當初朱元璋執意要封兩個侄女為公主時,禮部官員就勸告皇帝的侄女只能封郡主,朱元璋則稱自己家族人丁凋零,兩個侄女自幼都失去了父親,自己就如同她們的父親一樣,如果他再不疼愛她們,這世上她們還能依靠誰,于是朱元璋堅持讓兩個侄女享受與自己親女兒同等的公主待遇。
慶陽公主後來嫁給了千戶黃琛,朱元璋去世后,建文帝朱允炆繼位,朱允炆卻以慶陽公主非皇帝親女兒將其降為慶城郡主。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被降爵后的慶陽公主一點沒記恨朱允炆,在「靖難之役」時,朱棣揮軍圍困南京,朱允炆請求慶陽公主去跟朱棣談判,慶陽公主見到朱棣后,以堂姐的身份嚴厲指責了朱棣違背朱元璋意愿,把朱棣說的是啞口無言。
當然,慶陽公主雖然說的朱棣啞口無言也沒有太大作用,朱棣最終還是登基為帝,有意思的是,朱棣登基后并沒有為難堂姐慶陽公主,反而還恢復了她的慶陽公主爵位,對她是禮敬有加。後來慶陽公主在永樂二年(1404年)去世,朱棣還表現得十分悲痛,為她綴朝一日并舉行了隆重的葬禮。
所以朱元璋建立明朝時,他的子侄后輩總共還有外甥李文忠、侄孫朱守謙、侄女福成公主和堂侄女慶陽公主四人,朱元璋對他們四人都是非常不錯。
其實在元朝末期,朱元璋的家鄉爆發了嚴重的蝗災和瘟疫進而引發饑荒,朱元璋家族的很多親戚都在這期間去世了,因此朱元璋建立明朝時,他的家族親戚并不多,只有二姐夫李貞、外甥李文忠、侄孫朱守謙、侄女福成公主和慶陽公主五人在世,朱元璋對這僅存的五位親戚都很不錯,尤其是對二姐夫李貞最好,畢竟李貞當初很疼愛小舅子朱元璋。
正是由于明朝建立時,朱元璋的家族成員人丁凋敝,朱元璋才開始承擔為老朱家開枝散葉繁衍后代的重任,他開始拼命納妃生育,最終他共生育了26個兒子和16個女兒,也是他憑借一己之力使得到了明朝滅亡時繁衍出了20多萬皇室成員。
要知道明朝后期,這20多萬皇室成員給國家財政造成了巨大負擔,也使得明末帝朱由檢在財力方面捉襟見肘,可以說明朝滅亡與皇室成員過多造成財政負擔都有一定關系,朱元璋都不會想到他想要的多子多孫多福卻成了明朝滅亡的原因之一。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