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族是現代中國的主體民族,是上古時期黃帝和炎帝部落的后裔,也被稱為「炎黃子孫」。 「漢」原指天河、宇宙銀河,《 詩經 》云:「維天有漢,監亦有光。」漢族是因中國的漢王朝而得名,漢朝以前稱「 華夏 」或「 諸夏 」。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兼并六國,在「大一統」中, 華夏民族也從分散走向了統一。秦王朝建立后,秦始皇采取了郡縣制 ,規定「書同文字」,統一貨幣、度量衡等制度穩定華夏民族。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建立了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在國家統一的條件下,漢族形成了統一的民族。
秦統一以后,華夏的族稱仍然沿用,然而西域(包括今新疆)諸族、南越、匈奴至漢代仍稱中原人為秦人。
而漢王朝從西漢到東漢,前后長達400多年,為漢朝之名兼華夏民族之名提供了重要的歷史條件。另外,漢王朝國勢強盛,在對外交往中,其他民族稱漢朝的軍隊為「 漢兵 」,漢朝的使者為「漢使」,漢朝的人為「 漢人 」。
在漢武帝在位時期,中國的領土疆域擴大了整整一倍。從歷史貢獻上看,漢人之所以之后兩千余年皆為漢人,便是因為漢武大帝劉徹,而非漢王朝建立者劉邦。
漢武帝作為開拓之君主,一生武功赫赫!為華夏民族收復了秦末大亂丟失的寧夏、浙江、兩廣、貴州諸地,并將甘肅、云南、福建、西域、內蒙諸地收入中國版圖,進而征服外蒙、朝鮮、越南和中亞各國……
漢武大帝劉徹開啟的漢朝對匈奴戰爭,封狼居胥,燕然勒石,這是大漢王朝和大漢民族的立國立族之戰,更是華夏民族永恒的驕傲,炎黃子孫永久心中永遠的豐碑。
華夏文明,從來不是僅靠在家里耕田、捕獵,而是用書與劍,戰與火去征服和同化了北狄、南蠻、東夷、西羌等一個個部族,才從黃河流域一個小部族,發展成為當今人類社會第一大族群的。
正如昭君出塞背后隱藏的故事,一個是匈奴單于對漢朝俯首稱臣,另一個是匈奴單于的人頭高懸長安闕下,是犯我強漢,雖遠必誅!是漢秉威信,總率萬國,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為臣妾的氣概!
這才是大漢之所以為大漢,這才是華夏之所以為華夏,這才是身為漢人心中的自豪。
至于那些被征服的匈奴人心里怎麼想,可以看看那些被迫西遷的匈奴人怎麼號泣的:「亡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繁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大爭之世,勝者為王,無情的歷史車輪又怎會在乎失敗者的哀號?
千百年來東亞大陸有多少民族興起,又有多少民族湮滅?鬼方、東胡、匈奴、肅慎、烏桓、鮮卑、柔然、高車、鐵勒、扶余、渤海、契丹、黨項……唯有我漢家兒女,延綿至今。
哪怕是氣運游絲,哪怕是窘迫到了絕境,曾經匈奴入塞、五胡亂華、安史之亂、靖康之變一場場慘烈戰禍,生靈涂炭,城市化為荒墟,戶口極度減少,生產遭嚴重破壞,經濟凋敝,文化毀滅,種種災難使得本來先進的華夏文明極大倒退。
但是漢人的愛國精神和民族氣節,世世代代激勵著華夏民族魂魄,震撼著華夏民族心靈,一直延續到現今的,還是我華夏神州!
呂思勉說:「漢族之名,起于劉邦稱帝之后。」呂振羽則說:「華族自前漢的武帝宣帝以后,便開始叫漢族。」總而言之,漢族之名自漢王朝始稱。
圖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
責任編輯: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