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曹魏與東吳之間的戰爭一直沒有停止過。公元228年,諸葛亮率領蜀漢軍隊北伐,意圖打破三國鼎立的局面。為了牽制曹魏的兵力,諸葛亮與東吳的陸遜約定同時進攻曹魏的兩個方向,陸遜負責攻打合肥,諸葛亮負責攻打祁山。
然而,陸遜的進攻并不順利,他遭到了曹魏名將張遼的頑強抵抗。
在合肥城外,張遼布置了一個八陣圖,利用地形和兵法將陸遜的軍隊困住。陸遜雖然是一位善于用兵的將領,但是對于八陣圖卻不甚了解,他無法找到出路,只能苦苦支撐。
就在陸遜陷入絕境之時,一位東吳的謀士出現了,他就是黃承彥。
黃承彥是一位精通兵法和陣法的學者,他曾經向諸葛亮求學,并得到了諸葛亮的贊賞。他聽說陸遜被困在八陣圖中,便毅然前往救援。
他帶著一支小隊深入敵陣,找到了陸遜的所在地。他對陸遜說:「將軍不必驚慌,我已經知道了這個陣法的破綻,只要按照我的指示行動,就能夠突圍。」
黃承彥告訴陸遜,這個八陣圖是由八個小陣組成,每個小陣都有一個旗幟作為標志。
如果想要破解這個陣法,就必須按照先天八卦的順序依次攻破每個小陣,并且拔掉每個小陣的旗幟。這樣就能夠打亂敵人的布陣,并且找到出口。
陸遜聽了黃承彥的話,十分佩服他的才能。
他立刻命令部下按照黃承彥的方法行動。果然,在不久之后,陸遜率領軍隊成功突破了八陣圖,殺出了重圍。張遼見此情景,大驚失色,連忙率領殘兵退守合肥城。
陸遜得以脫險,感激不盡地向黃承彥道謝,并且詢問他為什麼會來救自己。
黃承彥回答說:「我與諸葛亮先生有過一面之緣,他曾經對我說過一句話:‘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
我知道使君是東吳之柱,若有失,則東吳危矣。我雖然是東吳之臣,但也是天下之人。我不能坐視使君陷于危難,故而前來相助。」
陸遜聽了黃承彥的話,更加敬佩他的胸懷。
他對黃承彥說:「先生之言,令我汗顏。我雖然是東吳的大將,但是對于天下大勢卻不甚明了。我只知道與曹魏為敵,卻不知道蜀漢的北伐也是為了天下的安定。
我今日之所以能夠生還,多虧了先生的救命之恩,也多虧了諸葛亮先生的高瞻遠矚。我愿意與先生共謀天下,為了實現諸葛亮先生的遺愿。」
黃承彥與陸遜相談甚歡,他們決定聯合蜀漢,共同對抗曹魏。
他們寫了一封信,告訴諸葛亮他們的計劃,并且請求諸葛亮的指點。諸葛亮收到信后,十分欣慰。他回信說:「 黃承彥先生乃是當世奇才,陸遜將軍乃是東吳名將。二位能夠同心協力,為了天下蒼生,實在是我三國之幸。我雖然身在祁山,但是心與二位相通。我愿意與二位共商大計,一起推翻曹魏的暴政,恢復漢室的正統。」
就這樣,黃承彥和陸遜成為了諸葛亮的盟友,他們在東南一隅,與諸葛亮在西北一方,共同策劃著三國的未來。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