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趣闻历史
民國轶事
三國風雲
歷史名人
野史分享
古墓文物
後宮秘史
历代皇帝
史料记载
韓劇韓星
詩詞文化
金庸武俠传
民間故事匯
全部
    
聽聞關羽被殺后,諸葛亮冷冷說出7個字,劉備聽后果斷殺死劉封
2023/11/16

前言:

忠義二字,看似簡單,其內涵卻豐富復雜。當一個人面對權力誘惑和良知考量時,往往表現出難以預測的一面。這一點,在三國時期著名的蜀漢首領劉備身上展現得淋漓盡致。他視關羽如手足,卻在關羽死后冷酷處死自己的義子劉封。

劉備的行為充分體現出權力欲望可怕的另一面的殘酷無情,但也折射出當時亂世紛爭中公私權衡的艱難。那麼,劉備到底是出于何種動機和考量,才會在關羽死后做出如此決定?關羽之死背后,又隱藏著劉備何等的權謀算計?這一系列事件中,又反映了當時三國政治斗爭的何種殘酷本質?

一、劉備收劉封為義子 埋下后患隱患

東漢末年,天下裂為三分,群雄割據,連年戰事不斷。在這樣一個亂世,劉備憑借仁義形象和慧眼識人的能力,逐步聚集起一批豪杰猛將,并穩固了在蜀中的根據地。然而,他在個人感情上卻一直牽掛著沒有親生子嗣的遺憾。這一點,成為日后他在權力斗爭中暴露殘酷本性的一個重要原因。

公元211年,劉備在荊州依附劉表時,結識了劉表部將劉封。這名年僅二十出頭的青年英姿颯爽、聰穎過人,讓劉備無比欣賞。在劉表的建議下,劉備正式收劉封為義子。年長二十余歲的劉備對這個年輕才俊寄予厚望,甚至將他視為繼承人培養。

一時間,劉封在軍中地位日益顯赫。他在隨后數年的征戰中屢建奇功,尤其是在攻取益州的戰役中立下汗馬功勞。劉備為了鎖住這個心腹愛將,于217年特意任命他鎮守新得的益州。然而,劉備在收劉封為義子時,卻忽視了一個問題——自己終會有親生兒子。這一錯誤認識埋下了未來悲劇的原因。

218年,劉備的親生兒子劉禪誕生。此時,劉備心中已經有了新的繼承人,他和劉封的關系不可避免地出現裂痕。而這一裂痕,也將在關羽死后進一步撕裂,最終導致劉封走上絕路。

二、關羽兵敗求援無門 意外死于非命

與劉封之爭暗流涌動的同時,東線戰場上也出現了天翻地覆的變故。建安二十四年(219年),蜀漢大將關羽奉命鎮守江陵,負責對抗東吳。他自恃武藝高強,將東吳視為蜀漢的附庸,屢次羞辱孫權。這導致東吳與蜀漢關系急轉直下。

同年冬天,關羽率軍北上攻打曹魏。這為東吳提供了可乘之機。孫權派大都督呂蒙偷襲江陵,輕而易舉地占領了這座重鎮。關羽聞訊倉皇南返,但為時已晚。在與呂蒙的追擊戰中,他的軍隊接連失利,被迫退守麥城。

此時,關羽向后方的劉封發出援軍請求,希望他能北上救援。然而讓關羽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他的求援信石沉大海,杳無音訊。劉封不但未派援軍,甚至沒有任何回應。這無疑是導致關羽最終死局的致命一擊。

就在關羽軍士氣越來越低落之時,呂蒙的大軍也漸漸逼近麥城。雙方很快在城下進行了慘烈的決戰。關羽奮力殺出重圍,但終因寡不敵眾,被東吳軍生擒。不久,這位蜀漢五虎上將便英姿颯爽地走完了他的一生。

三、劉備痛失患難之交 遷怒劉封種下殺機

消息傳到成都時,劉備正與曹魏軍隊在戰場上相持不下。當晚,他夢見關羽前來告別,說自己已經戰死沙場。醒來后,劉備不敢置信,以為是一場惡夢。然而諸葛亮很快證實,這是現實。劉備登時痛不欲生,昏倒在地。

二弟之死,讓劉備心如刀割。在悲痛稍定后,他立刻下定決心要為關羽報仇。起初,他計劃先伐吳為關羽報仇,然后再向北擊敗曹魏。然而,謀臣諸葛亮力勸劉備,事出有因。諸葛亮認為,劉封應對關羽之死負主要責任,因為他視關羽求援于無睹,才導致蜀漢丟失江陵。

劉備聽后,遷怒劉封。他意識到,當初收劉封為義子是個錯誤。現在自己已經有親生兒子,劉封反倒成了心腹大患。于是,他決定利用關羽之死的機會,名正言順地清除這個潛在對手。

在諸葛亮的建議下,劉備向劉封發出詔書,命他前來成都謝罪,實則是設下毒計。與此同時,他也派徐晃說服曹魏進攻劉封,逼其就范。兩面夾擊下,劉封果然兵敗自盡,劉備也達成心頭大患除去的目的。但是,他心中的仁義之念,也在這一刻蕩然無存。

四、劉備表里不一 暴露兼濟天下虛偽本質

關羽之死與劉封之殞,揭開了劉備內心的另一面。表面上,他一直以仁義君子自居,倡導兼濟天下的大義。但關羽死后,他為達到權力目的,可以舍棄手足之情,殘忍算計義子。這充分說明,劉備「仁義」的外衣下,隱藏著與其他權力爭奪者一樣冷酷無情的本質。

其實,劉備處死劉封,與其仁義形象格格不入。關羽敗走麥城,劉封沒有及時援救固然失職,但要為關羽的死負全責也言過其實。

但是劉備卻故意將劉封推上祭壇,以達到清除潛在威脅的政治目的。這是對人性的完全踐踏,也暴露了劉備「仁義」外衣下的極端算計與殘酷。

劉備此舉,無異于自毀長久營造的仁義形象。它標志著他在權力斗爭中徹底扭曲和荒廢了內心的道德底線。從此,「兼濟天下」的大義也不過是劉備達到極權目標的空洞修辭,其虛偽本質已經呼之欲出。這一慘劇背后,是三國時代焚燒人性的殘酷政治斗爭寫照。它以劉備的變節和劉封的死殉,昭示出這個時代的悲哀與黑暗。

結語:

忠義,原本看似簡單,其內涵卻非常豐富。一個人面臨恩怨、公私的選擇時,往往暴露出難以預測的一面。這一點,在劉備處死劉封一事中體現得淋漓盡致。關羽之死只是劉備清除劉封、穩固兒子地位的借口。

這標志著他在權力斗爭中完全背棄了仁義,也揭開了鍍金的「兼濟天下」外衣下的極端算計與殘忍本性。忠義道德在他手中不過成了達到極權目標的工具和修辭。這充分彰顯了三國時代的殘酷現實主義與扭曲人性,也為后人留下了警醒的歷史教訓。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

邊牧「叛逆期」,學會這6招,它才會服你!
2023/12/03
河西之戰:霍去病人生最驚心動魄的一場戰役,帶去萬人,損失七千
2023/12/03
為何明朝重新統一了云南,至今云南都是中國領土,卻無法統一越南
2023/12/03
家里暖氣不熱咋辦?供暖師傅教你個不花錢的小妙招,溫度立刻上升
2023/12/03
吃軟柿子的正確方法,不流汁不臟手,一根筷子就搞定
2023/12/03
呂后不死誰敢亂動!為什麼一定要等呂雉死后,才開始誅呂?
2023/12/03
熬豬油,只放鹽是外行,切記多放2樣,又白又香還不腥,久放不壞
2023/12/03
過氣港星和公司續約失敗后沒收入,為養家到建筑工地打工
2023/12/03
香港頂流魅力失效!港版《社內相親》首周熱度遭《新聞女王》碾壓
2023/12/03
將蜀漢推向深淵的并非諸葛亮,也非劉禪,真正的罪魁禍首是這四人
2023/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