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物理學家理查德·費曼曾經說過,要是把人類科學史濃縮成一句重要的話,它會是:「 一切東西都是由原子構成的。」
原子構成一切。我們的身體和身邊的萬物,全是原子。
不但墻壁、桌子和電腦這樣的固體是原子, 中間的空氣也是原子。
原子大量存在,多得簡直無法想象。
但你是否曾思考過, 你我身體中的原子,其實都有著極其悠久的歷史?
你身體內的原子, 原先很可能是孔子、牛頓,莎士比亞、釋迦牟尼、成吉思汗、以及其他你能想到的歷史人物身上的原子。他們每個人給你的身體貢獻了平均估計有10億個原子!換句話說,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大量原子,這些原子的生命力很強,以至于在我們死后可以重新利用。
這麼說吧,在海平面的高度、零攝氏度溫度的情況下,一立方厘米空氣,大約相當于手指頭尖那麼大, 所含的分子就多達4500億億個。更不用說原子了。
可為什麼又必須是歷史人物呢?
因為原子要花大約幾十年的時間才能徹底地重新分配。所以,無論你的愿望多麼強烈,你的身體目前還很難有一個喬布斯身上的原子。
那為什麼原子可以跨越巨大的時空,反復組成人類和萬物呢?
原子的壽命非常非常長,遠超我們的想象。根據物理學家馬丁里斯的計算,一個原子的壽命約在 10的35次方年左右。這個數字之大,遠超我們想象, 比一億億億億年還長!
可以這麼對比下,從宇宙大爆炸到今天,只過去了138億年,相比原子的壽命,宇宙目前的年齡只是一瞬間而已,甚至連瞬間都算不上。
而這就導致了一個有趣的事實: 由于原子如此長壽,它們真的可以到處漫游。
一粒塵埃落在你的手背上。這看似極為微小的塵埃,其中含有上億個原子。而這些原子中,有些可能來自幾億年前的恐龍身上。有些可能來自壯闊的銀河。 有些,甚至可能來自138億年前宇宙大爆炸不久就產生的氫原子。
原子壽命如此之長, 凸顯的是原子的穩定性。它們可以在化學變化中保持不變,它們可以與其他原子結合形成各種物質,可以在空間中自由移動。它們是構成一切物質的基本單位,它們在不同的物質之間轉移, 但不會被消耗或損失。原子之間一生都在互相轉移、交換,最終聚集到新的物質中。
它們來自遙遠的恒星,也來自歷史名人的一部分。 有趣的是,科學家甚至可以通過放射性碳定年法,判斷出某些原子存在的準確年代。考古學家就利用這個方法,推斷出古代文物的年代。
這太令人驚嘆了。
想象一下,在遙遠的史前時代,你身上一些原子可能存在于勇敢的獵人身上。在三皇五帝時代,這些原子在堯舜禹身上。在古希臘和古羅馬時期,這些原子可能構成偉大雕塑或建筑。在漢唐時期,它們可能存在于關羽、武則天這樣的名人體內 。甚至在幾百年前,這些原子可能存在于牛頓這樣的歷史名人身上。
一想到這些, 是不是感覺自己就像一個活生生的歷史博物館?
我們的身體就像一個原子大遷移的終點,匯集了不同年代原子的痕跡。 這些原子見證并穿越了時間和空間,最終聚集在你我今天的身上,繼續開啟新的旅程。
因此,某種意義上, 我們都是別人轉世化身來的,雖然我們每個人的一生都很短暫。而當人離開這個世界以后, 身上的原子就會天各一方,去別處尋找新的用武之地, 比如成為一片葉子,或別的人,或一滴露水的組成部分。
而原子本身,實際上將永遠活下去。
現在, 你會發現自己與這個世界萬物的聯系其實更加緊密,因為原子流動連接了一切。
當你仰望星空的時候 ,你其實是在凝望自己身體中的原子的故鄉。當你閱讀歷史的時候,你其實是在解讀自己身體中原子的過去。
或許, 生命的奧妙就在于流動和連接。
我們都來自宇宙,最終都將回歸宇宙。
在這過程中,維系生命奇跡的,正是那些存在已久的、壽命無窮的微小原子。 它們是生命的見證者,也是生命的傳承者。 我們很小,但我們并不渺小, 因為我們繼承了浩瀚宇宙的記憶。這是多麼令人欣慰的一件事啊。
未來的某一天,你我身上的原子也將隨風遠揚,成為地球新的萬物的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