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很多文章不能在這里發表,喜歡本號的朋友,請點擊下方卡片我們的新號,獲取更多精彩好文。
身體發膚,受之父母;如有脫落,歸還原主。
這段話在如今的我們看來有些難以理解。畢竟「頭髮」這種東西光是在日常的洗漱打理中便會掉落一地,清理起來十分麻煩。
有些不拘小節的人甚至直接剃了個光頭,所謂的「歸還父母」更是無從談起。
可是在古人眼里,「毛發」象征著子女與父母之間的血緣紐帶,以至于他們甚至對理發的日子都予以嚴格的規定。
從這里也不難看出為何古人會特意發明「髡刑」這一特殊刑罰。
那麼,這種刑罰從何時誕生?又是為何被廢除的?
01、「髡刑」的淵源
「髡」在古漢語字典中譯為」毛發「和」胡須「,所謂的」髡刑「單從字面上來看就是剃掉犯人的頭髮與胡須以彰顯官府對其的懲罰。
這一刑罰最早于西周時期出現。
那時的髡刑并不是一種單獨的刑罰,僅僅只是宮刑的一種變體。
西周時期的統治者講究」以德行治天下「的理念。因此當有人觸及法律,以至于需要被處以」宮刑「這一殘酷刑罰之時。
如果此人并非罪大惡極或是累犯,那麼皇帝往往會展現自己的仁德,對其處以減刑,也就是所謂的髡刑。
這時的髡刑與后世的大不相同,僅僅只是將頭髮剃短。
到了秦朝,在李斯的推動下」髡刑「從宮刑中獨立出來,成為一種獨立的刑罰,而且處罰的內容也變為「將犯人的頭髮和胡須盡數剃去,以儆效尤」。
自此之后,髡刑成為我國封建王朝中必不可少的一種刑罰。直至民國建立,此刑罰才被正式廢除。
02、推行髡刑的原因
或許身為現代人的我們會發出如此疑問:
「為何古人如此重視身體毛發?」
其實這一傳統習俗與我國古代的社會風氣息息相關。早在原始社會的中晚期,我國便開始講究「禮儀之邦」這一理念。
到了夏、商兩朝時,統治者們更是將「以禮治國」這一理念發揚光大。古人認為,沒有禮儀約束的國家是野蠻之地,不遵從禮教的人更被他們輕蔑地稱為「蠻夷」。
在所有禮儀中,古人最為推崇的莫過于」孝道「,以至于連儒學大家孔子都發出」天下無不是之父母」的感慨。
雖然這句話現在看來也存在著不小的漏洞,不過從這里我們不難看出古人對于孝道是何等的重視。
也是因為當時的科技落后,導致古人對生理知識的了解并不深刻。因此當他們發現新生兒身上居然自帶毛發的時候,自然會將其視為「天降異象」。
他們將嬰孩身上的毛發視作是父母給予孩子的「禮物」。這也解釋了為何古代的小孩在剃發時會特意將整理下來的毛發,小心翼翼地裝在一個袋子里,這無疑是彰顯其對父母的尊敬。
這也是古人大力推行髡刑的根本原因。
在講究禮儀且推行孝道的古人看來,將犯人的頭髮和胡須全部剃光,正是在向世人昭示此人是「不忠不孝、罪大惡極之徒」。
這一刑罰同樣也是在警告其父母。如果對自己的子女再不嚴加管教,那麼你們也難逃一劫。
雖然被施以此刑罰的犯人感受不到任何痛楚,可是其受到的精神沖擊,不亞于直接砍下他的腦袋。
首先被處以髡刑的人在其他衣著整齊、儀表整潔的人中無疑是異類,所有人都會知道此人曾經犯下過種種罪行,其將會受到的孤立與冷眼不言而喻。
其次便是因為受過此刑的犯人,不但自己會被他人嘲笑或是排擠,其父母乃至整個家族都會被扣上一頂「治家不嚴」的帽子。
畢竟一個家風良好的家族又怎會培養出一個踐踏法律,從而被施以髡刑的子孫后代呢?
因此古人,尤其是那些出身仕宦大家的子弟們可能會將髡刑視作比「鞭打」或是「流放」更為嚴重的懲罰。
03、廢除髡刑的原因
當時間來到清末民初的時候,隨著其他殘酷的刑罰被廢除,髡刑也在不知不覺內消失在人們的視線中。
這也不禁讓人產生了好奇,如果說那些嚴刑重罰被就此廢除是因為講究人道主義,那麼為何髡刑這種近乎毫無疼痛的刑罰也會被隨之廢止?
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兩點:
一是因為受到西方文化的沖擊。在那時我國的國門被英國人的堅船利炮就此轟開,西方的文化思想也隨即被傳播到中國。
而且受到當時洋務運動的影響,那時的人們開始盲目地信仰西洋文化,自然將自己的傳統文化拋擲腦后。
因此對于這種古代的刑罰,上層開始不加挑選的一股腦全部廢除,并非只針對髡刑這一種刑罰。
二是因為時代在進步。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開始不再一味地講究禮儀。
尤其是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如果一再地拘泥于古代的禮數,那麼國家很可能就要因為他們的磨磨唧唧化為一片焦土。
人們開始更加注重實用主義,而且在孫逸仙先生的推動下,「剪頭髮」成為一種司空見慣的日常活動,象征著與古代封建王朝的訣別。
不管是真的希望告別之前被壓迫的苦難生活,還是僅僅是因為打理頭髮過于麻煩,人們不再懼怕髡刑。
而當時的上層看到髡刑已經再無威懾力,也知道這一刑罰已經徹底無用了,便順理成章地將其廢除。
于是,髡刑就此退出了歷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理發成了我們習以為常的日常活動。
其實,「髡刑」的興衰始末也象征著我國的發展進程。
從一開始那個講究立法,甚至有些不懂變通的東方古國,蛻變為如今這個包羅萬象,積極進取的現代化科技強國。
講究立法并無大錯,不過也應該注意推行的具體時間。
在和平年代,我們自然可以用道德禮法來約束自己的行為,成為一個品德兼優的人。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