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仔細觀察被太空望遠鏡拍下的星星照片,你很容易就能發現它們的顏色就如同它們的名字一樣 獨一無二。
但是,為什麼我們卻幾乎沒有在宇宙中見到綠色的恒星呢?是以我們的眼睛無法捕捉它,還是受制于「天理」的限制,綠色恒星其實并不存在于這個世界上?
這是否能夠印證「人類所見的宇宙是由高級文明人造」的假說呢?
行星之所以能呈現出如此多彩的顏色,主要的原因是 大氣層對光的吸收和反射,而恒星的顏色變化,則需要依靠恒星自己的 溫度。
我們的太陽就是一顆恒星,在它的內部,一場能量轉化正聲勢浩大地進行著。 恒星的光和熱,都源自其核心無時無刻不在產生核聚變反應。不同的恒星轉化出來的能量不同,這也導致它們的溫度也各有千秋, 不同的溫度自然就帶來不同的顏色。
溫度越高的恒星,看起來的顏色則越藍,這可能和我們的常識稍微有些出入,藍色雖然在我們看來是一種冷色調,但是在恒星看來,只有超級炙熱的溫度才能使自己呈現出這種顏色,往往,恒星的表面溫度需要在 25000K以上才能做到。
而溫度不那麼高的恒星,它們的顏色則更偏向于紅色,只需要 3600—2600K的表面溫度就能呈現出紅色來了。
盡管恒星的色彩非常多樣, 但你找不到一顆綠色的恒星。這不是因為人類看得不夠遠,也不是因為科學家看得不夠仔細, 事實上,宇宙中不可能存在綠色的恒星。
很多天文愛好者都曾表示自己看到了一顆綠色的星星,然而科學家卻表示,所謂的綠色星, 只是觀測者產生了視覺上的錯覺,一些白色的或是藍色的星星在觀測者的視覺上看起來像綠色, 然而它們本身的顏色絕不可能是綠色。
這種說法是否有些太武斷了?目前人類可觀測到的宇宙范圍,對于整個宇宙來說是那麼的渺小,宇宙中不應該存在許多可能性尚未被我們發掘嗎? 萬一就存在一顆綠色的恒星,只是它太過稀少,距離地球太過遙遠,所以還沒有被我們發現呢?
其實,沒有真正綠色恒星的原因, 是因為恒星的顏色是由黑體光譜給出的,恒星通常都是類似黑體,它再怎麼樣都需要和黑體的顏色差不多。
黑體的顏色是什麼樣呢?它位于圖中這條黑色的普朗克軌跡上, 它可以是紅色、橙色、黃色、白色和藍色,但是絕不可能是綠色、藍綠色和紫羅蘭色。
在這條線上,你能看出它接近了綠色,可惜的是,當一顆峰值為綠色的恒星出現時,它同時也會呈現出紅色和藍色, 而我們的視覺系統只會把這種混合在一起的顏色識別成白色,不會將它單獨看成綠色。
也就是說,哪怕一顆恒星的顏色的確有點綠,但我們的視覺不會將它識別成綠色。 這是我們眼睛的問題,人類視覺系統上的怪癖,讓我們看不到綠色的恒星。
事物的顏色實際上不是客觀的存在,而是我們眼睛的主觀感受,比如雖然可見波長輸出最大量的是 紫羅蘭色,但加上在其它波長輸出的可見光,足以使它在我們的眼睛里 看起來是藍色。
物體的顏色不僅取決于波長, 還取決于它附近其他物體的顏色,一個放在紅色物體旁的藍色物體,在人眼看來則顯得像綠色,這也能反過來證明,當我們看到一顆好像是綠色的星星時,其實只不過是我們的眼睛產生了 視覺誤差。
最有著名的「綠色星」可能就是氐宿四了。在現在的報告中,氐宿四(天秤座β)是白色的,然而很多人將它看作宇宙中唯一一顆綠色的星星,不過,很多科學家都認為,這同樣是一次視覺誤差。
綠色的行星狀星云:NGC 6826
不過,我們并非看不到宇宙中綠色的存在, 一些星云是綠色的,這是因為它們含有氧氣,于是在折射和反射下,我們能看出來它們是綠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