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平均身高只有130厘米的原始部落,他們曾被西方人關在籠子里和猴子一同演出,受盡侮辱,和他們一起生活在森林里的大猩猩,也曾遭受過人類的虐殺。
在非洲剛果的熱帶雨林里,一群巴卡人正從森林的另一邊遷徙到這里,他們要找一個靠近水源、且食物充足的地方作為新家。
在此之前,巴卡人要先捕殺一些野生動物來充饑,他們會根據地上的蛛絲馬跡,尋找獵物的藏身之處。
巴卡人的視覺和聽覺非常敏銳,能迅速判斷出動物的類別。
一只在樹上玩耍的西非低地大猩猩引起了族人的注意,他們稱它為金剛,金剛和它的家人也住在這片森林里。因為這里能保證它們的安全,并為它們提供種類豐富的食物。
巴卡人和大猩猩互為彼此的鄰居,從不互相傷害。
在森林里生活久了,巴卡人積累了大量的叢林知識和經驗,他們相信神的存在。
跪在地上乞求神靈,保佑他們捕到獵物,其中一個男人用樹葉不停地抽打用草編成的網,嘴里念著咒語,然后對著網吹了幾口氣。
他們認為得到神祝福的網能幫助他們獲得更多的獵物,巴卡人一直將這種傳統延續到現在。
一群人將網拉起來綁在樹上后,他們開始制造巨大的聲響,通過大聲喊叫嚇唬動物,讓它們失去方向感,然后將其驅趕到網內。
這種方法果然很湊效,一只羚羊成功落入圈套,被巴卡人緊緊按在地上,隨后他們又用網捕到了一只體型較小的羚羊。
他們今天運氣不錯,所有人都可以飽餐一頓了。
大家圍坐在一起,興奮地等待著族長將肉切割分配,每個人獲得多少肉,是由他在捕獵中貢獻的多少決定的。
最先發現獵物的那個人,將會獲得最大的一塊肉,網的主人毫不吝嗇地貢獻了自己的網,族長會分給他一條羚羊腿。
婦女們拿到肉就用葉子將它包裹好,放到籃子里然后開開心心地回家做飯。
巴卡人只有在需要的時候才打獵,他們懂得如何保護大自然,也清楚動物繁衍生息的規律,所以不會過度狩獵。
巴卡人的所有食物來源皆來自森林,也包括大猩猩喜歡吃的水果。
找到新家安頓下來后,女人負責將剛才獲得的羚羊肉處理干凈,放在火上烤。
男人則在一旁修補被獵物弄壞的網,之后全家人坐在一起享受美食,其樂融融。
這一頓羚羊肉就能補充他們身體所需的蛋白質。
巴卡人平均身高只有130厘米,是所有非洲部落中體格最小的。歷史上,巴卡人曾經有一段非常悲慘的經歷,他們被西方人當作野蠻人,關在籠子里和猴子一同展出,受盡百般凌辱。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段歷史也許早已淹沒在時間的長河里,漸漸被人們遺忘。這樣也好,他們不用一直活在痛苦中。
如今的巴卡人聰明能干、勤勞勇敢,能靠自己的雙手獲得生活所需。
這天,對于巴卡人來說是特別的一天。
他們聚集在一棵大樹下,舉行著一種特殊的儀式,每個人手里拿著一把樹葉,一邊唱歌一邊上下敲打地面。當儀式進行到[高·潮]部分時,男人們在樹上做好標記,這種行為表示他們將要采取這棵樹上的蜂蜜。
依據祖祖輩輩傳下來的經驗,巴卡人能立刻分辨出哪棵樹上有蜂蜜,他們取蜜的方式一般人模仿不來,也很危險。
一個年輕小伙僅僅依靠一根藤條就想爬到30米高的大樹,令人不可思議,如果沒有足夠的勇氣和毅力,恐怕很難到達樹頂。
這個小伙即將成年,為了證明自己并獲得結婚的權利,他二話不說噌噌噌就往上爬,腳步輕快沒有露出一點膽怯的樣子。
當爬到最高處時,小伙拿起斧頭對著樹干就是一頓砍,這樣做可以挖出儲存在洞里的蜂蜜,但在這之前,必須想辦法將蜜蜂趕走。
樹下的另一個年輕人,將樹葉和滾燙的木炭放在一個簡易的吊籃里,然后將冒著黑煙的吊籃拴在藤條上,傳送給樹上的小伙,這些煙能夠安撫憤怒的蜜蜂,30分鐘后,樹上被鑿出了一個大大的洞,小伙伸手進去成功拿出了第一塊蜂蜜。
他迫不及待地掰下一塊放在嘴里,甜滋滋的感覺讓他流連忘返,抓緊時間將全部的蜂蜜取出后,傳遞下來與家人分享。
在森林里,蜂蜜是巴卡人唯一能夠獲得的糖分,他們把它看得比黃金還重要,每一滴都倍加珍惜。
女人和小孩是家族得以延續的重要因素,因此會獲得大部分的蜂蜜,森林給巴卡人提供了所需的一切,他們也了解并尊重自然,只有對大自然抱有敬畏之心,才能得到它的庇佑。
在這里吃飽喝足后,巴卡人再一次踏上了尋找新住所的旅程,他們沒有定居在一個地方的習慣,一般每過兩個月就會搬一次家。
經過跋山涉水,在雨林里行走了12個小時后,他們總算找到了一個新的落腳點,其中一個婦女開心的一邊哼著小調,一邊收集蓋房子用的樹枝,其他的女人也會幫忙一起搭建房屋。
他們先用彎曲的小樹苗在地上架起圓拱形支架,然后再用大片大片的葉子覆蓋在支架上,一個簡易的小房子就蓋好了。
當全部的屋子建好后,屬于巴卡人的小村莊就出現了。
為了慶祝搬進新家,他們會舉行一個盛大的儀式,首先是召喚出一個身穿樹葉的精靈,然后圍著它唱歌。
到了晚上,他們又會圍著篝火跳舞,直到第二天天亮才結束,巴卡人用歌聲和舞蹈表達出自己的愿望,希望森林能夠一直為他們提供豐富的食物和安全的住所。
在這片熱帶雨林里,他們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敢努力獲得生活所需,即使居無定所、一無所有,每天依舊積極樂觀地面對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