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趣闻历史
民國轶事
三國風雲
歷史名人
野史分享
古墓文物
後宮秘史
历代皇帝
史料记载
韓劇韓星
民間故事匯
金庸武俠传
詩詞文化
全部
    
王安石非常經典的一首詩,千百年來無人能超越,成為宋詩壓卷之作
2023/11/02

前言

「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四字數千載,傳為宋詩壓卷之作。這首華麗絢爛一絕的雪梅詩,承載者的人生也同樣華麗而坎坷。他就是北宋時期的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王安石。

王安石出生于1012年,此時的北宋正處于后唐明宗李嗣源滅后梁、建國的元氣未散之時。但是很快,北宋就陷入了黨爭頻繁的局面。文官與武官對立激烈,朝野不堪,王安石目睹這一切,心中暗暗下定決心要治理這個積弱已久的國家。

面對內憂外患,王安石憑借聰慧和膽識,二十余年如一日地追求變法救國。盡管他的變法道路艱辛,兩次被貶黜,卻依然不改初衷。晚年隱居鐘山,王安石見證了那絢爛的梅花,將自己堅持的信念寄托其中,留下千古絕唱。

看到國家積弱,朝政腐敗,難道我們就應該袖手旁觀,任由其惡化嗎?王安石給了我們否定的答案。面對弊病深重的社會,他選擇了改革創新,雖然道路坎坷,卻留下了千古絕響。我們又將作何選擇?

21歲高中進士,王安石誕生于宋代改革的風云中

1012年,王安石誕生于一個書香門第。他的父親王益時任臨江軍判官,母親也來自一個品學兼優的家族。王安石從小天資聰穎,有過目成誦的驚人記憶力。他隨父親游歷各地,見識到了底層人民的疾苦,這成為他日后投身國事的動力源泉。

1042年,21歲的王安石參加科舉會試,一舉成為進士及第。當時的王安石早已對朝政頹廢不滿,參加科舉是為實現自己的理想。他深知讀書人應該報效國家,而非只圖榜眼高第。會試過后,王安石并未直接進入中央任職,而是選擇了任地方官。

此時的北宋,剛剛經歷了景德年間的黨爭。文官與武官對立激烈,朝政陷入混亂。王安石對此看在眼里,卻未發一言。他謹慎內斂,先后擔任池州、鄧州知縣,深入了解民間疾苦。王安石勤政愛民,使這兩個縣的民生發展迅速。三年后,他升任專職選官的徽猷閣待制。

任上,王安石以廉潔正直而聞名。有官員想行賄進入仕途,被他堅決拒絕。也有上級想要越級提拔王安石,他則謝絕不受,務求積累經驗治國。這期間,王安石在池州青陽縣知縣任上見到的民間疾苦尤其影響他,這成為他日后力主變法的動力。

出任知縣深入民間,王安石決心救治國病

1059年,王安石出任池州青陽縣知縣。這是他首次走馬上任,開始在基層為民造福。任內,王安石興修水利,深得百姓擁戴。當他離任時,村民們爭相盛贊:「父母官去了!」有兒童甚至拉著王安石的馬韁不放,央求他再多留幾天。

王安石對百姓的這番真摯情感深受感動。他始終牢記民間疾苦,立志要改變這種狀態。1066年他進京述職時,向宋仁宗皇帝提交了一份條陳時弊的奏章,正式提出了改革主張。然而宋仁宗并不積極改革,將奏章擱置。王安石一時間十分失望,甚至想要棄官歸隱。

次年,歐陽修舉薦王安石擔任諫官,希望他能以正直指出朝政腐敗。王安石推辭不受,稱需要照顧年邁的母親。實則,他看清這不過是給自己貼個正直官員的標簽,而無法實際改革。

見皇帝并無改革之意,王安石再度請求離京。他返回故鄉,與親友游歷名山大川,簽詩賦詞自娛。然而看到天下艱難,王安石時時懸念國事。終于,新的機遇來了。

參知政事,王安石鋌而走險開始變法

1068年,宋神宗即位,他積極改革,提拔能者。見到王安石的奏章后,大喜,提拔他入相。王安石欣然接受,認為這是實現理想的大好時機。

然而,王安石的變法道路注定困難。保守派官員對他頗有微詞,稱他是「毛頭小兒」,不懂國事。王安石不為所動,更加倍努力以實際行動證明自己。

1069年冬,王安石正式擔任參知政事,這一重要宰相職位使他有了施展抱負的舞台。他大刀闊斧推行新法,內容涉及選官、賦稅、武備等方方面面。如青苗法、市易法等,對活躍經濟尤為重要。

王安石的新法遭到很多守舊派大臣的強烈反對。他們聯合起來彈劾王安石,給年輕的宋神宗施加巨大壓力。保守派散布謠言,說新法損害了他們的利益,將國家推向危機。他們甚至誣陷王安石謀反。在這種壓力下,神宗對新法也開始動搖。

王安石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獨。身邊的少數同志也勸他暫緩新法,但他沒有退縮。王安石告誡神宗,變法之路難免有阻,唯有鼓起十二分勇氣,才能破除舊弊。最終,神宗聽從了他的建議,支持繼續討論新法。

兩次罷相,王安石變法之路坎坷不平

1070年,王安石主持修建汴梁大橋,遭到地方豪強的阻撓。守舊派以此為借口彈劾王安石欺君,最終王安石在1076年被貶黜。王安石離開朝堂,百感交集。他明白,新法之路勢必荊棘滿途。

一年后,新的宰相同樣無力改革,宋神宗又起用王安石擔任宰相。王安石再次推行新法,更加銳意進取。他希望能趁自己還在政治舞台上,多做些事。然而抵制聲浪也日益高漲,1077年王安石再次被罷相。此后新法被全面廢除,王安石的變法之路走到盡頭。

王安石再度離開朝堂,百感交集。他明白,要真正改變一個腐朽的制度是多麼艱難。然而回頭看看,他也無愧于心。因為在變法的過程中,王安石力排眾議,維護理想,并未做出有損原則的妥協。

隱居鐘山,王安石筆下絕唱不滅梅花

晚年的王安石隱居于鎮江鐘山,不再過問朝政。這一年的冬天,王安石見到了梅花傲雪而開的景象,想起自己變法不果的人生經歷,不禁感慨萬千。

他提筆寫下了千古傳誦的《梅花》詩:「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梅花的堅韌與香氣,正如他自己對國家的憂國憂民及堅持不懈。

王安石隱居鐘山達十余年,繼續著述,抒發對理想社會的構想。他堅信,未來的某一天,變法終將成功。1100年,王安石在鐘山寓所去世,享年89歲。他為北宋變法付出畢生心血,盡管道路艱辛,卻依然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不朽的風流。

《梅花》就是他留給后人的精神遺產,蘊含著他的人生經歷與志向,千載絕唱,芬芳依舊。每當改革道路艱難時,《梅花》都以異常堅韌的生命力,鼓舞著歷代讀者繼續前行。

結語

王安石雖然最終未能改變北宋的命運,但他卓越的精神和大無畏的膽識,令他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改革家之一。《梅花》詩承載了他的人生體悟,激勵著后人在改革的道路上不畏艱難,堅持到底。「不求同,但望不同」,王安石的氣節與智慧,仍然值得今人學習。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

41歲孫藝珍天然護膚法的肌膚嫩如少女 分享低成本「檸檬水潔膚法」
2023/12/08
她照顧婆婆11年,她病了讓姑姐照顧,姑姐賣母親房把母親送養老院
2023/12/08
恭喜這五個星座,喜從天降,財富滾滾來
2023/12/08
當了30年電視公務員!他跑去金山種田,買「2千坪地」種百棵松柏,今年過半百「老來得女」:是上天的恩賜
2023/12/08
老舊小區的很多住宅,已然成為了「無主戶」,3點比爛尾樓更嚴重
2023/12/08
「四十多欲,雞犬不寧;五十多欲,大勢已去」,老輩人的智慧之談
2023/12/08
更年期保養吃什麼食品?要補充荷爾蒙?婦產科醫生4招紓緩心悸盜汗
2023/12/08
好看與實用兼備🪑IKASAS家居美學
2023/12/08
劉德華6姐弟24人大家族曝光,都已生子,父親葬禮展現家族凝聚力
2023/12/08
看到為愛預謀的莫青成,只想說:檀健次,活該你紅!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