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歷史長河,幾度興衰潮生?鐘鼓樓高灼灼,古今誰人不悲歡?慈禧太后三昧真火,袁世凱稱帝一個月;乾隆盛世錦繡,道光末年山河破碎。功過是非,歷史,唯有時間作最后審判。
公元前210年冬,中原大地白茫茫一片。蜀郡巴蜀一帶正在下著小雪,秦始皇帶領一干文武大臣從東方巡游至此,準備返程回咸陽。
然而殊不知,這場看似平靜的小雪,卻是一場政治風暴來臨的前奏。
這一天,秦始皇在游覽巴蜀的途中,忽然暴斃于沙丘之上。臨終前他口述遺詔,命令令尹李斯帶領文武百官護送靈柩返京厚葬。
死訊傳到咸陽時,朝堂為之震驚。太子扶蘇在得知噩耗的那刻,悲慟欲絕。他明白,爭奪皇位的風暴,一觸即發。
扶蘇深知,自己的同母弟弟胡亥雄心勃勃,一直虎視眈眈朝思暮想父皇的龍座。想到趙高這個奸臣時時唆使胡亥,扶蘇不禁擔憂地皺起了眉頭。
果然,李斯剛攜靈柩進宮,趙高就聯合胡亥發動政變。他們威脅李斯,逼他篡改遺詔,擁立胡亥為帝。
一時間,齊王、越王等宗室王公,以及蒙恬、王翦等重臣,都在趙高威逼下被迫承認胡亥為皇帝。于是,在父喪之時,胡亥便心急火燎地登上了皇位,是為秦二世。
秦二世繼位后,趙高被封為丞相,專斷朝政。他開始瘋狂地清洗異己,先是在軍中賜死太子扶蘇,然后又屠戮秦始皇的眾多子女,其野心昭然若揭。
如此殘酷的弒君之禍,讓秦朝上下為之變色。可朝堂上下卻無人敢言,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嬴姓宗室的血,流得到處都是。
在秦朝,皇室嫡系子嗣向來受到崇高的禮遇,他們衣食無憂,享盡榮華富貴。可一旦遭遇弒君之變,他們的命運則跌入谷底,幾乎難逃一死。
秦二世登基之初,朝野上下還能妥協容忍,但趙高操控朝政后,很快就展現出殘暴的本性。他為達到籠統大權的野心,決定鏟除秦室宗親,從而鞏固自身地位。
在趙高的操作下,秦始皇的眾多骨肉,成為了泄私憤的犧牲品。他們本不應該遭受這樣的命運,然而政局風云變幻,弒君奸佞當道,這些皇子皇女還沒來得及反應,便被卷入漩渦之中。
造成這一切的元兇,正是趙高這個心狠手辣的奸臣。為達到迂腐的權力目的,他肆意踐踏皇室法度,制造了難以想象的慘劇。這讓人不禁為秦朝皇室后裔的悲慘命運感到痛心疾首。
秦始皇在人世間,生了三十多個兒女。這些皇子公主們本該像其他皇室一樣,過著錦衣玉食的優渥生活。
哪知道,一個名為趙高的宦官,徹底顛覆了他們的人生。
趙高生性殘忍,為了籠統大權,他下令將秦始皇的所有子嗣盡數殺害。其冷酷無情,無疑是希望斬斷秦始皇的嫡系血脈,從而鞏固自己的權勢。
按照趙高的命令,秦朝軍隊很快展開了瘋狂的滅族行動。
太子扶蘇自盡后,其弟閭襄王也在軍中被賜死。其他諸多皇子,有的在杜縣就地正法,有的在咸陽街市遭到凌遲。甚至就連年僅十二歲的高陵公主,也無法幸免于難,遭到毒手。
據當時目擊者回憶,杜縣街頭張燈結彩的節日氣氛,被皇室骨肉的痛苦[呻·吟]打破。行刑者面無表情,鮮血淋漓,哀鴻遍野。
「這些皇子公主何罪之有?分明是趙高在制造殺孽啊!」目睹慘象的村民們憤憤不平。
就這樣,秦始皇的骨肉,在趙高制造的政治風暴中,被生生剜除。嬴姓的皇室血脈,幾乎在一夕間斬斷。
其實,秦朝創業時期,趙高不過是個隨從小官,深受秦始皇信任和眷顧,才得以漸漸上位。
但秦始皇駕崩后,趙高立刻展現出野心家的本性。他臉皮厚如城墻,六親不認,為了一己私利,竟然出此下策。
秦始皇英明神武,但偏聽趙高之言,才釀成今日大禍。趙高明知秦室有嫡長的皇系血脈,但仍蠱惑秦二世篡位,又殘忍殺害諸皇子,連嬰孩也不放過。
其冷酷程度,比秦朝滅六國時還要兇險百倍。當年秦國剿滅六國君主時,也從未下令濫殺他國王室。今日趙高卻將屠刀對內,血洗皇室,其心黑如墨,簡直禽獸不如。
趙高要求滅族的冷酷命令一出,朝中官員無不駭然。但奈何趙高權勢滔天,他們只能忍痛執行,成為趙高殘害同胞的幫兇。此時朝堂之上,已經被奸佞當道,人心渙散,亦可悲亦可嘆。
秦二世登基僅三年,趙高的殘暴統治就激起了全國范圍的反叛。項羽、劉邦等諸侯相繼起兵,最終滅亡了秦朝。
秦朝覆滅后,嬴姓的余孽立刻成為眾矢之的。項羽為報殺父之仇,搜羅天下嬴姓遺老,進行了遍及全國的嬴姓族人大清洗。
「嬴姓之人,皆須誅殺。不能留下一人!」項羽下令道。
項羽軍隊所到之處,無數嬴姓老者被挨家拖出,在街頭就地正法。血流成河,慘不忍睹。
在這樣的滅門之災下,天下嬴姓貴族無不人心惶惶。他們或改姓換名,或干脆隱居山林,不再與世間扯上關系,從此銷聲匿跡。
一時間,「嬴」這姓氏幾乎成為人們口中諱論的存在。它仿佛一個惡毒的詛咒,令人不敢直呼,只能祈求早日湮滅于歷史的長河中。
秦朝覆滅后,項羽調兵進駐關中。他將怒火集中發泄在嬴姓族人身上。因為他深惡痛絕秦朝數十年的暴政,也為報父親被秦軍所殺的血海深仇。
在項羽心中,秦朝皇族是造成他家破人亡的罪魁禍首。盡管當時的嬴姓族人已經是風燭殘年的老者,但項羽仍下令將他們悉數殺絕,以泄心頭之恨。
趙高弒君篡權后,已經把秦室宗親的血脈斷絕。項羽游歷關中時,能找到的嬴姓族人已經寥寥無幾。這些老人原本能在晚年安度余生,卻被項羽軍隊殘忍殺害,連骨灰都不剩。
項羽滅了秦朝,也滅了嬴姓。曾幾何時,「嬴」字號令天下,父傳子,子傳孫。轉眼間這古老燦爛的姓氏就遭受浩劫,在中原幅員遼闊的土地上幾近滅絕。蒼天饒過誰?當這浩蕩歷史洪流來臨時,任何個體的力量都微不足道。
時過境遷,秦朝覆滅已二千余年。如今提起「嬴姓」,多數人恐怕已然陌生。
但這歷史悠久的姓氏,并未在歲月滄桑中完全消亡。它只是變得隱蔽和低調,在人口賬簿中默默無聞地延續著。
如今,我國仍有不足十萬人姓嬴,主要分布于江蘇、山東等十九省。他們或許早已不知自己血脈的來歷,但這姓氏底蘊的輝煌,卻絮言絮語。
嬴姓的傳承雖然曲折,但其彪炳千秋的歷史地位,則無人能抹煞。在中華文明發展的長河中,秦朝的創業和嬴姓的榮光,永遠閃耀、永遠流傳。
如今中國已進入繁榮富強的新時代,國泰民安,萬象更新。而秦朝那段輝煌又痛苦的歷史,也成為了國人處理權力和關系的一面鏡子。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