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麻喇姑是清初一位充滿傳奇色彩的女官,她出身貧寒,卻最終成為受兩朝皇帝寵愛的宮廷元老。蘇麻喇姑平生最讓人詬病的,就是她極為特殊的生活習慣——終身不沐浴。
這與現代人的生活觀念頗為不同。究其原因,卻是她獨特的民族風俗信仰所致。
蘇麻喇姑出生于草原貧戶,原名蘇茉兒,自幼隨主母在科爾沁貝勒府中侍奉貝勒的女兒。這位女兒後來嫁給皇太極,是為孝莊文皇后。蘇茉兒也隨皇后入宮,改名蘇麻喇姑。
蘇麻喇姑的父母都是科爾沁貝勒府里做雜務的佃農,生活非常貧苦。她從小就要幫著家里干粗活,沒有機會學習讀書。
一次貝勒府征選侍女的機會出現了,蘇茉兒的父母想給女兒一個翻身的機會,于是將其推薦了去。
幸運的是,蘇茉兒侍奉的小姐不是普通公主,而是貝勒的次女,也就是日后要嫁給皇太極為妻的孝莊文皇后。蘇茉兒聰慧好學,得到皇后的賞識,進宮后皇后特意為她取了一個好聽的滿語名字「蘇麻喇姑」。
蘇麻喇姑聰慧過人,進宮后勤勉學習滿語和漢語,并且通過皇后的熏陶,廣泛涉獵文學典籍。起初她連滿語都不會說,但憑借聰明才智,很快便通曉了滿語,漢語也說的很流利。
她還精通針織,參與設計清朝的新式冠服。一個出身佃農的普通女子,在宮廷里竟也有了施展才華的舞台。
皇太極去世后,皇位傳給年僅六歲的順治帝。實權掌握在攝政王多爾袞手中。多爾袞為人殘忍,為了穩固權力,先殺害了皇太極的兩個兒子和一個弟弟,隨后把孝莊皇后軟禁起來,不讓她見兒子。
此時,蘇麻喇姑憑借其機智幫助皇太后和小皇帝母子聯絡感情。她冒著生命危險,數次傳遞母子之間的口信,祈求多爾袞放皇太后與順治帝母子團聚
多爾袞見蘇麻喇姑膽識過人,也被她的誠意打動,最后同意讓順治帝見皇太后。
一個出身市井的宮女,能在殘酷的宮廷權力斗爭中立足不懈,最終達成目的,蘇麻喇姑的智慧和勇氣令人欽佩。多爾袞也從此改變對她的看法,再也不敢輕視這個出身低微卻機敏過人的女子。
小時候的康熙帝曾染上天花,其他嬪妃都躲得遠遠的,只有蘇麻喇姑照顧他如初。當時康熙只有五歲,得了天花后高燒不退,滿臉皰疹,身體很虛弱。
所有太監嬪妃都不敢靠近,只有蘇麻喇姑日夜守護在他床前,伺候他起居,輕聲細語地哄他入睡,耐心地給他涂藥,直到康熙漸漸康復。
康熙帝長大后非常尊重蘇麻喇姑,經常去看望她。每次康熙都要親自為蘇麻喇姑沏茶倒水,尋找美食招待她。蘇麻喇姑對他就像親生母親一般慈愛。
孝莊皇后去世時,康熙更是心疼蘇麻喇姑失去了久伴左右的皇太后。為讓蘇麻喇姑重新擁有生活目標,他把自己最寵愛的兒子胤祹托付給了她撫養。
晚年的蘇麻喇姑潛心佛法,經常去廟宇念經誦佛。她起初并不識字,但是通過經常聽經念佛,蘇麻喇姑能夠誦念數千佛號,深得佛法精髓。寺中僧人見她虔誠,都很敬重她,稱她為「圣婆」。
蘇麻喇姑不為自己求福祈壽,而是虔誠地為皇上和太后祈求平安康寧。她常在皇宮和寺廟兩頭奔波,一邊侍奉皇太后,一邊為她誦經祈福。她希望自己能多活幾年,以侍奉皇太后和照看皇孫。
每次進宮拜見皇上,蘇麻喇姑先向皇帝叩拜行禮,然后雙膝跪地,虔誠地為皇上念上一遍心經或大悲咒,祈求皇上身體健康,國運昌隆。她用自己的方式回報皇恩,表達了對君主的崇敬之情。
然而,對現代人而言,蘇麻喇姑有一個怎麼也無法理解的習慣——終生不沐浴。她來自蒙古草原,那里水源匱乏,平民百姓一生只能沐浴三次。沐浴被視為奢侈的行為,會污染水源,對龍的不敬。
蘇麻喇姑小時候,全家老小就住在一個狹小的蒙古包里,父母忙著放牧,她和兄弟姐妹從小就生活在塵土飛揚的環境里。
能沐浴一次已是難得的奢侈享受。所以進了宮后,她也保持著最基本的洗漱,而不習慣頻繁沐浴。
入宮多年,蘇麻喇姑仍然保持著生活儉樸的習慣。哪怕皇上賜她許多香皂美寶,她也只是象征性使用,根本不敢奢侈浪費。
她堅持不隨意沐浴,甚至洗澡的水也會喝下,以彌補自己浪費水資源的「罪過」。這在現代人看來極不衛生,但在她心中,這是民族傳統,是種信仰,不容改變。
蘇麻喇姑這種特殊的生活方式,突顯了她堅持民族傳統的個性。其實,許多習俗都有深厚的文化內涵,我們不應輕視。
同時,變通也是必要的。智者能區分形式和本質,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蘇麻喇姑的一生,既體現了她對傳統的堅持,也展現了她的睿智和寬容。這些品質同樣值得我們學習。
【免責聲明】文字、圖片等素材來源網絡,如侵立刪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