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日本衛生間,說的都是什麼四分離式,這點的確做得不錯,但它真正好用的并不止于此,畢竟國內衛生間夠大的話也能做得到,反倒是以下這4點更值得咱們稱贊和學習:
特點一:洗漱區連著家政區
日本衛生間雖說不大,但在布局上堪稱一絕,脫-洗-晾-收動線流暢自然,根據實際情況做出調整,保證干濕分離的同時,也實現了小面積內的功能最大化。
大多衛生間,準確來說是洗漱區連著家政區,滿足日常使用的同時,借著天花板增設一根桿,方便晾衣,通風扇看似面積不大,卻也能起到很好的消毒殺菌和除濕的作用,加上干濕分離到位,壓根不用擔心串味潮濕的問題。
面積足夠的話,除了增加必要的收納,借著洗漱台適當延伸,也會增設梳妝台,方便日常使用,如果臨近洗漱區有落地窗,也會將晾衣區適當挪至窗前。
特點二:馬桶自帶洗手池
日本房子大多面積有限,因此在利用上格外考究,單獨的馬桶間內配套小洗手池,妥善安置在一側,壓根不用擔心占地。
實在面積太小,也能做出對應的調整,洗手池連著馬桶,安置在了水箱頂部,整個一體化,平時洗完手的水還能用來沖馬桶,節能又省地。
特點三:兼顧淋浴+泡澡
日本的泡澡文化由來已久,即便面積再小,也要兼顧淋浴+泡澡,甚至能有1㎡浴缸,只為不做取舍:
一般來說,浴缸一側會妥善安置花灑,即便浴缸處不裝單獨的出水口,也能用花灑進行放水,日常清潔也會更為便利,但對于他們而言,洗完澡后總要沖一下身子,因此花灑處要麼會單獨放個凳子,要麼會設懸空板(或折疊板)。
空間足夠的也會設地台,但相對來說利用占少數,這點看似多余,但家里有老人和小孩的,就知道有多重要了,基本動線如下:
特點四:整體浴室+隱藏下水
日本浴室是定制的,大多在裝前量好尺寸,后續直接安裝,避免造成更多的縫隙藏污納垢,地面是高級疏水材料,跟國內區間車動車衛生間地面差不多,即便冬天光著腳也不會過分冰冷。
除此之外,有些浴室在浴缸上方也會多裝一根桿,借著頂部的換氣扇,可以臨時安置潮濕的衣物,或者加裝浴簾,即便穿著衣物進來,也能暫時安放在這兒。
還有一處值得一提,浴室內下沉式地漏,表面看是隱藏的,但內部借著排水旋轉,即便有些頭髮雜物也能聚集在地漏中心,后續打理直接拎起來即可,不用擔心在表面堆積。
希望以上內容能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