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骨柔情,俠肝義膽,行俠仗義,仗劍天涯。看到這些讓人熱血沸騰的詞語,我們一定會想到那位傳奇的武俠小說家——金庸。
在他的筆下,有武功高強的喬幫主,有至死不渝的楊過和小龍女,也有一生多情的張無忌。他本人也表示,他的性格最像自己作品里的張無忌。
《天龍八部》,《射雕英雄傳》等等膾炙人口的小說,讓當時的年輕人都曾擁有過自己的武俠夢,他們想著自己可以行走江湖,拔劍相助。也夢想能夠收獲自己的摯愛。
雖然金庸把小說中的主角都塑造得那麼完美,可是現實中他自己這位「大俠」卻飽受爭議。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原來金庸曾經有過三段婚姻。雖然他享年94歲,但是他身邊的那個她,已經不是最初的那個她了。
金庸第一個老婆名叫杜治芬,二人算是青梅竹馬,感情特別單純。後來由于金庸要去台灣工作,二人結了婚便離開家鄉來到了台灣。
剛到台灣,一切都要從頭開始,金庸把全部身心都用在了自己的事業上。久而久之,家中剛剛娶到的老婆便受了冷落。
陌生的環境加上沒有親人的陪伴,兩人的感情變得越來越淡,最后曾經那麼純潔的愛情也走到了盡頭。
1956年,《碧血劍》的連載讓金庸聲名大噪。這時以為年輕漂亮的女子被金庸是文筆深深地吸引了。
女子都喜歡才子,朱玫也不例外。她看過金庸的小說,被小說中精彩的劇情深深吸引。她覺得小說的作者一定是一位很有才華的人。
好巧不巧的是,後來朱玫發現金庸也在《大公報》工作,便萌生了與金庸見面的想法。後來通過別人幫忙,朱玫如愿地約到了金庸。
二人第一次見面是在公園中,剛一見面,金庸也對這個勇敢的粉絲產生了好感。從金庸的言談舉止中,透露著他獨特的氣質與才華。
這讓本來就激動的朱玫更加的心動,不知不覺地產生了對金庸的愛意。這種喜歡,完全是對金庸本人才華的崇拜。
在兩人的交往過程中,金庸也很喜歡朱玫。他說:「作為記者,應該都非常好的文筆,以文為王」。
受到這樣的熏陶后,朱玫就把自己的「枚」改成了「玫」。同事們經常感嘆,他們的恩愛是多麼讓人羨慕啊。
出于對金庸的崇拜與喜愛,朱玫雖然也是一個大家閨秀。但是依然決定與曾經離過婚的金庸結為夫妻。
1956年,兩人在當時香港電影節,新聞界眾多知名人物的見證下舉辦了婚禮。當金庸抱著美麗又典雅的朱玫出現在大家的面前時,無數人為他們送上真摯的祝福。
如果說金庸說自己是小說中的張無忌,那朱玫就是小說中敢愛敢恨,性格鮮明的趙敏郡主。
婚后的金庸雖然抱得美人歸,但是他多情的習慣依然沒有改變。
結婚后的第二年,金庸喜歡上了台灣演員夏夢。為了去追尋自己的夢中情人,他毅然決然地離開了《大公報》,加入了長城影視。
在長城影視他擔任編輯。那時的編輯確實要比記者的收入高,朱玫并沒有反對。
金庸到了長城影視后給自己取了一個新的名字,叫林歡。其中的寓意不難看出,意在取得影星夏夢的歡心。
後來,金庸還親自擔任導演,為夏夢量身定制了《王老虎搶親》。為了能夠接近夏夢,金庸既出錢又出力,這些朱玫都看在眼里。
不過朱玫當時也沒有特別在意,自己的老公追星也沒有什麼值得懷疑的,有時回家后朱玫還會調侃金庸說:「怎麼樣,今天追到大明星了嗎?」
因為拍戲,金庸經常可以和夏夢一同出入。在一些公開場合,金庸從不掩飾自己對夏夢的贊美與喜愛。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金庸狂烈地追求著這位不可能愛他的女子。
不過夏夢也是一個清醒的人,她沒有被眼前的景象迷惑,始終沒有對金庸的表白做任何的回應。
金庸也知道,兩人都各有家室,自己是根本不可能追到夏夢的。即使自己的感情再深,也只能埋藏于心底。
金庸曾自己表示:「對我自己來說,最重要的是自由。愛情方面,我曾經追求郭一個女子。但是這個女子絕對不愛我。我便非常不自由。如果我能夠不再愛她,那麼我就自由了,解脫了,但是這樣做是非常難的。」
這一年,金庸與朱玫的大兒子誕生。新的家庭成員給這個家增添了無數的喜悅,金庸也因為兒子的到來放下了心中對夢中情人不甘的愛戀。
金庸結束了長城影視的職業生涯,告別了愛慕的夏夢,轉身投入到自己的創業生涯中。
由于金庸在報業工作已經有些年頭,加上他自己不甘心為他人打工。于是他與自己的好友一起創辦了《明報》。
正所謂萬事開頭難。創業初期,《明報》的銷量十分慘淡,資金鏈經常出現問題。也沒有多余的資金來聘請記者。
幸運的是金庸有朱玫陪在身邊。朱玫是香港大學畢業,還做過記者。當時朱玫不惜辭掉《大公報》的工作,自愿不要薪水,成為《明報》最早的且唯一的女記者。
那時只有朱玫自己是記者,她經常是一手抱著剛出生的兒子,另一只手用來寫字。后期她還親自參與報社的管理。
由于當時資金緊張,朱玫還賣掉自己的首飾,為丈夫分憂。如果沒有朱玫的幫助,也就不會有后期輝煌的《明報》。
那時朱玫每天都會給金庸送飯。他們住在九龍,報社卻在香港,但是朱玫卻從來沒有因為路途演員而耽誤為丈夫送飯。
為了省錢,朱玫都是等到晚上市場開始打折才去買菜,一分一厘都精打細算。有時他們也會去喝咖啡,不過也只能點一杯。
這樣的生活苦是苦了點,但是兩人相濡以沫,過得也很幸福。經過了夫妻二人的打拼,幾年過后《明報》的銷量逐漸轉好。
金庸在這期間寫了不少的武俠小說,使得報刊銷量穩增不減。他也借此奠定了武俠小說宗師的地位,事業從此走向人生巔峰。
加上金庸堅持不說假話,不用假新聞,這樣的正派作風使得《明報》在香港人民心中更加受信任,成為了當時香港最暢銷的報紙。
就在兩人的事業生活都日益好轉的時候,隨之而來的變故讓生活不再平靜。
可是經歷了這麼多磨難的婚姻為何會走向破裂呢?
原來就在他們的事業和生活開始好轉后,金庸開始厭倦了他們的感情。他的心開始變了,不再那麼安分守己了。
雖然金庸明白朱玫是他成功路上不可或缺的人,朱玫為了他的事業和家庭都付出了自己的全部。可是他控制不了自己的感情,他已經失去了對朱玫心動的感覺。
而且朱玫也是一個非常能干的人,她不是小鳥依人的小昭。她很強勢,可以獨當一面。他們經常因為工作爭吵,時不時地進行冷戰。
身心俱疲的金庸不想回家。每當心煩意亂的時候,他總去一家咖啡廳去消磨時間。
在那里,他邂逅了他的第三位妻子,林樂怡。
那一年的林樂怡只有16歲。因為迫于生活原因,她在這家咖啡廳當服務生。
有一天一個看起來一肚子心事的人來到咖啡廳,她像往常一樣點餐。只不過當她詢問的時候,對方一言不發。
她以為這個男子是有什麼困難,便好心地說道:「如果您忘記帶錢了,我可以請您吃一份火腿扒飯。」
金庸一下子就對這個漂亮的年輕小姑娘充滿了好感,他覺得他又找到了感情的悸動。第二天他就讓人給林樂怡送了一個特大號洋娃娃。
慢慢兩人接觸越來越多,關系也越走越近,兩人也很默契地接收了這種情侶關系,金庸對林樂怡傾注了他全部的心血和愛意。
為了不讓朱玫知道,他在外特意買了房子,金屋藏嬌。
為了哄林樂怡開心,他經常給林樂怡買金銀首飾,送她名貴手表。林樂怡沒怎麼上過學,他就想辦法送林樂怡去澳大利亞留學讀書。
林樂怡知道金庸是有妻子有兒子的人,她不想當第三者,便提出要分手。可是陷入感情的金庸舍不得她,親自去澳大利亞找她,勸她放棄分手的想法。
林樂怡被金庸的堅持所打動,便下定決心跟他在一起,與他一塊面對生活,面對朱玫。
金庸這件事做的很隱秘,朱玫也是很多年之后才知道的。當時的香港這一現象特別多,有錢人在外有情人是很正常的時期。
但是朱玫不能接受這樣的事實,朱玫性格剛硬,知道了一定會與金庸大吵一架。金庸也了解朱玫的性格,所以一直將這件事瞞著不敢對朱玫講。
朱玫不能容忍金庸實質性的出軌。她給了金庸兩個選擇,一個是與林樂怡斷絕關系,重返家庭。另一個就是失婚。
開始的時候,朱玫還對金庸抱有一絲幻想,可是在金庸選擇失婚時,朱玫徹底的死心了。
金庸對性格溫柔,漂亮大方的女性非常喜歡,尤其是可以順從男人的女人。這一點在他的小說《倚天屠龍記》中很是明顯。
金庸曾表示,沒有讓張無忌和小昭在一起,是特別遺憾的一件事。周芷若和趙敏都是那種有才能且性格直爽的女孩,這樣的女孩不是很可愛。
可是現實中,金庸選擇了像小貓一樣可愛黏人的林樂怡。
金庸性格綿柔,行事不果斷,很快對自己的決定有了悔意。他找到朱玫提出不失婚的請求,可是朱玫卻一口回絕了他。
可能金庸的理想是像小說《倚天屠龍記》中為張無忌所寫的愿望一樣,可以左擁右抱,享受齊人之福。都可以收入懷中,誰都不負。
但是理想和現實還是有差距的,朱玫不是舊社會的婦女,不會接受兩個人共享一個丈夫的事實。
加上大兒子的去世,讓朱玫下定決心失婚。1976年,兩人協議失婚。
《明報》的輝煌離不開朱玫的功勞,但是失婚協議中朱玫沒有要一丁點《明報》的股份。而且三個孩子的撫養權也都給了金庸。
因為朱玫知道,讓孩子跟著金庸才可以過上更好的生活。她在協議中還加了一個要求,就是金庸不能與林樂怡再生孩子,她唯一的要求是自己的兒女可以在新家里受到善待。
理智的朱玫在面對失婚時,即使心如死灰也沒有忘記讓自己心愛的孩子利益最大化,她完全沒有為自己要任何財產,也沒有為自己的以后著想。
看到這份協議后,金庸后悔的撕毀了失婚協議書,試圖挽留朱玫,想挽回他們之間的感情。可是朱玫心意已決,已經不會再回頭了。
朱玫失婚時也就四十多歲,完全可以重新組建家庭。可能是大兒子的自盡和丈夫的出軌給她的打擊太大,朱玫便再也沒有振作起來。
朱玫後來因為做生意被騙,欠了不少的錢。房子因為欠錢也被銀行收了回去。最難的時候,朱玫做起了手工袋在大街上售賣。
金庸知道朱玫如此落魄,想幫助一下她,卻都被拒絕了。朱玫是不會接受這個曾經傷害過她的男人的任何幫助,她不想和金庸有一點聯系。
或許就是這樣一種剛烈的性格,導致了他們的婚姻無法再挽回。有的人失婚后還可以坐下來平靜的聊聊天,可是朱玫卻只想與金庸斷的干干凈凈。
朱玫和金庸一刀兩斷,和三個孩子也是很少聯系。曾經朱玫是嚴厲的媽媽,金庸是慈祥的爸爸,孩子們都喜歡和爸爸在一起。
晚年的金庸事業紅火,家庭美滿,愛妻陪伴,兒女孝順。
可是在另一處朱玫冰冷的病床前卻空無一人。晚年的朱玫病故于醫院,她因肺癆而故。
以當時的醫療條件,這個疾病是可以治愈的。可能由于生活的窘迫,她已經沒有多余的能力來為自己治病。
朱玫去世時,沒有一個親人在身邊。為她拿死亡證明的人都是當時醫院的護士。好心的護士拿到死亡證明后,在報紙上刊登了這個消息,金庸這才知道朱玫去世的消息。
在金庸的晚年,他曾多次表示他這輩子最對不起的人就是朱玫。可是人已經去世了,再多的愧疚也是徒勞的。
曾經有人問過金庸,問他哪段婚姻是令他最滿意的。金庸直言現在與林樂怡的婚姻并不讓他滿意,最讓他不舍的還是與朱玫的那段婚姻。
人生充滿了無數的選擇,當你做出選擇后,便只能義無反顧的朝前走,無法再回頭。每一個陪在你身邊的人都有他自己的使命。
在愛情的路上誰也不知道身邊的那個人到底能否陪你走到最后,但是我們應該珍惜當下,珍惜每一個留在你身邊的人。
只有兩個人心齊了,才不會害怕前方道路的坎坷,也不會被誘惑動搖了自己的初心。
能夠堅日子守住平淡的日子,愛情才會長長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