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能建立大明王朝,劉伯溫功不可沒。他的功績,有句評價最為客觀,那就是我們熟悉的「前世諸葛亮,后世劉伯溫」。人們之所以將兩人作比較,就是因為劉伯溫和諸葛亮一樣料事如神,也都是為了國家肝腦涂地,此外還有一點,就是兩人都是知曉易學的資深大師。
公元1360年,劉伯溫從家鄉隱居之地被朱元璋請出山。面對當時形勢,陳友諒、張士誠兩人的武裝勢力都不比朱元璋弱,劉伯溫便提出逐個擊破,按照這個思路,朱元璋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然而,當陳友諒攻陷太平(今安徽當涂縣),意欲向東攻打時,朱元璋手下很多將領表示要不直接投降,要不就換個地方。
這些對策都是不到萬不得已的辦法,唯有劉伯溫冷靜思考后,對朱元璋說:「元帥,你應該將那些說投降的人都殺了,穩定軍心。而且陳友諒的隊伍是驕兵,只要略施小計,誘敵深入,便能重創。」
朱元璋聽完劉伯溫所說茅塞頓開,最終打敗了陳友諒。此戰之后,劉伯溫也被封為頭號軍師。
在得知劉伯溫上知天文,下至地理后,朱元璋不管做什麼,都首先會問他。比如公元1367年,熒惑星出現在心宿位,劉伯溫便勸說朱元璋下罪己詔,因為這種天象預示著有兵災禍亂;
當然,最讓人津津樂道的是,劉伯溫預言的《燒餅歌》。
有一天早上,朱元璋正在吃燒餅,他咬了一口,就聽說劉伯溫覲見。朱元璋也聽聞劉伯溫精通易數,便蓋住了咬了一口的燒餅,讓劉伯溫猜里面是什麼。
只見劉伯溫掐指一算便笑著說:「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龍咬一缺,此乃餅也。」朱元璋一打開,果然如此。
見劉伯溫如此神奇,朱元璋便忍不住問了國運,劉伯溫便預言了很多事情,比如「似覺無虞,只恐燕子飛來。」就是說的,燕王朱棣會奪取侄子建文帝朱允炆的江山等等。
的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劉伯溫的預言準確驚人,令人匪夷所思。因為即便是他去世前,對兒子說:「劉家9代之后出奇才,會重振門楣。」
兒子本以為是父親死前說的胡話,因為當時在胡惟庸的打壓下,劉家過得十分艱難。在劉伯溫死后,兒子劉璉也因為迫害不幸離世,小兒子劉璟也在獄中自盡。
在接下來的近百年時間里,劉家一直沒有像樣的人物,劉家也漸漸成了平頭老百姓。
當時間來到明嘉靖年間,嘉靖給劉伯溫平反,洗刷了胡惟庸當年對劉伯溫的冤枉,還了劉家一個清白,而促使嘉靖皇帝如此做的原因便是因為一個人,他叫劉瑜,正是劉家9代之后人。
劉瑜是個文武雙全的人才,頗有劉伯溫當年的風采,于是嘉靖皇帝讓劉瑜承襲了誠意伯。
當然,這個「9代之后出大才」的預言是民間流傳下來的,到底是不是劉伯溫說的,我們無法判斷真偽,但不管怎麼說,劉伯溫的確是百年難得一見的天之驕子。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