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個世紀50年代,人類進入航天領域發展開始,現在已經過去了70多年的時間,不到一個世紀人類就已經取得了非常輝煌的成就,比如1號和旅行者2這樣的深空探測器的發射,國際空間站的建成火星探測工程,載人航天工程等等。這一系列航天的發展和進步,讓我們對宇宙環境有了更多的認識和了解,我們的思維也不僅僅局限在渺小的宇宙中,而是進入了整個宇宙,推動著人類整個航天事業的不斷發展。
當然我們之所以能夠在航天領域取得如此非凡的成就,只和宇航員的努力肯定分不開,他們不僅要承受比正常人更大的心理壓力,同時還要有有著超高的身體素質。每一次載人航天的發射,并不都是成功的,從上個世紀50年代開始一直到現在人類在航天領域犧牲的宇航員并不在少數,已經達到了22個人。
只是1986年和2003年兩次航天飛機爆炸事故就已經犧牲了14名宇航員。好多人都表示比較的惋惜,但是沒有這些宇航員的前仆后繼和犧牲,就沒有人類在航天領域發展的輝煌成就和進步。這些犧牲的宇航員大部分都是在發射的過程當中犧牲的,大部分都未能飛出地球。如果有宇航員在制造宇宙任務的過程當中犧牲,他們的遺體,墜落在其他的星球上,有沒有在其他星球上誕生生命的可能性呢?
一般分為兩種情況,首先就是宇航員穿著厚厚的防護服,因為在宇航服里面有著充足的氧氣,在這種情況下,氧氣充足,宇航員的尸體會像在地球上一樣慢慢的腐爛,細菌和真菌開始不斷的侵蝕整個人的身體,一直到宇航服里面的氧氣消耗為0,氧氣沒有之后,細菌無法再繼續進行分解,從而尸體就會停止腐爛。
另外一種情況就是,宇航員在犧牲的時候沒有宇航服的保護,在整個太空的環境當中沒有空氣,但是卻充滿著對人體有傷害的紫外線和宇宙射線,在這種情況下,人身體內的細菌和真菌會被直接殺死,沒有細菌后的尸體也不會腐爛,而是會迅速蒸發掉水分,變成一具躺在宇宙當中的干尸。
如果宇航員的尸體被其他行星的引力吸引掉落在其他的行星上,像木星,土星,冥王星,海王星這樣氣候惡劣的環境是根本不可能會產生生命的,如果像開普勒452b這樣被稱為超級地球的類地行星,產生生命的機率還是非常大的,或許會給這些星球帶來生命的種子和新生的希望。對此你有怎樣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