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科普
奇趣大曝光
趣味科學
    
2025年后歐洲恐將漸入冰期!科學家警告:反常冰期或出現在北半球
2023/07/27

一篇于2023年7月25日發表在《自然通訊》上的論文顯示,大西洋徑向翻轉洋流環流即將崩潰,這將帶來極其嚴重的后果,北半球將快速進入小冰期,特別是歐洲地區將會非常寒冷,而赤道地區將會更加炎熱,然而科學家還表示,造成這一切后果的原因卻是全球變暖!

大西洋徑向翻轉洋流環流崩潰到底是如何造成冰期的?

說起大西洋徑向翻轉洋流環流(AMOC)大家應該都比較陌生,不過各位一定對北大西洋暖流應該非常熟悉,其實這就是AMOC的一部分,而AMOC則又是全球溫鹽環流的一部分。

所謂的溫鹽環流(Thermohaline Circulation,THC)也稱被深海洋流或者深海環流等,是一個依靠海水鹽度和溫度驅動的全球性洋流循環系統,比如赤道地區的表層海水被風力驅動帶向高緯度海域,然后在高緯度冷卻后下沉到海溝或者大洋底部輸回低緯度地區。

如果將全球主要洋流聯系起來,你會發現這條洋流帶將四大洋全部聯系了起來,這條洋流對于海洋循環非常重要,因為它功能不單是高低緯度的熱量交換,還包括養分與大量固體顆粒的交換,不過對于氣候來說,影響最大的還是熱量交換。

AMOC停止,影響居然如此之大

AMOC就是從大西洋中部的環流通過墨西哥灣,輸送到北冰洋(這是北大西洋暖流部分),然后再回到大西洋低緯度海域的全球洋流大西洋區段,全球變暖后從理論上看會增強北大西洋暖流,會讓暖流更強勁,但科學家研究卻發現,結果是相反的,因為溫鹽環流的驅動機制被破壞了:

原本這些暖流抵達高緯度地區前會遭遇一系列的寒冷海水吸收熱量,溫度降低,密度增加,會下沉到深海,但在全球變暖后高緯度區域受到大量冰蓋融冰淡水的影響,溫度升高,鹽度下降,直接將高緯度地區海水下沉回到低緯度這個循環機制給破壞了。

這個直接后果就是赤道地區的熱量無法有效輸送到高緯度地區,而北大西洋暖流是歐洲以及北極地區冬季比較暖和的主要原因,北極的年平均氣溫較南極的年平均氣溫高15℃-20℃,而北極地區記錄到的最低氣溫也比南極要高20℃左右,從這個數據就可以看出這條暖流到底有多強勁。

一旦AMOC消失,問題會相當嚴重,北歐冬季溫度會下降10~20℃,南歐也會下降5~10℃左右,夏季倒是不錯,會比現在更涼爽,但冬季的低溫會讓北極冰蓋擴大,以至于恢復到北極冰蓋面積鼎盛的區域,這會反射更多的陽光,溫度持續降低,直至北半球進入小冰期甚至冰河期。

相信有很多朋友都會持反對意見,南極并沒有所謂的南大西洋暖流,為什麼南極沒有形成小冰期或者冰河期?其實原因很簡單,首先第一個就是導致的后果:南極冰蓋面積是北極的2倍,而且厚度也是2倍以上;而另一個沒有繼續擴大的原因則是南半球大部分都是海洋,南極周圍更是海洋,大家都知道水體能保溫,所以南極冰蓋受到海洋的影響難以擴大。

相比之下北半球都是陸地,面積占全球66.66%,大家都知道陸地保溫效果更差,要是沒有北大西洋暖流,接下來的北半球還是挺慘烈的,中高緯度農業全部崩潰,比如俄羅斯的黑土地,烏克蘭的黑土地,北歐甚至中歐都受到嚴重影響,全球進入饑荒、人口大減的時代是能預估到的。

AMOC下降比例是多少:何時會開始冰河期?

據此前科學家研究公布的數據,從上世紀開始,AMOC的強度已經下降了15%!而據最新的《自然通信》公布的數據,這個問題可能會更嚴重,相對與此前的強度下降預估,最新公布的論文更側重于研究AMOC何時會崩潰:

研究人員利用過去150年的海洋溫度數據,發現并將其與創新的統計工具相結合,發現極地地區的平均溫度正在持續上升!而根據2004年以來通過系泊儀器、海底電纜中的感應電流和衛星表面測量等多種手段連續監測,發現AMOC正在持續下降。

科學家認為目前已進入了AMOC「關閉」的早期預警,而通過工業革命以來的以及近些年來全球變暖數據建模得出的結論,在2025~2095年間發生AMOC崩潰的置信區間高達95%。也就是說從2025年開始,北半球可能就將會進入寒冷期,未來可能在某個時刻進入短期內不可逆的小冰期甚至冰期!

熱量不會消失:哪里將會更熱?

AMOC看起來僅僅是將地將來自太陽的熱量重新分配,但事實上卻不只是熱量,連帶降水也會重新分布,哥本哈根大學尼爾斯玻爾研究所的彼得·迪特萊夫森教授說:「關閉 AMOC 可能會對地球氣候產生非常嚴重的后果,例如,改變全球熱量和降水的分布方式。」

「雖然隨著全球變暖和熱浪更頻繁地發生,歐洲的降溫似乎不那麼嚴重,但這次關閉將導致熱帶地區變暖加劇,那里的氣溫上升已經給生活條件帶來了挑戰。」

歐洲將陷入深度冰凍,與之相反,大多數非洲、加勒比地區以及哥倫比亞、秘魯和玻利維亞等南美國家將經歷氣溫飆升,也就是說全球變暖還會繼續發生,只是換了個地方。

很多朋友可能會猜測中國將會如何如何,筆者認為,低緯度氣溫更高會導致中國夏季副高控制非常強烈,可能會導致夏季中國中東部高溫肆虐,而到了冬季,又會遭遇強烈的北方寒流,冬季可能會更冷。

究竟是什麼因素導致了全球變暖:還有救嗎?

全球變暖主要因素有幾個,一個是大氣中的溫室氣體增加,比如二氧化碳,這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氣體會讓可見光通過,卻會阻止遠紅外輻射,大氣層中含量增加后就像一層透明被子,熱量可以進來卻出不去!

在工業革命以前,地球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約為280ppm,而據2022年5月份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圣迭戈分校的斯克里普斯研究所測量得到的數據,地球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為421.57 ppm,創造了大氣中二氧化碳水平的最高紀錄。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負責追蹤溫室氣體的Pieter Tans表示:「5月可能會更高,將創下新的月平均記錄」。Tans和其他研究人員表示,「400 ppm的大關在不到十年前的2013年被突破,隨后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每年增加超過2 ppm。二氧化碳濃度的持續逐年增長速度是前所未有的。」

另一個則是甲烷,主要來自凍土帶融化的甲烷排放、全球極速膨脹的畜牧業(反芻類牲畜產生的甲烷氣體)、石油與天然氣泄漏與細菌對有機物的發酵分解等。其中凍土帶和畜牧業排放數據正在快速上升,這種氣體的溫室效應效果是二氧化碳的20倍!

去年關于甲烷還發生了一起黑天鵝事件,俄羅斯向歐洲輸氣的北溪管道被炸,大量天然氣(主要成分是甲烷)泄漏進入大氣層,這真是一起相當不幸的事件。

還有水汽!這可能是大家想不到的問題,水汽的溫室效果其實很強,而隨著全球氣溫的升高,大氣層中的水汽含量也在逐年上升,這個溫室效果就是惡性循環的一部分。同樣溫室效應導致凍土帶甲烷釋放也是一起惡性循環的另一部分。

還有則是顆粒物覆蓋,目前全球每年的火災越來越頻繁、面積越來越大,2019~2020年的澳洲大火,2020年美國西部大火,2021年土耳其、希臘、意大利毀滅性大火、2022年美國西部大火、俄羅斯北極圈大火,2023年加拿大火災........

這些大火不僅會向大氣層排入大量二氧化碳,更可怕的是形成的顆粒物進入大氣環流,沉降在南北極以及高原冰蓋上會降低反射,吸收更多的熱量造成大量冰蓋損失。

IPCC(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曾經就全球變暖到底是人為還是自然原因導致作過橫跨幾十年的研究,結論從2005年的可能是人類引起的到2014年的極有可能是人類引起的,幾乎就是板上釘釘的影響。

《巴黎協定》主要目標是將21世紀全球平均氣溫較前工業化時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并努力將全球氣溫上升控制在1.5攝氏度以內,但據多年來科學家統計數據發現,要實現這點很難,特別是經歷了新冠疫情的全球各國與正在經歷或者被動經歷俄烏戰爭的部分國家,似乎發展經濟早已超越了自然環境的保護,比如歐洲正在重啟燃煤電廠,冬季也用大量煤炭取暖。

但科學家早就警告過,地球的氣候臨界點或正在到來,因為人類的活動、對大自然無度的索取都在破壞某些區域性氣候,比如北極海冰、格陵蘭冰蓋、北方針葉林、永久凍土、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AMOC)、亞馬遜雨林、暖水珊瑚、西南極冰蓋、東南極部分地區、海底甲烷開始釋放、厄爾尼諾現象加劇、大氣噴射流減速或停滯、印度洋夏季季風出現波動、西非季風轉變、北美西南部開始干旱等等。

科學家認為如永久凍土,AMOC與亞馬遜雨林以及暖水珊瑚等有9個已經出現了不可逆的變化,已經過半了,未來也很快了!按目前的趨勢已經不是有沒有救的問題,而是這一刻什麼時候到來的問題。

延伸閱讀:歷史上的真實案例

距今12800年至11500年的一段持續1300年左右的冰期,此前地球一直處在溫度逐漸升高的間冰期,但冰期突如其來,在這段時期,在低緯度地區發現了大量只有在寒帶地區才能生存仙女木屬植物的花粉而得名新仙女木時期。

仙女木時期的隕石撞擊坑,坐標格陵蘭

科學家經過大量的研究認為,新仙女木事件的原因是溫鹽洋流被破壞,而科學家推測洋流被破壞的原因則是可能由于一顆小行星撞擊了北美洲北部或者格陵蘭地區,導致冰川消融,大量淡水進入了大西洋而影響了大西洋暖流(AMOC的一部分)。

這個現象和人類活動造成的全球變暖,北極與格陵蘭冰蓋大量融化是異曲同工,原因不一樣,但結果卻是很相似的,新仙女木時期,格陵蘭地區氣溫驟降20℃左右,英國南部地區的溫度也降低了8℃以上,這樣的結果,完全上夠得上一個新的冰河期到來。

有種「偏愛」叫趙露思,上帝吻了她的初戀臉,還讓她擁有電棒腿
2023/10/01
職場上,這三種員工最受領導厭惡,不知道你屬于哪一種
2023/10/01
人間清醒田馥甄,拒絕林俊杰17年原因很現實,其實我們都想錯了
2023/10/01
孫楊直播談過往痛哭流涕,妻子陪伴一旁暖心安慰,已開始直播帶貨
2023/10/01
5月才公布懷孕!40歲女星「高齡未婚誕下女兒」順利分娩 樂曬「一家3口親密照」:小天使來了~
2023/10/01
趙露思高調曬慶生照生日派對氣派奢華,穿吊帶身材火辣舉止優雅
2023/10/01
職場必須要知道的10個潛規則,上班族:看完才知道自己在刀尖跳舞
2023/10/01
職場上無能的領導大多愛做這三件事
2023/10/01
張靚穎:被騙財騙色15年,為其打乳釘,最后支付了6個億的分手費
2023/10/01
給孩子起「乳名」時,有4類名字不要取,不好聽還容易「被同學嘲笑」
2023/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