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趣闻历史
民國轶事
三國風雲
歷史名人
野史分享
古墓文物
後宮秘史
历代皇帝
史料记载
韓劇韓星
民間故事匯
金庸武俠传
詩詞文化
全部
    
古墓出土兩封秦國家信,書信內容是:「媽媽,寄點錢來快死啦!」
2023/11/04

「媽媽,寄點錢來快死啦!」

1975年12月,湖北一 農民偶然發現一座古墓,墓中沒有金銀玉器,沒有絲織貴絹,更沒有人俑車馬,有的只是 一片片書簡。

據考證,其中兩份書簡堪稱中國 最早的家書,當專家們激動地翻譯解讀后,有的紅了眼眶,有的哈哈大笑,還有的哭笑不得, 「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1155枚云夢秦簡問世

正在 挖水渠的農民老劉停下來腳步,他看到了一大片不一樣顏色的泥土, 青黑色的,和周圍黃色的泥土格格不入,剛剛經歷過 漢墓考古挖掘的他意識到,這種顏色的土,應該就是保護棺木的 青膏泥了。

異樣的直覺讓他 顧不上午飯繼續向下挖,如果真的是棺木,考古隊又要有活干了。

「嘭——」

從白天挖到傍晚,還是一無所獲,就在老劉想要放棄時,鐵鍬好像碰到了什麼東西,發出 一聲悶響。

老劉心中一喜,看樣子他的直覺沒錯,這塊地下面 果然有古墓,事不宜遲,還得趕緊通知博物館,接下來再挖就不是他的工作了。

云夢縣新發現了一座古墓,博物館的專家等不及天亮, 連夜帶人從武漢駕車前往云夢,走高速開了一個半小時,才終于到達古墓所在地。

在此之前,云夢曾經挖出了一座 西漢古墓,墓中陶器、漆木器、銅器等保存完好,另外還有少量金銀和絲織品衣物。

時隔不久,竟然在同一個地方又發現了古墓的蹤跡,專家們心中都有些 激動,這座古墓當中又會有些什麼樣的陪葬呢?

在專家的帶領下, 第二天一大早,考古工作有條不紊地開展起來,勘察四周、清理雜物、拍照記錄,工作人員各有分工。

幾十雙眼睛一起看著徐徐上升的棺蓋,上一秒還滿懷期待下一秒卻 失望起來,原來打眼一看棺木中什麼也沒有,不對,再仔細看去,污泥中好像還藏著什麼,是 一片一片的竹簡,因為顏色和泥土過于相近,才沒有第一時間被人發現。

這就是後來赫赫有名的 云夢秦簡,此時,它們還靜靜地躺在墓中,與泥土和積水相伴。

原本還有些失望的專家們,看到竹簡上的字跡清晰可見,喜悅又重回心頭。

后母戊鼎為什麼被稱為鎮國之寶,除了它的體積、重量、花紋外,最重要的就是它鼎內的 銘文。

享譽海內外的 毛公鼎更是有將近 500字的銘文,內容詳實、敘事完整,被譽為「抵得一篇《尚書》」,是研究西周晚年政治史的重要史料。

歷來出土文物,多以金銀財寶等生活用品為主,很少有 書籍竹簡等文字資料,一般來說年代越早資料越少,很多歷史只能從后人編撰的史書中窺見一斑。

云夢這座古墓,雖然規格不大,形制簡單,但內里出土的 1155枚竹簡堪稱無價之寶,是後來人了解當時歷史的重要資料。

竹簡出土后,因為當時湖北相關保護技術有限,這批寶貝被運往 北京,由國家文物部門進行脫水保護和文字考證。

竹簡上的字是很明顯的隸書,起筆重而露鋒頓筆,收筆出鋒,用筆上的波磔挑筆已初具形態,但寫法兼具小篆和隸書,是典型的 秦隸。

難得的是,歷經千年歲月,1155枚秦簡中只有 80枚破損,最后統計約有 4萬字,借由竹簡上的內容可以肯定的是,墓主人下筆時正值 秦始皇統一全國后五六年,秦國正處于輝煌時代。

所有的秦簡整理出來,內容相當豐富,可分為十部分,包括《秦律十八種》、《效律》、《秦律雜抄》、《法律答問》、《封診式》、《編年記》、《語書》、《為吏之道》、甲種與乙種《日書》,填補了秦朝史料的不足,是中國迄今發現的 最早、最完整的法典。

媽媽,寄點錢來快死啦

與這些系統繁雜的律法一同出土的,還有世界上 最早的兩封家書,它們來自秦國的虎狼之師構成者,士兵 黑夫和士兵 驚。

第一片竹簡上寫著——

二月辛巳,黑夫、驚敢再拜問衷:母毋恙也?黑夫、驚毋恙也。前日黑夫與驚別,今復會矣。黑夫寄益就書曰:遺黑夫錢,母操夏衣來。今書節(即)到,母視安陸絲布賤,可以為襌裙襦者,母必為之,令與錢偕來。其絲布貴,徒〔以〕錢來,黑夫自以布此。黑夫等直佐淮陽,攻反城久,傷未可智(知)也,愿母遺黑夫用勿少。書到皆為報,報必言相家爵來未來,告黑夫其未來狀。聞王得茍得。(以上正面)

毋恙也?辭相家爵不也?書衣之南軍毋……不也?為黑夫、驚多問姑姊、康樂孝須(嬃)故尤長姑外內……為黑夫、驚多問東室季須(嬃)茍得毋恙也?為黑夫、驚多問嬰記事可(何)如?定不定?為黑夫、驚多問夕陽呂嬰、匾里閻諍丈人得毋恙……矣。驚多問新負(婦)、妴(婉)得毋恙也?新負勉力視瞻丈人,毋與……勉力也。(以上背面)

第二片竹簡上寫著——

驚敢大心問衷,母得毋恙也?家室外內同……以衷,母力毋恙也?與從軍,與黑夫居,皆毋恙也。……錢衣,愿母幸遣錢五、六百,布謹善者毋下二丈五尺。……用垣柏錢矣,室弗遺,即死矣。急急急。驚多問新負、妴皆得毋恙也?新負勉力視瞻兩老……(以上正面)

驚遠家故,衷教詔妴,令毋敢遠就若取新(薪),衷令……聞新地城多空不實者,且令故民有為不如令者實……為驚祠祀,若大發(廢)毀,以驚居反城中故。 驚敢大心問姑秭(姐),姑秭(姐)子彥得毋恙……?新地入盜,衷唯毋方行新地,急急急。(以上背面)

秦國要統一天下, 舉國招兵,依據秦律,一家里面如果有三個男丁就要去兩個當兵,為我大秦開疆擴土。

如果是後來的朝代,又是上戰場賣命又是母子分離,一家人必定十分不舍,激進一點的可能會 大罵國家君主,為什麼要發動戰爭。

但這是秦國,以 二十級軍功爵位制改變社會階層的大秦,對普通百姓而言,只有打仗,才能博得一個好出路。

因此,去參軍的戰士們心中總是充滿豪情,戰場上拼殺一個比一個狠,只有拿到足夠多的 敵軍人頭,才能獲得爵位。

寫家書的 黑夫和驚正是幾十萬大軍中的其中兩個,他們是一家的兩兄弟,黑夫是家中第二,驚是家中幺兒,他們還有一個大哥,就是兩封信開頭的 「衷」。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黑夫和驚要從戰場上寄信回家,即使沒有商量,但開頭還是一致問家中 老母親身體如何,自己不在家中,只能通過寫信來表達問候。

竹簡并不大,寫不了太多內容,問候完老母親,他們就開始提此次寫信的最終目的—— 要錢(媽媽,寄點錢來呀)。

「遺黑夫錢」

「愿母幸遣錢五、六百」

兄弟倆都非常直白,直接 白話要錢,只不過黑夫更加成熟,沒有直接說數額,驚作為家里受寵的小兒子,自然不懂含蓄,直接點明要 五六百。

行軍打仗,盔甲兵刃等由國家提供,士兵是不需要花錢的,打仗途中軍紀嚴明,自然也無法尋歡作樂, 那兄弟倆為什麼一齊要錢呢?

國家雖然包攬作戰所需,但 貼身衣物還需要自己準備,黑夫信中寫明要「夏衣」,說明外出打仗已經打到了夏天,之前厚重的棉衣早已脫下,兄弟倆的 軍俸不足以支撐給自己買新的夏衣,只能寫信回家向母親索要。

從黑夫的信中,可以看出他已經 娶了新婦,所以更加成熟,除了寫明白為什麼要錢外,還特地寫上如果家里的布 便宜,那麼就在家里做衣服,如果家里的布貴,那就只送錢來,他在這買也是一樣的。

幺兒驚的信就充滿了貪玩小兒的意味,除了讓母親給扯來不下 二丈五尺的布外,還說自己之前 借了「垣柏」的錢,現在已經花光了,要是再不還恐怕就死定了,信中甚至用了 「急急急」來表示事態之緊迫。

除此之外,剩下的篇幅,黑夫向家人說明了現在已經攻打到 淮陽,這次攻打用的時間比較長,希望媽媽寄錢的時候 大方一點,免得不夠用。

驚向媽媽訴過苦后,終于再次正經,又問候媽媽,還說 新地城這個地方不太安全,如果要撿柴火,不要到這個地方去呀,最后,驚絮絮叨叨地 問候了家中的其他親人,還反復提醒媽媽不要去危險的地方,就像兒時媽媽教導他一樣。

驚的信簡單較短,黑夫的信中還提到了 軍功之事,秦國獎勵軍功,一定會有報信之人通知家里,如果家中收到了國家通知爵位的消息,一定要 寫信告訴我。

秦國的軍功等級是可以 世襲的,黑夫已經有了孩子,他打仗拼搏除了是為 整個家族,還有為孩子打算的意圖,身為人子,當孝順母親,身為人父,擔當起一家之主的責任。

信的最后,黑夫終于問候了他的妻子,唯恐他不在家, 婆媳二人發生矛盾無人調和,告誡妻子要孝順母親,照顧好他們的孩子。

當專家們解讀出黑夫與驚兩兄弟的家書,有的為他們 對家人的惦念而紅了眼眶,古往今來,變得是歲月,不變的是家人之間的感情;

有的為中國 最早家書的出土感到高興;有的則是因為兩兄弟 寫信向媽媽要錢而感到哭笑不得,原來不管古今,孩子缺錢就找媽媽要也是一個傳統。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云,諸侯盡西來。」

史書上、詩句里,記載著的多是大人物的雄才偉略,寥寥幾字,就可以概括一個人的生平,一個國家的命運,但是,歷史并不只有秦皇漢武,他們的霸業 少不了普通人的配合。

黑夫與驚質樸的家書,讓我們從一個普通秦國士兵的角度看見當年秦始皇滅六國的雄偉霸業,這些秦簡,讓千年以前的秦國歷史又活了過來。

世界4大咬合力巨大的猛犬,其中一種曾是驅獸專用犬
2023/12/10
來南京玩,這3家飯店排隊也要吃,地方濃郁特色,來了不吃太遺憾
2023/12/10
[養狗の心得分享]臘腸犬傷口發粘水怎麼辦,臘腸傷口有白色粘液
2023/12/10
如果你不想上班,要留好以下「四條退路」,才能沒有後顧之憂!
2023/12/10
老人露宿街頭,救下的狗狗始終不願離開,你養我長大我陪你到
2023/12/10
張家輝自曝超愛關詠荷,三次夢到老婆提失婚,醒來嚇得淚流不止
2023/12/10
大自然的生存法則:震撼人心的動物生存瞬間!
2023/12/10
發現15萬年前的「鐵管」,疑似史前文明,難道地球文明反復出現?
2023/12/10
人類是由魚類進化而來的?有化石為證!我們身上至今還保留著證據!
2023/12/10
把女兒養成玻璃心才醒悟,真正強大的孩子,一定要經歷「瓶頸期」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