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說《隋唐演義》中,瓦崗軍五哥單雄信的命運無疑最讓人唏噓。在瓦崗寨,單雄信無疑是最講義氣的一位好漢。但世事無常,瓦崗寨因李密的緣故而分崩離析,單雄信被迫與曾經的好兄弟——秦瓊、程咬金、徐茂公等人反目成仇。而最終,單雄信死在了李世民的手上。
對于單雄信的悲慘命運,民眾們一直都非常同情。因此他們將篡唐建周的武則天說成是單雄信轉世,用以發泄他們對于李世民以及徐茂公等人的憤恨。
在歷史上,單雄信也確實是一個萬人難敵的好漢。他出身草莽,善于使用馬槊。公元613年,由于隋煬帝無道,單雄信與徐懋功(也就是小說里的徐茂公,為了方便后文都稱為徐茂公)等人一起投靠了聚眾造反的翟讓,在瓦崗山舉起了義旗。
在戰斗中,單雄信非常驍勇,有著「飛將」之稱。大業十三年(617年),翟讓在王伯當與徐茂公的建議上將瓦崗之主的位置讓給李密,李密自稱魏公,封翟讓為司徒,單雄信為左武候大將軍,徐茂公為右武候大將軍。
然而隨著戰爭的進行,李密與翟讓的矛盾越來越尖銳。在一次酒宴上,李密突然發難,派親信殺死了翟讓。混亂之中,徐茂公被砍成了重傷。而單雄信呢?在面對屠刀時,他竟然磕頭如搗蔥,向李密求饒。房彥藻以單雄信輕易屈就,勸李密殺了他,但李密愛惜單雄信才能,拒絕這個建議。
在李密的經營下,瓦崗寨猛將如云,而單雄信、裴行儼、羅士信、秦瓊、程咬金,皆是其中的佼佼者。但是李密聰明有余,卻魄力不足,最終因為輕敵慘敗給了王世充。單雄信、秦瓊、程咬金、牛進達等悍將被迫投降王世充,而李密和徐茂公、王伯當等人投靠了唐朝。
公元620年,單雄信與曾經的瓦崗寨戰友再次出現分歧。在舊主李密的招降下,秦瓊、程咬金等人在陣前拋棄了王世充,投靠了唐朝。而單雄信因受到王世充的重用,不肯隨曾經的戰友投唐。而這個決定,注定了單雄信的悲劇。
公元620年,秦王李世民率兵攻打洛陽,而單雄信一馬當先,持槍直取李世民。根據史料記載,單雄信所向披靡,幾及太宗。就在千鈞一發之際,徐茂公突然怒喝道:「此秦王也。」單雄信見老友為李世民出頭,也賣了個面子,竟放了李世民一馬。
單雄信雖然放了李世民一馬,但是涼薄的李世民卻絕不會因此而放單雄信一馬。武德四年(621年),王世充、竇建德聯軍在虎牢關被李世民擊敗,被迫舉軍投降。出于對單雄信的憤恨,李世民決定將其處死。
徐茂公與單雄信本就是誓同生死的刎頸之交,于是他力勸李世民,說單雄信「武藝絕倫,若收之于合死之中,必大感恩,堪為國家盡命」。也就是說,以單雄信的能力,足以成為唐朝的大將。除此之外,徐茂公還聲明,自己愿意用官爵來頂單雄信的性命。若殺掉單雄信,唐朝未來必然后悔莫及。
然而即使徐茂公做到這個份上,李世民還是執意不肯赦免單雄信。看到這里,有讀者或許就會問,李世民一向求賢若渴,為何不肯饒過勇將單雄信的性命呢?
在筆者看來,原因有三點:其一,與秦瓊、徐茂公等人相比,單雄信絕非主動投唐,其忠誠性十分可疑;其二,單雄信曾經差點殺死自己,李世民或許心有余悸;其三,李世民對于徐茂公也非絕對信任。徐茂公為人狡猾,在李世民與李建成之間騎墻,兩邊都不得罪,因此李世民很難將其看做自己人。即使李世民稱帝后,對徐茂公也是又拉又打。若單雄信歸降唐朝,他必與徐茂公結為死黨。到時候,徐茂公便難以制約。
因此,徐茂公越是求情,李世民反而越要殺掉單雄信。就這樣,單雄信被押上了刑場。臨刑前,徐茂公哭著對單雄信說:「我本想與你同死,但是我已經以身許國,還有很多大事等我去辦。不過你放心,你的妻兒以后就歸我來養了!」
說完,徐茂公在自己大腿上割下一塊肉,并讓單雄信吃進了肚子里。隨后,一代勇將單雄信就這樣死在了刑場之上。
單雄信死后,徐茂公果然履行了他的諾言,將單雄信的遺孤視同家人。在他的舉薦下,單雄信的子孫皆在唐朝做官,也算衣食無憂。但250年過后,單雄信的子孫卻意外地加入了反唐的隊伍。黃巢起義爆發后,單雄信的11代孫——單興、單旺、單茂、單盛皆加入了流賊黃巢的隊伍。在軍中,四兄弟驍勇無雙,被稱為「黃軍四杰」。
最終,單家四兄弟隨黃巢殺入長安,唐朝從此名存實亡。單家的子孫,終于為單雄信報了仇,同時也應證了徐茂公的預言。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