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對這樣的新聞屢見不鮮,一些字畫在拍賣會上動輒都是上億元的拍賣價。很多人根本無法了解,為何看似一幅普普通通的畫作,最終拍出了天價。不過,也有人說拍賣會上的字畫根本算不上是真正的頂級字畫,因為傳世名畫都收藏在博物館里,那才是真正的無價之寶。
眾所周知,北京故宮博物院是我國最頂級的博物館,里面收藏著無數頂級字畫。據故宮方面給出的統計數字,目前故宮藏品總數為1862690件/套。大家都知道台灣也有故宮,即台北故宮。在台北故宮里有這樣一幅畫,名為《蜂虎》,該畫的作者是清代華巖。
華巖是清代揚州畫派的代表人物,以畫動物最負盛名,其獨創的兼工帶寫的小寫意花鳥畫,善用粗筆、渴筆,所畫花鳥、草蟲和動物,都很自然逼真,活潑生動,秀麗出眾,富有生趣。據報道,台北故宮目前收藏并出版了《華巖花鳥冊》8幅、《華巖畫冊》12幅,《蜂虎》畫就在其中一幅。
很多人看到了《蜂虎》后,很難理解,這老虎看起來像「病貓」,一點沒有王者之氣,怎麼能成為傳世名畫呢?畫中老虎低頭屈身,尾下垂,舉前爪,表情痛苦,而且老虎瘦骨嶙峋。這只老虎的形象,表現出既怕受傷又無可奈何的可憐表情,完全顛覆老虎作為山中霸王威風凜凜的形象。
有專家表示,只要將這幅畫放大5倍,就能明白這幅畫為何成為傳世名畫,大家注意老虎的面部表情。原來畫面右上角有一只細腰蜂,同時老虎表情無比痛苦。顯然,這只老虎剛被這只細腰蜂蜇了,老虎身體大,而細腰蜂軀體如此之小,完全不成一個比例。一個強大,一個弱小,可在這幅畫中完全顛倒了。
眾所周知,每幅作品都是作者的心血,《蜂虎》畫也是如此,它就是華巖一生的寫照,老虎就是華巖自己。華巖擁有超人的才能,可一生貧困,郁郁不得志。揚州八怪之首的金農就對華巖很是同情,他在《畫竹題記》寫道:「汀洲華巖秋岳,……嘗畫蘭草紙卷,卷有五丈者,一炊飯頃便能了事,清而不媚,恍聞幽香散空谷之中,…… 余恨不能踵其后塵也。」
一頓飯功夫就能完成一幅巨型畫,華巖的水平確實很高。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36歲的華巖帶著自己幾幅得意之作來到北京,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得到北京畫壇畫師們的重視。華巖失望了,京城的畫師們直接給他澆了一盆冷水,認為他的畫作是旁門左道。
在京城受挫后,華巖開始跋山涉水來到長城以北實地考察,這為後來畫作意境的提高奠定了基礎。華巖晚年定居杭州,以繪畫為生,奈何聚財無術,最終在貧寒交困中去世,享年75歲。
參考資料:《蜂虎》畫(華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