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百萬買房,千萬買鄰,鄰居的好壞有時直接決定了你的生活品質。
近日,福建一位業主分享的一組「門框照」,就很好的印證了這一點。
據悉,這位業主家是剛交的房,還沒裝修就碰上隔壁鄰居換入戶門。
原本裝修換門是很正常的操作,只是他沒想到,鄰居不僅把門做高做寬了,還直接把門套壓在了他家門框上。
這位業主很郁悶,他表示:
鄰居門高多少他無所謂,但兩家門本就靠得近,弄這麼寬的門套,對方是連一絲換門的余地都不留給他。
對比了同小區里其他鄰居的入戶門,沒有一個是這麼「不留情面」的。
他很不解:難道門裝得比別人高一頭,現實中就真的高人一等嗎?
這組照片在網上也引起了大家激烈爭論。
有網友點評:「高不高人一等不知道,但從細節上就看得出人品高下。」
還有人說:「這種門挨著門的小區肯定檔次低,與其攀比,不如努力換個房子。」
也有人說:「這鄰居格局不大,都什麼年代了還在乎門高門低。」
但也有人認為:「人家只是換個自己喜歡的門,又沒擋著別人,看不慣你也可以換。」
眾說紛紜,事實上,裝修中由「入戶門」引發的鄰里糾紛屢見不鮮。
有像上文中這位鄰居一樣,門高要「壓人一頭」的。
有將開發商設計的內開門改成外開門,結果把鄰居的門給堵死的。
還有中間戶內開改外開,擋住消防通道的。
更有甚者,還有把樓道圍起來占為已有的。
碰上這樣的鄰居,你有十張嘴也說不清,因為人家反正就一句話:「我改我家的門關你什麼事?」
可是,改入戶門真的不關鄰居的事嗎?
答案是:不一定。
像下面這兩種「私改」入戶門的行為,已經違反了相關安全規范,作為鄰居是有權利干涉和糾正的。
圈占樓道,擅自搭建「第二道門」,是鄰里間更改入戶門的常見手段之一。
這種私加入戶門的行為,屬于違規占用公共區域,違反了相鄰權,作為鄰居是有權利令其拆除的。
有些業主為了不占用室內空間,裝修時會將入戶門由內開改外開,就會出現門和門「打架」的情況。
理論上,高層住宅規范要求防火門入戶門必須要外開;實際上,現在很多開發商設計的戶型都是門挨著門,只能內開。
對于入戶門方向到底能不能改,這方面是有明文規范的。
《民用建筑設計通則》第6.11.9條規定:「開向疏散走道及樓梯間的門扇開足后,不應影響走道及樓梯平台的疏散寬度。」
《住宅設計規范》第5.8.5條規定:「向外開啟的戶門不應妨礙公共交通及相鄰戶門的開啟。」
也就是說,入戶門的開啟方向原則上是外開,但如果影響了消防通道的寬度以及人員來往安全,則應該改為內開。
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現在卻已經不流行了,有些鄰居間甚至巴不得離得越遠越好。究其根本,跟現在的開發商房屋設計也有一定關系。
像門挨門、公攤面積大、沒有獨立入戶玄關、放不了鞋柜等等戶型設計問題,才是很多鄰里沖突真正的「導火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