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的窗戶也好,越來越受歡迎的飄窗也罷,甚至是美麗大氣的落地窗、開敞明亮的天窗,恰當的設計總是能給家里增添一抹恰到好處的溫暖光照。
而室內窗,絕對是所有窗戶中的一匹黑馬。
這兩年,在家中設置室內窗戶的例子不在少數。
比起純粹的裝飾擺件,它自帶采光、通風及隔斷功能,若是用在廚房與客廳里,便能輕松營造出獨居韻味的效果。
住在上海的lulu,在自家廚房與客廳之間,開了一扇「室內窗」,讓104㎡的房子,一下子擁有了更多互動交流的空間,也擁有了平靜美好的自然氛圍。
「隨處可見的原木、綠植和溫暖光線,就連角落里都能透出一股雋永舒適的迷人氣息。」
戶型:3室
面積:104㎡
花費:60W
位置:上海 寶山
104㎡的房子,屬于西邊套的戶型,其中2室朝南,且擁有一個很大的景觀陽台。
改造前存在問題:
1.入戶沒有玄關,進出家門沒有「港口」停泊出行攜帶的物品,客廳沙發經常被包包衣物覆蓋;
2.廚房閉塞,lulu喜歡烹飪但不想做飯時一個人被關在狹小空間。儲物空間也有限,拿取物品不方便;
3.餐廳靠近北側窗戶,但因為動線原因,沒有餐邊柜的位置,就餐區沒有收納,桌面也很雜亂;
4.衛浴間,洗面和如廁淋浴一體,早晨經常爭奪衛生間,洗浴也經常滿地是水;
5.男主人有居家辦公的需求,需要一間獨立書房,但空間局促難以滿足。
改造方案:
1.給原來閉塞的廚房,開了一扇可以與客廳互動的「窗」,這樣即便做飯也能隨時與客廳中家人互動;
2.將廚房台面延展到外側,做成西廚島台,原來的餐廳改成「咖啡角」,喜歡研究烘焙、咖啡的lulu有了施展拳腳的地方;
3.入戶左側做隱藏的玄關收納柜,滿足日常進出家門更換外套、鞋包的需求;
4.拆除原來衛生間外墻壁。拓展走道尺度后,利用部分面積做洗面干區;
5.利用原來的衛浴區面積,分割成馬桶間和淋浴、泡澡區,衛浴使用也更便捷寬敞;
6.從原來主臥借少許尺度,拓展衣帽間面積,同時兼并形成書房功能。
入戶左側玄關柜與洗面區側邊、投影幕布拉平,滿足出入戶收納需求的同時,視覺上也能清爽統一。
將衛浴洗面干區,調整到過道之后,衛浴實現了四分離(洗面/馬桶間/換衣/淋浴+泡澡),回家后的動線也能一氣呵成:換鞋-換衣-洗手。
淋浴區與如廁區各自分開,使用起來更加衛生。
馬桶間做了半墻壁磚,利用上方做了柜體收納,不大的面積也擁有充足的收納。
紙巾、香氛、清潔用品就近存儲,拿取時輕松且方便。
淋浴和泡澡安排在靠近窗戶一側,水汽比較大時可以及時通風換氣,空間也能保持干燥,減少發霉滋生細菌的可能性。
改造過后,原本閉塞的廚房被延展開,形成更為規整、寬敞的公共空間。
增設的西廚功能,既能創造出全新家庭生活方式,又能充實餐廚之間的簡餐區收納效率,讓空間更為靈活、便捷、高效。
沙發后側與廚房聯通的室內窗,將廚房原本北側窗洞的采光,進一步引入客廳,讓通風和采光好了不少。
打開室內窗,廚房與客廳聯通,lulu在做飯時,能隨時兼顧到客廳里的兒子。
關上窗,又能迅速隔絕油煙。
除了廚房與餐廳空間聯通,陽台與客廳之間的移門也被拆除,讓整個空間更為通暢明亮。
大面積的木色與素白為主色,營造出爽朗自然的氛圍,搭配不同灰度的沙發、地毯,整體空間保有日式的克制與松弛。
取消傳統電視背景墻,墻面大面積留白,不做任何多余裝飾,剛好當做投影背景。
沙發前也沒有設置茶幾,直接鋪設一張地毯,兒子跑跑鬧鬧時,減少了不少磕碰風險。
省出的空間,剛好可以放他的玩具。
廚房由內而外,延展出左邊西廚島台與右邊水吧功能區,配色則以統一的木飾面搭配青石灰墻、地磚,不同材質對比,形成自然簡練的空間韻味。
原本廚房層高沒有任何優勢,設計師通過大片木飾面由柜體延展至頂面,與長虹玻璃移門做到頂的形式,將空間化零為整。
這樣一來,廚房看起來更為整體,視覺上也更為修長。
原來沿窗的餐廳區域改成了水吧台,放置了咖啡機后,收納量大大提升,功能性和便捷度得以完善。
如今,這里是lulu的居心地,也是她最愛的咖啡角。
西廚吧台區,做了大容量的抽屜收納,下方安裝烤箱,這里也成為lulu和兒子假日烘焙蛋糕、研制家庭新菜譜的場所。
日常家庭親子活動的內容,也多了許多與廚房相關的內容。
別看lulu的兒子現在才4歲,他的廚齡已經1歲了!
在lulu的耳濡目染下,兒子從小便是烘焙愛好者。
帶起廚師帽,攪動面粉,這個小男孩,儼然是一顆烘焙界冉冉升起的新星。
吧台是從廚房外側的承重墻延展出來的,承重結構墻壁包裹著磨砂鏡面不銹鋼,搭配隔板收納,收藏陳列著一家人每一次旅行帶回來的器皿、杯具、裝飾。
他們還會時常變換展示主題,家也常住常新。
餐廳安排在吧台旁,圓形餐桌、球形紙燈,搭配不同形態的餐椅,組合出活潑又溫潤的餐廳氛圍。
餐廳背景墻上的木帶裝飾,則強化出克制、利落韻律感。
lulu在一天中最喜歡的時刻,是傍晚。
夕陽穿過百葉窗的縫隙,金燦燦的光線布滿整個餐廳,溫暖又精致。
餐廳左側的移門內,是原本的北側陽台。
重新整合后,這里做成了洗衣房,是盥洗、晾曬和處理家務的場所,滑軌移門關閉后與整個餐區隔離開,整潔清爽。
臥室、書房、兒童房安排在走道的盡頭,動靜分離,睡眠、工作不受影響。
站在主臥里,一眼便能看到公區,視野路徑較短,家人無論是在臥室還是在起居室,都能方便照顧。
主臥整體色彩以綠色為主色,輕松而靜謐。
墻面鋪貼植物纖維壁布,為臥室增添了一份自然的質樸感。
兒童房整體抬高做榻榻米,提供了更多的收納和兒子玩樂的空間。
床墊靠墻擺放,光線最充足的地方留作活動區。
書房是原始衣帽間改的,向兒童房拓展了一個桌面的尺度后,形成了衣帽間+簡書房雙重功能。
兩個空間僅一墻之隔,兒子在房間玩耍,爸爸在書房加班,隔而不斷。
在空調出風口下,做了一個橫窗,讓自然光可以透進書房。
面對孩子的成長,何為好的空間?
敞亮通風的住宅,是安全和健康的基礎,足夠寬松的尺度感,是孩子大腦和身體同時可以動起來的前提。
能擁有一個如同橋梁般,將一家人緊密鏈接的空間,是重中之重。
就像lulu的家。
將廚房外擴形成半開放式中西廚,lulu可以在兒子面前煮咖啡、做烘焙,時間久了,也便激發了他的興趣。
室內窗的加入,更能讓兒子清楚地看到lulu的動態,并受到她們的正向感染。
而書房設置在兒童房內,則可以不經意地展示父親認真工作的背影,即使不進行多余交談,也能產生榜樣的力量。
所以說,好的空間,應當是可以讓家人潛移默化、互相感染、共同成長的。
這也是家的真正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