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繁華的城市
有一對80后的海歸夫妻
他們堅守著自己的夢想創業
理想美好,現實殘酷
兩人的生活和工作空間
是一個上下層加起來不到72㎡的貨櫃!
一切跟水沾邊的活動,都要去附近的商場解決,沒有廚房、衛生間。因為貨櫃鐵皮很薄,所有電線都裸露在表面。在貨櫃里生活,面臨著零采光、保暖、隔音、零通風各種讓人頭疼的問題。
這對80后的創業夫妻,男主人叫廖慶。房子由寬3米、長6米、4個高3米的貨櫃組成。1層是工作間,2層是倆人的生活空間,共72㎡。其中一層36㎡還要打造20個人的工作空間。
裝修改造難題:
貨櫃就是一塊鐵皮,無任何自然采光,人在里面會覺得陰冷。
改造前:昏暗潮濕 處處安全隱患
設計師該如何改造,滿足36㎡容納20個人的辦公需求?能像變形金剛一樣變形?改造后如何移動,搬運到鄉村、森林等地方?
◆
改造難點
1
貨櫃保溫、隔熱都非常差
上海住宅的墻體,一般由混凝土切塊和輕質隔墻板組成,厚度在20-30公分,冬天室內溫度保持在20度上下。而貨櫃鋼板厚度僅2.5厘米,冬天保溫性能差。同樣條件下,與住宅樓內溫度相比要低15°,幾乎是室外溫度。到了夏天,則是酷熱難耐的桑拿房。
2
貨櫃無法預埋電線
通常我們居住的單元樓房墻體厚度在20—30公分,改造時都會提前把水電線路預埋在墻內,而本次貨櫃改造的鐵皮墻壁只有2.5公分。
3
亟待解決的20人工作空間
一起創業的20多個小伙伴,因為貨櫃面積有限,大部分人都只能在家工作,讓業主廖慶非常頭疼,甚至很多來應聘的人看見很差的辦公條件,直接拒絕了在貨櫃的工作邀請。
4
接水、排水設施都很不方便
要想開火做飯,廖慶就得花5分鐘提一桶大約20斤重的水回來,非常不便。還沒有排水排污的設施,要用水得去很遠的商場。
5
做飯的操作臺存在安全隱患
廖慶家的廚房緊挨著二層樓梯口的位置,做飯操作臺離缺口只有不到10公分,缺口周圍沒有任何安全護欄,有從樓上摔下去的危險隱患。
6
貨櫃中間隔板不夠結實
貨櫃兩層空間中的隔板,只是用了一層老舊木板簡單的鋪搭而成,一旦在2層放置過多重物,或做劇烈的體育運動都有可能造成坍塌的危險。
7
貨櫃隔音性很差
貨櫃的隔音性差,遇到風雨天氣,住在貨櫃里的人幾乎天天都要忍受著雨滴拍打鐵板的聲音。除了上述生活不便還有太多的細節之處需要重改......
2
裝修改造后:設計師以時間換空間 百變智居
◆
裝修改造后
設計策略:以「時間換空間」,以貨櫃易于變形的特點,對4個貨櫃重新組織變形,在72㎡的單調空間里,通過對 貨櫃拉伸,翻轉,可變家具。
創新的將居住與辦公融為一體,相同的空間里根據時間不同,演化出不同功能活動。家庭×辦公×聚會,三位一體的生活方式,符合創業業主的生活方式。
改造后外觀
1
家庭模式
在家庭模式中,擁有完善而實用的廚房與餐廳,供兒童玩耍的榻榻米空間,挑高的客廳空間,翻折床面形成的臥室空間。
家庭模式平面圖
改造后主臥
白天的辦公區,也夜晚秒變臥室,折疊床的加入顯得潮流時尚、節省空間。
同一空間兩種運用。
改造后榻榻米
白天待人接客的茶室,夜晚秒變臥室。
改造后廚房
除了更加干凈整潔,排水系統也更加方便,完善,同時及時排除油煙,改善通風系統。
改造后餐廳
可拉伸長桌,白天拉長可容納 20多人的長桌,合并就能當餐桌使用。
改造后的衛生間
改造后,設計師增置了2個衛生間,把主衛與客衛實現干濕分離,進行了有效區分。
2
辦公模式
在辦公模式中,建筑空間的所有功能重新設定。
辦公模式平面圖
改造后辦公室
夜間是臥室,白天將折疊床推上去就變成了辦公區域。
改造后會議廳
可拉伸的長桌,白天將其打開,用作會議桌,需要時將其收起用作餐桌。
改造后客廳
改造后的客廳集生活與辦公功能于一體。自由移動的隔墻,分割出會客空間和辦公空間。拉伸出外墻體塊,結合2m變20m的超長桌子,將餐廳變身為workshop。
活動隔墻可以隔出不同的功能。
超長桌子變形演示
拉出的廚房桌面,將廚房變身為前廳接待。
二層翻折下的樓板,形成了一個會客空間。
把臥室的床收起,方向翻折長條桌,形成廖慶個人的辦公空間。榻榻米中心的木板,向上升起,成為團隊頭腦風暴的場所。
夜間是臥室,到了白天榻榻米變身成為茶室
向外翻起的墻體,形成了室外的一個灰空間會客廳。
改造后室外灰空間
在白天陽光好時,可以打開辦公室,迎著陽光探討設計。
可以打開的辦公室
3
聚會模式
在周末與朋友的聚會中,通過打開墻體與拉出的箱體,與好朋友一起燒烤party。同時客廳中隱藏一個翻折床板,為朋友提供多人居住。
多人聚會平面圖
聚會模式
一樓也有折疊床的布置,當聚會結束,可為好友提供居住。
4
場所精神
場地原有多個喬木,設計師努力保留場地的樹木形成建筑與自然相生的特點。結合蘆葦設計了圍繞建筑的連廊。
蘆葦搭建的長廊
設計師還在建筑的后院設計了思考和冥想空間。
冥想空間
創新改造居住空間,讓理想成為可能。